世界上最贵的书,竟然是一本鸟类图鉴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真正喜欢一个东西,你会攒钱买下来欣赏,还是笨拙地、仔仔细细地把它记录下来?
  有这样一个人,用世界上最浪漫也最辛苦的方式,倾其一生之力,跨越原野,记录他喜爱的鸟,并把它们一笔一笔画了下来。他就是约翰·詹姆士·奥杜邦。
  奥杜邦生活在乡下的农场,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奥杜邦的日记里,全是对于大自然的溢美,而那些灵动的鸟让他最为醉心。于是他一个人逡巡在原野和树林中,寻找那些他认为“新奇”的鸟们。他没有接受过多少正统的教育,但从小在村里摸爬滚打的他对野外非常熟悉,体力也足够跋山涉水,还有一颗对自然永不厌倦的、旺盛的好奇心。
  尽管他对科学分类没有太多概念,却开始详尽地记录各种鸟类出现的地点,描述它们的习性和生活。每一种新的发现都让他惊喜而着迷,而这些记录也成了后世鸟类学家参考的重要资料。
  渐渐地,他的绘画天分也被发掘出来,笔下的鸟开始变得栩栩如生,特别是鲜明的色彩,以及鸟们灵动的姿态,在当时的自然绘画界中也是极为出彩的。
  在当时知名的博物学家和出版商的帮助下,奥杜邦筹划了《美国鸟类大全》。所有画中的鸟,都是一比一大小,由奥杜邦亲自完成。因为一些鸟体型还蛮大的,所以说这本书实际有半人多高(99×66cm),用铜版印刷技术完成线条,再用水彩上色。这本400多页的《美国鸟类大全》耗时十二年,一共绘出了489种、1000多只鸟,许多鸟类从未有过任何正式记录,让欧陆的博物学家惊叹连连。
  这些美轮美奂的画后面,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描绘与记录和对自然全身心的投入。那些平常的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因此而有了并不平凡的意义。同时,这些画也让人们意识到了“自然”的存在。那些让人醉心的线条和色彩,那一幅幅和谐而平衡的画卷,很难让人不着迷。
  如果一定要说有缺陷,那就是他的鸟,“太像人了”。鸟的眼神仿佛是一个在和你对话的人,仿佛是他情感的投射。他的笔下,加拿大鹅“羞涩”,旅鸽“浮夸”,土鸡“笨拙”,两只嘲鸫“旁若无人地调情”……
  只有真正爱过自然的人,才会真正被失去所触动。在他眼中,每声鸟啼都是一段欢歌,每座山、每条河都栖息着我们所不知道的生灵。他唯一可做的,就是用他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自然的美,这样的美,又带着几分凄凉,提醒着人们那些逝去的美好。
  而这本《美国鸟类大全》,已经成为了国宝级的藏书,拍出了千万美元,是真正世界上“最贵的书”。
  我们看到这些作品,会觉得有些眼熟——是的,它们在教科书上,各种与动植物有关的插画书中出现过,或许它们就是我们的自然启蒙。更重要的是,它们甚至是整个人类的自然启蒙,教会我们自然的美与丰富,教会我们与自然和谐生存。这并不是拍卖的价格可以衡量的,它们是无价的。
  把爱揣在心头,不如献予世人。
  (熹微摘自“果壳网”)
其他文献
历经一番激烈的竞争,突破重重关卡后,我终于如愿进入了第一志愿——柯柏联盟学院。原本以为能从此海阔天空,岂料,进去以后才发现怎么同学个个都好有个人风格、有自信,信手拈来的灵感与创意,简直让我惊讶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有一次,雕塑课出了个题目“光”,要学生自由发挥。我不假思索就在教室地板上点燃了一堆(上百根)蜡烛,而班上一个来自日本的酷酷的女生带领着全班师生到距离学校十条街外一个荒废的工地,让我们体验
期刊
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主要从事小说创作,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被认为是“一部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生命形态、精神表达和审美风格的亦重亦轻是陈忠实作品突出的艺术个性,同时也构成了我们走进和把握陈忠实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  一个农民的儿子  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陕西西安一个不足百户人家的小村落,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1955年,靠卖树为生的父亲实在无力承担两个儿子的学费,只得
期刊
参与社会服务正在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新兴生活方式,就像运动、音乐、时尚和玩游戏一样——这是一股不可阻挡的趋势。  两年前,一群年轻人乘着可口可乐的红色大巴走进了位于南非 Themba 的一间孤儿院,他们手提刷子和五颜六色的油漆桶,为这家成立于 2002 年的 Tshwaraganang 孤儿院里的孩子们重新粉刷他们的家。  四小时后,孩子们有了缤纷的外墙和可以玩游戏的院子,而志愿者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一
期刊
战国是一个手工业很发达的时代,产生了一大批手艺高超的产业工人,还有一些动作技能特别厉害的达人,他们为何这么牛呢?  用志不分:  高超技能缘于心神专一  《庄子·达生》里写道,孔子有一次带着弟子们在楚国散步,刚刚走出树林,就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竹竿粘蝉。蝉在树上极其灵活轻巧,而这位驼背老人粘蝉,就如同在地上捡树叶一般容易。  孔子好奇地问:“师傅,您怎么这么灵巧啊?”老者回答说:我这也是技术活,需
期刊
“汉字叔叔”名叫理查德·西尔斯,出生在美国西部一个小城。西尔斯渐渐长大,如果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想要去中国学汉语”的想法,他的生活可能和周围的人没有两样。  那会儿中美还没建交。在他爸妈眼里,中国是个封闭、神秘、可怕的地方。“你是疯子!这么去了,命还会有?”  西尔斯还是想去,他选择了“逃跑”。1972年,他靠打工攒够了钱,买了一张单程机票,飞往中国台湾。在台湾,他一边教英语赚钱,一边学习中文。他还
期刊
今年,我的儿子18岁了,30年前的1986年我也是18岁。  18岁是什么?十八就是木,木头的木,在18岁之前,你是一棵小草,但从18岁开始,你就是一个木了,人是怎么由一个花朵变成一个木的呢?  当我回望18岁,就是1986年,最鲜明的记忆就是饥饿,双重的饥饿,一个是胃里真的饥饿,另一个是与阅读有关的饥饿。对我们来说,那时的北京王府井书店像一个教堂,去那儿就像去朝圣。虽然没钱,但几乎每周都要去看一
期刊
庄子曾假托孔子说了这样一件事: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对孔子说:我曾经渡过一个名字叫觞深的深渊,看见摆渡的人,划船技术太高明了,简直是“操舟若神”,如有神助一般。我就很羡慕地问他:操舟可以学吗?他回答说:可以。但是他又透露了一个秘密,如果你要是会游泳的话,你学划船就特别容易;要是你会潜水的话,即使你从来没见过船,你也会划船了。请问老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孔子听了说,一个真正会游泳的人就不怕水,
期刊
一次去海边游玩,附近有许多售卖贝壳的摊位。有用贝壳穿成的各式手链、项链、风铃等饰品,有用贝壳粘成的各种造型的动物、景物等摆件,还有天然的未经任何加工的贝壳,大大小小的贝壳摆放在一起,色彩缤纷,甚是好看。  朋友来到摊位前,拿起一个个头较大、光亮如瓷器的虎斑贝壳询问价钱。摊主报价后,朋友问能否再便宜些,摊主说不还价。朋友继续砍价,就听摊主指着另一堆虎斑贝壳说道:“你买这些吧,这些还能便宜!”我们顺着
期刊
我们是同乘一艘渡轮的两个陌生人。  我们斜靠在船舷上,肩并着肩,观赏非洲水天相接的奇景,我瞥了一眼她的侧影。  她是肯尼亚人,漂亮的黑色肌肤,头上围着色彩明艳的肯加布,赤足;我是美国人,白皮肤,穿一条蓝色牛仔裤,着网球鞋。我们的目光短暂相会,随即看向别处。因为我们都习惯于退回自己那分隔、辽远的世界,对彼此的戒备,似乎是我们唯一的共同点。  船突然摇晃了一下,一个浪头冲上甲板,我们顿时淋透。惊讶的我
期刊
西班牙创业公司Arkne Technologies研发了一种利用光合作用给智能手机充电的植物养殖盆。这个养殖盆底座上放置两个罐子,中间放置了一个用来储存电量的电池。罐子中的水与微生物活化剂产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细菌。  当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的化合物通过土壤被传输到两边的罐子表面后,罐子里的细菌便可以从这些化合物中分解出电子,然后这些电子被储存在植物盆中间的电池中。它连接着一根 USB 线直通植物外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