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悟国学经典中提升语文素养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ron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先贤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文化资产。在课程多样化的今天,融国学经典于语文教学,借国学经典来提升能力,已经成为彰显语文学科特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尝试,也是让语文教学实践“文”起来的一种策略。
  聚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
  国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传统文化的总称,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之本,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国学经典内容博大精深,凝聚着丰富的人文思想,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能让孩子们在学习诵读中加深文学底蕴,启迪智慧,感受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其饱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人文情感和传统美德,传承着仁爱、正德、智勇、尚学的道德因子,让孩子在熏陶中受到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于潜移默化中塑造人格,提升基本素养,对个人的品德、性情、情操乃至精神的养成,都将产生积极影响,甚至使其一生受益。
  国学经典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诵读经典、打牢国学根基,既能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在潜移默化中让核心价值观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陪伴孩子健康幸福成长。作为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积淀了灿烂的华夏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基本精神。语文是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的学科,语文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是思想载体,学生目视其文,涵咏其味,意会其理,长期的耳濡目染可以使传统文化的精神意蕴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心田。
  近几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国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受到普遍的重视。今年新修订的语文教材中又增加了国学篇目,让我们再一次将目光凝聚到了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上。
  语文教材中国学篇目增加倒逼教学变革
  建议:不能表层化,请勿娱乐化
  国学进课堂必须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
  首先,国学的内容不能表层化、狭窄化。所谓不能表层化,就是必须明确国学的核心是什么。法国文化学者曾经提出过一个文化概念——“长时段文化”,指文化中变动最慢的文化,这是一种文化之魂,是文化的核心。相对而言,那些外在的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容易变动、更替很快,只有文化之魂才是恒久不变的。因此,必须打捞国学文化中的核心与灵魂,而不是将学习放在细枝末节或外在形式上,以免表层化。所谓不能狭窄化,就是必须以开放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看哪些经典构成了传统文化的内容,不能选择性选取,就是必须以时代的视角看待传统文化,看哪些经典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不能为国学而国学,忘记文化的时代性。
  其次,国学的学习不能书面化、娱乐化。所谓不能书面化,就是不能只知道死读书,忘记了文化的价值在于知行合一。这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他们在诵读、理解和接受国学经典时,必须将这种文化的记载内化为内在的思考。这也是对教育者和社会的要求。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可谓不先进,但遗憾的是,一些先进的理念也只是停留在文本上,成为一种被诵读的“文本文化”,而没有成为真实的头脑中的文化。如果在国学教育中,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还持续存在,学生在接受国学教育时,就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的感受。难道,还要他们继续接受书本教育与社会教育两重教育不相符的折磨?而所谓不能娱乐化就比较好理解,学习国学的结果不是穿个汉服,举行个成人礼,表演个小节目那么简单,更不能把国学当成是一种装点的道具,而是应该将其沉淀为道德的养分与价值的因子,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变得更加懂礼节、有文化、知文明。
  评判:人生之学,蕴含太多做人道理
  旧时入学开蒙,必读的初级篇目是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但近百年来,国学处于一种衰微的状态。19世纪的世纪之交中国受到列强的凌辱,人们对传统文化失去信心,把落后挨打归结为自己的文化。“五四”运动是传统文化的第一次大波折,“文革”再次摧毁传统文化。结果到现在,即使在我们的大学中文系本科生中,能完整地读下来三、百、千的恐怕都是凤毛麟角。由此可见,我们的国学教育到了何等地步。不习国学,不知何为弘毅,不知何为养浩然之气,不知何为自强不息。不习国学,其实就斩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国学是人生之学,国学里蕴含了太多做人的哲理,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学教育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品质极为重要。为此,在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增加了国学比重,对于经历文化断层之后的传统文化复兴,有着积极而划时代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说,“国学”已成为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资源。只有学习国学经典,才能砥砺我们的品行、健全我们的人格,使我们成长为德行高尚、知识广博、行为优雅的现代中国人;只有学习国学经典,才能植根于民族传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使我们成长为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希望这样的初衷能够通过系统有效的国学教育,使国人找到精神信仰、道德信仰的支柱,使学生们获得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真正学会提升个人修养,真正学会做人的道理。
  提醒:教材增国学,理应把好五道关口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国学篇目的比重,应当把好以下几关:
  一是师资关。教材中增加国学篇目,意味着增加国学教学任务。为此,需要为中小学配备具有扎实国学基础的语文教师,需要对现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国学培训。建议文科类大学增开国学师资班,加大对国学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滿足国学教学需要。
  二是难易关。国学基本属于古文,与现代文有着较大差距,对于现代人特别是中小学生来说,学习有一定难度。因此,中小学教材增加国学经典篇目,应遵循难易适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太难,否则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信心,影响学习的效果,达不到国学教育的目的。
  三是质量关。教材中增加国学比重,不能滥竽充数,不能因为数量而损害质量,需要特别注意选编质量,确保选入的都是经典、精华、国粹,都是学生需要的营养。在增加国学比重的同时,要适当减少其他课文,切实为学生减负,不能让课本越来越厚。
  四是思想关。国学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国学入教材,必须注重入选经典的思想性,符合当今时代的需要,有助于传播先进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弘扬中国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编者应对入选篇目进行思想的引导。
  五是落实关。国学教育对于青年学生是重要的,必需的。但是,国学进教材不等于国学教育。国学进教材只是第一步,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检查,确保国学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落地生根,实现国学课堂进头脑的目的。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其他文献
校园文化反映的是一所学校独特的发展内涵,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从形式来讲,它具有有形一面,也具有无形的一面。草埠湖中学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环境打造,课堂教育,活动熏陶,使全校师生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基本达到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的和谐统一。  完善硬件设施,打造文化精品  完善硬件设施,提升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40668平方米,布局设施一流,具备宽敞明
本文主要介绍硫化物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并简要介绍了硫化物法的新发展.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学困生的转化。尽管造成他们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学困生转化的关键是“对症下药”,因而可结合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寻找转化方法。笔者在实践中形成,通过情境激趣、体验成功、自我加压等方法,引导学困生顺利走进数学世界并感知数学的魅力。  用情境激起学困生求知欲  学困生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一步应当是引导学生走向数学世界。一般来说,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来自于两个方
四川大地震救援行动所显示的高效政府执行力,为我们提高政府执行力揭示了基本路径,这就是牢牢抓住端正政府官员的执行动机这一根本,以培养政府官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政治忠诚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科学技术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力杠杆,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科技文明形态是生态文明和绿色文明,树立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建立绿色科学
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原动力。学生作文是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作便是件快乐的事情,写出来的作文也会文从句顺。如果让孩子写没有生活体验的故事,表达无关其痛痒的感情,势必让他们勉为其难。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想方设法让学生激情满怀地投入写作,真正做到思路开阔,感情充沛,文采飞扬,让作文课充满童真童趣,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活用教材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