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音乐课程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内在艺术素养,包括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这些素养的形成呼唤指向学生内在素养的深度学习,在创意实践和艺术表现等外在活动过程中,由表及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程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内在艺术素养,包括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这些素养的形成呼唤指向学生内在素养的深度学习,在创意实践和艺术表现等外在活动过程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用音乐的审美特性浸润内心,通过感性与理性交融的心理活动逐渐达及深度的文化理解.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普遍存在环节零碎、浅尝辄止、时间紧促等现象。通过“热身活动”聚焦问题、完善环节,有助于探究活动的深入和完整。通过热“情”式活动,吸引注意,激发兴趣;通过热“行”式活动,操作练习,巩固技能;通过热“思”式活动,激活旧知,认知迁移。着力解决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探究活动的连续性,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 科学探究 热身活动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
本文运用元素流分析方法,解析了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系统磷代谢的主要过程,构建了磷代谢分析框架及磷流核算模型,并以湖北为例,审视了其磷代谢过程及规律,定量识别了水体磷负荷的主要来源,力图提出减少长江经济带总磷污染的相关建议与对策。结果表明:(1)湖北长江经济带磷代谢系统整体结构不协调,呈现典型的单向型;(2)随着矿物磷—植物磷—动物磷的转换,重要工业化生产性子系统(磷化工、农业种植、规模养殖)磷的物质生产率逐渐退化,污染排放率、废物累积率、养分循环率则次第升高,城镇居民对总磷污染的贡献度要远超农村居民;(3)
随着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广州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经费在普通学校建设了130多间资源教室。但实际运行中,资源教室效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为了充分发挥资源教室作为普特融合的桥梁作用,广州市对资源教室建设进行了改革探索:通过价值引领,树立全纳教育理念;内外协同,构建跨学科专业团队;分层支持,提高教育帮扶精准度;课程定制,开展适性课程与教学。这些改革探索,旨在以支持性资源教室构建全纳教育模式。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笔者尝试以不同学科教师联合组建学习小组,以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为项目
中国正在积极地谋求低碳化转型,政府承诺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并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强度控制是实现CO_2减排的关键制度,而电气化又与碳排放和经济增长都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研究电气化与碳强度的关系对政策设计和制定碳强度控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电气化与碳强度关系的现有研究,本文提出了碳排放强度随着电气化水平提高先上升后下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关系假设。本文以中国1997—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对象进行假设检验,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验证空间效应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电
教师负担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目标、教育工作和教育责任所带来的压力的一种体验,以及为此付出的体力、脑力和情绪消耗。教师负担具有双重属性,它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主观感受。根据个体互动涉及的范围来看,教师负担的来源主要有“个人源”“人际源”“组织源”和“社会源”四种类型。基于此,关于教师减负,国家应在宏观层面给予支持,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教师个人需积极进行自我调节。此外,还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师教学,让教师安心从教,回归教育的本真。
研究在功能模型理论的基础上,确定问卷架构,编写条目,建立条目库。经过专家评审、师生访谈、预测形成初始问卷。方便抽取754名中学生预测,对初始问卷进行条目分析。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364名中学生正式施测,按照编号的奇偶数将样本分为两组,奇数组作探索性因子分析,偶数组作验证性因子分析及信度分析,选取其中130人于2周后重测。结果:拒绝上学行为评估问卷(SRBES)有57个条目,包括课业拒绝、教师回避、校内痛苦、集体活动排斥、同学疏离、父母对抗、考试厌恶、离家恐惧、游戏沉迷9个因子,累积解释总方差的65
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失范是指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所表现的不符合教学设计规范的现象。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前置关键,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系统思考、研读课标、分析教材、把握重点、熟悉学情。教师唯有做好教学设计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的一些失范现象,并对解决失范现象做了一定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把握不准 教师在实际教
幼儿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创造性品质的培养,幼儿园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体化的过程.深圳市梅林一村幼儿园尝试开展新的教研方式—以综合主题活动为导向的支架式研训.基于综合主题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做中学,加深教师对综合主题活动的认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转化为适宜幼儿接受的内容,融入幼儿园课程和教师专业成长中.
裴斯泰洛齐曾说过:“人的全部教育就是促进自然天性遵循它固有的方式发展的艺术……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1]教育究其目的和过程而言都是指向全人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分工系统之下,知识不断分化为各个学科体系,学校教育主体也逐步演化为各自为政的学科教学。虽然分科课程在系统知识传递上优势明显,但是不可避免地用学科视角将儿童生活硬行拆解,教育的功利性色彩与智育为上的趋势越发厚重。当下学科育人的呼声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