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喊我回家吃饭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un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做的饭是世界上最香甜的饭,母亲喊我回家吃饭的声音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声音!
   ——题记
  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街里玩耍的时候,听到最多的声音是母亲喊我回家吃饭的声音。到了学龄期,可能是每天在学校憋得太久的原因,一回到家,就把书包往桌子上一扔,跟小伙伴们到街上疯玩去了。往往是一玩就玩到天黑,直到母亲在整条街上喊着我的名字,叫我回家吃饭,我才带着一身土和一身臭汗跟着母亲往回走。每次往回走时,母亲总是跟在我身后边,一边催促着我,一边用手替我拍打着身上的土。回到家里,跑累了的我,肚子也开始咕咕响了,顾不上洗手和洗脸,舀上饭就吃。母亲做的饭是那么香甜啊!我最爱吃的是母亲蒸的西葫芦馅包子。母亲刚揭开锅,锅里热腾腾的蒸汽还没有散尽,我就迫不及待地从笼屉上拿起一个滚烫的包子,吸溜着嘴吃了起来。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还真是,母亲蒸的包子如果让我敞开了肚皮吃,能吃三分之一笼屉的包子。
  母亲还会做一道拿手饭——小米干饭。那时,我们这里没有大米,当母亲在生产队参加劳动回来,没有时间蒸玉米饼子或没有发好面蒸馒头的时候,母亲就蒸点小米干饭。母亲把小米放进滚水的锅里煮上一小会儿,再用笊篱捞到篦子上或瓦盆里蒸半小时。母亲蒸出的小米干饭黏黏的,往碗里挖上一饭勺,就着炒的时令蔬菜,特好吃。
  后來长大了,还是经常听到母亲喊我吃饭的声音。高中毕业后,到队里参加了半年劳动。那半年里正好有个“三夏”,队长为了抢收小麦,早饭都要社员们在地里吃。母亲就到地里给我送饭。母亲把她喂的几只母鸡下的鸡蛋腌了一瓦罐,专等着麦收时吃。割一早晨的麦子,忽然听到母亲在地头喊我吃饭的声音,心里有一种异常亲切的感觉。母亲拿出腌鸡蛋,还当我是小孩子,帮我剥去蛋壳。我咬一嘴腌鸡蛋,满口流油,可想而知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与满足啊!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家分了几亩责任田。麦收后的天气很热,给玉米苗浇水都是在晚上凉快的时候。天黑了,我在地里看水,母亲把饭送到了地头儿。由于我在地里边看水,母亲看不到我,我也看不到母亲。母亲就在地头儿喊着我的名字,叫我吃饭!听到母亲的喊声,我似乎回到了童年时期和玩伴们在街上疯玩的时候。刚浇过水的地,人不能在上面走,我就改了一个畦口,到地头儿找到母亲。她给我送来的是我最爱吃的西葫芦馅包子。吃了母亲送来的包子,再喝一碗母亲用瓦罐盛来的米汤,别提有多么惬意,多么满足了。再后来,我去过很多饭馆,也去过比较高级的酒店吃饭,却没有一丁点母亲喊我回家吃饭的感觉。虽然母亲做的饭是粗茶淡饭,油盐没有那么多。
  现在,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我再也听不到母亲喊我吃饭的声音了。但是,母亲蒸的西葫芦馅包子的味道,永远留在我的味蕾;母亲喊我吃饭的声音,永远萦绕在我的耳畔。
其他文献
吴藻(1799—1862),字平香,号玉芩子,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出身商贾人家。清代中晚期诗词曲名家,清代三大女词人之一,是陈文述门下的碧城仙馆女弟子。吴藻虽非出身书香门第,但生性聪慧、才情颇富,据陆萼庭《女曲家吴藻传考略》中描述吴藻曰:“独喜读诗书,善鼓琴,能绘画,工词曲。”且著有《饮酒读骚图曲》(又名《乔影》)《花帘词》《花帘书屋诗》《香南雪北词》等,著作甚丰、成就颇大。  从古至今
期刊
我手捧红色的剪报本,端详着皮革封面那细腻光滑的纹理,细嗅内页那扑面而来的墨香……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和蔼而又严肃的老奶奶,耳畔又响起了沙沙的剪纸声和那一句句谆谆教诲。  她的小院子总是收拾得井井有条,院子进门的右手边有一小片青绿的菜畦,那抹明亮的绿色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尤其是那一块块被剪裁得方方正正的报纸条,还有一摞摞被码得整整齐齐的红色剪报本,都让我稀罕不已。  当时我并不知道这种爱好叫作剪报,只觉得
期刊
笔如灯塔,置于黑暗或光明,都为指向光明.rn阎连科的短篇小说新作《纯真男孩的巴别塔》于2020年发表于《天涯》杂志.这是一个沉痛的故事.作者写了男孩全部的善,因欲而起的唯一
期刊
在我的少年时代,父亲是家中相对弱势的一方.一则因为父亲是上门女婿,在当地农村,上门女婿的地位本就不高;二则母亲初中毕业,本来考取了高中,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就读,学识要
期刊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父母在哪里,儿女们的家就在哪里.无论父母年寿多高,距离多远,只要活着,对儿女的爱永远不变,电话中每次重复的叮咛总是说不完.
期刊
唐代以前的文学作品将归隐与政治和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王维的诗歌将归隐的含义提高到主客体存在的哲学高度。通过精练的意象、创新的图像建构和与佛教义理的结合,王维在诗作中开创了一种更加形而上的归隐书写。  一、王维之前的归隐书写概述  最早解释“归隐”概念的文本出现在《周易·蛊辞》:“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在儒家的经典中,也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期刊
跨入新世纪,父母日渐衰老.rn父亲像只旋转不停的陀螺,辛苦一生,劳而不辍.踏着新世纪的年轮,依然保持着正常旋转的状态.不是拿着铁铲点瓜,就是握着锄头种菜;不是拿着扫帚扫院,
期刊
每逢清明,中国人即便琐事缠身都会毫不犹豫地放下,怀着深深的哀思,带着自己的儿孙去祭奠仙逝的长辈,这是中国人对仙逝的长辈悼念、缅怀的传统仪式,也是弘扬从古至今的传统美
期刊
爸爸,我想您。  您离开我们十二年了,可是,多少次,多少次我在梦里与您相见。您依旧那样亲切,那样慈祥!我不舍得,不舍得离开您!  我记得那是1985年,我刚刚新婚。天近暮色时,我去三十里外的县城接下班的妻子。我们回来却不见您的身影,母亲说您去接我了。此时外面万家灯火,屋内温馨而祥和,崭新的家具闪着鲜艳的色彩。可我的心中却泛起一股酸酸的味道,直沖咽喉。爸呀!我已经成人,已经五尺五高。可您,却忘了自己
期刊
《夜晚的潜水艇》是作家陈春成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其独到的题材选择和如诗如画的语言运用,表达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追求,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主题意蕴、叙事策略和审美倾向,探讨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