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传入中国后,不少企业开始向学习型组织的方向努力,并取得了不同的成效。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高峰会议上提出并深刻论述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继而由上海、北京、南京、青岛、大连等相继提出要建立学习型城市。由此可见,不管我们是不是已经意识到,建设学习型企业实际上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学习型企业是学习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关于学习型城市的概念,国外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已经提出。城市是非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特别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人们的思想观念异常活跃,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今天,更是这样。城市的文明程度直接体现和代表着特定地域甚至国家的文明。 而文明,特别是高度文明的形成,取决于城市的活力、创新力、原动力、竞争力,但这一切皆依赖于城市的主宰者——市民的整体素质。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已经把建设学习型城市放在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待。通过学习型城市的建立,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使城市的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等不断提高,使城市的发展走上良性的轨道。
正确认识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的本质特征
建设学习型城市,它相似于以往强调和提倡个人、团体的学习,注意创造全社会热爱学习的良好风气,但又不雷同于此。它是现代城市发展战略中有组织、有安排、有明确目标的活动,而且将持久地开展下去。
第一, 从整体看,它涉及城市的方方面面。
学习型城市决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需要调动每个市民的积极性,吸纳所有家庭热心参与,依靠机关、学校、企业、军队通力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里,个人、家庭、机关、企业等交织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学习网络,而这个网络的支撑点就是从个人到组织乃至到整个城市对学习的内在需求,是学习内容与形式的不断更新。
第二,从长远看,它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素质的市民、优良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一个城市的品牌,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这已经是世界公认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一大批原来并不出众的中等城市成了外商投资的热点。如青岛、大连、珠海等,这些城市由于市民素质越来越高,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好多外商到中国投资,常常首选这里。因此,近几年来,许多城市在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时,都把建设学习型城市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并制定具体措施,稳步深入。
许多经营城市的领导在逐渐明确,建设学习型城市就像是一个企业创造名牌,虽然非常艰难,但却是永远值得追求、奋斗的目标。一个名牌会提高一个企业的知名度,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一个高素质的城市必然会受到世界的青睐,会促进城市的长足发展。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学习型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它的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比如三峡水库建设,虽然我们投资巨大,历时多年,但目前收效不大。可国人毫不怀疑,三峡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建设学习型城市也像建设三峡工程,只要我们把它纳入自己城市发展的战略中来,年复一年,常抓不懈,一定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第三,就个人而言,它强调终生学习。人类进入20世纪中叶后,信息化浪潮不断涌起,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国际化大市场逐步由理想变为现实。如此大的历史巨变或多或少地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困惑和无奈。曾有人说,一个大学生刚迈出校门时,他所学的知识,就已经有50%的过时了。也许这是个夸张了的数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知识更新的速度已经快的惊人,看看电脑的更新换代就可以明白了。为了不遭遇被时代淘汰的厄运,人们必须时时盯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及时汲取新信息,及时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美国在《2000年教育战略》中曾提出:"今天,一个人如想在美国生活得好,仅有工作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学习,以成为更好的家长、邻居、公民和朋友。学习不仅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创造生活。"
第四,从高层面看,它维系民族的整体素质。一个高素质的民族,无论她历经多少磨难,终将立足于强国之林。犹太民族虽然遭受失去家园苦难,流离颠沛于世界各地。但犹太人凭借聪明好学、勇敢执着、百折不挠的意志,终于在上世纪40年代回到了久别的家园,实现了“复国”之梦。现在,以色列国土不大,人口不多,自然资源匮乏,但其发达的科技和经济,让这个有古老民族的年轻国度在中东乃至世界都很有影响。这就是国民素质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对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性、审美追求、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始终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引领、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趋势。深入持久的学习型城市建设,一定会对我们民族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同时彻底摒弃我们民族的某些劣根性。我们可以欣慰地预言:当我们所有的城市都真正成为学习型城市时,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必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必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是非常及时,极具战略眼光的,已经受到全国的普遍响应,为我国建设学习型城市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局面。我们应该乘势而上,通过建设学习型城市,把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向纵深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
摆正学习型企业与学习型城市的关系
被人们称为管理学泰斗的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践》一书中,为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了“学习”一词。所谓新,就有在于他强调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新技术,更要注重组织的学习,要把“学习”上升到哲学的方法论的层面。在彼得·圣吉看来,具备学习的愿望、能力,并终生学习,是企业人和企业所具备的品质。彼得·圣吉把学习提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出于他对企业管理的重视,特别是从企业的竞争与发展来考虑的。一个企业是否有发展后劲,关键要看“群体智力”水平。彼得·圣吉有一句话,被人们反复引用——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这句话对我们论述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意义起到了提纲挈领和画龙点睛的作用。无论企业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如何改进自己的技术和管理,无非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获取丰厚利润,进而壮大自己,奉献社会。但,如果你失去了竞争优势,一切将化为泡影。而这种优势如何取得?这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由此可见,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每一个谋求不断发展的企业要高度重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在我国,为什么说在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以后,学习型企业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呢?
从经济学与社会学角度看,企业是一个城市的经济主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素质、企业的形象、企业的效益等,不仅对城市的经济,也对城市的政治、文化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反之,城市的任何一项大型的活动也一定会影响到企业。在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以前,建设学习型企业的活动是企业的自身的、单个的、孤立的行为。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以后,尽管学习型企业仍然具有它的个性,但两者必然紧密地联系起来。
建设学习型城市为学习型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传统的一次性学习、被动的实用主义的学习到全员学习、终生学习是思想方法和观念上的重要改变。这个转变是长期的、艰巨的,需要和我们自身的惰性进行斗争。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提出和实践,必然会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天真活泼的儿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从市民聚居的社区到和睦温馨的家庭,都培育起学习的习惯,建立起各种学习组织。据某媒体报道,南京市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总体部署下,不仅抓了机关、企业,还开展了一系列家庭学习活动。众多家庭积极参加到以“学习的家、快乐的家”为主题的各项活动中来,使建设学习型城市既向面上推广,又生动活泼,让更多的人在学习中受益。特别是从去年5月开始的"我学习,我快乐""我与孩子同学习,我与社会共进步""全家都来学英语"等活动,深受南京群众的喜爱。其中“快乐学习20分钟”的家庭学习活动成为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一个品牌,使终生学习、互动学习、快乐学习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 这种形势一定会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建设学习型城市必然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城市的全员都将纳入这个体系和活动当中。在这种形势下,借助社会力量推动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将比仅靠企业自身封闭式的建设有力得多。济南市已经确定以5个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江苏常州把每双月第一个星期六定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学习日”,每到这一天,工厂、街道、市民等都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推动自身的学习。这种活动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要比企业单独建设学习型组织大得多。
建设学习型城市要覆盖全体市民。在城市,企业相对集中,又承担着生产或服务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员工绝大部分是中青年人,在全市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企业的学习搞得好不好,就已经不仅关系到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而且影响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成为社会性的问题。据2002年《上海年鉴》的数字,到2001年底,仅工业、建筑业企业就有20505个,就业人员达275.55万人,占全市常驻人口1327.14万的1/5。如果这些企业不创建学习型企业,如果这些从业人员不注意养成学习习惯,那么,上海市建成学习型城市又何从谈起呢?
因此,要建设学习型城市,必须把企业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企业也应该努力建成学习型组织,投身到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洪流之中。
把建设学习型企业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近年来一些地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经验证明,要让学习型企业很好地融入建设学习型城市活动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 保持指导思想的一致。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也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根本指针。企业是经济组织,以通过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满意周到的服务获取利润为己任。建设学习型企业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因而,也必须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发展先进生产力,学习传播先进文化,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商品和满意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企业的学习教育体系,培育全体人员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活动,要紧紧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跟上城市的发展步伐,使其始终得到稳步、健康地进行。
第二, 观念更新非常重要。
在建设学习型企业中,企业管理者一定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至今还有一些人,主要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把企业视为单纯的生产单位,不重视学习,不注意提高员工的素质,这样的企业如果不尽快地主动地转变观念,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不只会被市场竞争的洪流所淘汰,也会被滚滚而来的城市学习大潮远远地抛在后面。
已经开始行动的企业,不应该封闭地孤立地进行建设学习型组织活动,要认识到学习型企业是学习型城市的有机部分,把学习型企业活动游离于学习型城市之外,不仅使学习型企业活动失掉了城市这个广阔的平台,也失掉了更坚实的社会基础。我们说学习型企业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中之重,正是突出学习型企业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的非同小可的意义和作用,也正是突出了两个活动的内在联系。要使企业全体人员认识到,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全体市民的任务,当然也包括企业每一个人。游离于所在城市之外,孤立地建设学习型企业,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个城市的人文环境、经济条件、人的整体素质等,无不制约、影响着企业。因此,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在从企业实际出发,保持自己个性的同时,当然而且必须与学习型城市的总体战略合拍接轨。同时,一个城市在制定学习型城市的战略时,也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情况,把建设学习型企业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统筹考虑,积极实施。
同时,企业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有些企业认为,现在企业人员流动大而快,企业要是在员工的培训等学习活动上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不划算。企业领导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倘若我们把对员工的培训等放在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城市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就会豁然开朗。作为一名员工,他既是特定企业的,又是社会的。他今天是这个企业的,明天可能又是那个企业的。但无论怎么流动,他的社会属性是不变的。只要他的素质不断提高,他对企业和社会的贡献就会更大。企业领导在实施学习型企业活动中,应该把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人才、把提高自己对人才的整合能力统一起来。如果每个企业都能从这样的高度来考虑和处理问题,那么,从整体上说,员工的素质都会得到提高,流走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招来的也是高素质的人才。
第三, 把创建学习型企业放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企业的内外部竞争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高着员工的素质。员工素质对员工个人来说,是从业、生存、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对企业来说,是品牌优势、企业形象、竞争实力的保证。因此,学习已经受到绝大多数企业的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许多企业还没有把企业的“学习”放到发展战略上来做整体、长远的考虑和安排。常常是工闲了学习一阵子,忙了就忘了;要上新项目了急着培训员工,项目运行了,又没人过问了;职工下岗或转岗了,想到组织他们学习,一上岗就没人管了;新员工来了忙着培训,等他们一上岗,也被抛在脑后了……诸如此类,说明一些企业对员工的学习大都是临时性的。这种急功近利、急用先学的思想和方法一般都收益甚微,长此以往,还会使有些员工对企业的学习活动产生逆反心理。解决的办法是,企业应该把创建学习型企业放在学习型城市这个大背景下,放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建立起全员参与,多层次教育培训的工作格局,逐步实施,循序渐进;要使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始终围绕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展开;要让员工通过参加学习型企业活动,切实感到学习对自己的从业、谋生的质量和实现个人理想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现在,许多城市对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已经做出了具体部署。上海市“十五”计划《纲要》把构建学习型城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大连、浙江义乌市委都做出了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前不久,广东佛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3年~2010年),并在佛山市及所辖各区的报纸、电视台、电台统一公布,市民也可通过各种途径发表意见。企业要认真了解掌握所在城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部署,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学习教育规划。
一般来说,不同的城市在建设学习型城市方面有不同的优势。企业在制定学习教育规划时应该了解这些优势,掌握这些优势,借助这些优势,把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的有利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继续坚持培训、轮训、送出去、请进来等有效的学习方法基础上,努力创造出有利于与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习自觉性的新的学习形式,把建设学习型企业的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学习型企业是学习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关于学习型城市的概念,国外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已经提出。城市是非农业人口居住的地区,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特别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人们的思想观念异常活跃,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今天,更是这样。城市的文明程度直接体现和代表着特定地域甚至国家的文明。 而文明,特别是高度文明的形成,取决于城市的活力、创新力、原动力、竞争力,但这一切皆依赖于城市的主宰者——市民的整体素质。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已经把建设学习型城市放在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待。通过学习型城市的建立,使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使城市的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等不断提高,使城市的发展走上良性的轨道。
正确认识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的本质特征
建设学习型城市,它相似于以往强调和提倡个人、团体的学习,注意创造全社会热爱学习的良好风气,但又不雷同于此。它是现代城市发展战略中有组织、有安排、有明确目标的活动,而且将持久地开展下去。
第一, 从整体看,它涉及城市的方方面面。
学习型城市决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需要调动每个市民的积极性,吸纳所有家庭热心参与,依靠机关、学校、企业、军队通力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里,个人、家庭、机关、企业等交织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学习网络,而这个网络的支撑点就是从个人到组织乃至到整个城市对学习的内在需求,是学习内容与形式的不断更新。
第二,从长远看,它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素质的市民、优良的投资环境,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一个城市的品牌,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这已经是世界公认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一大批原来并不出众的中等城市成了外商投资的热点。如青岛、大连、珠海等,这些城市由于市民素质越来越高,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好多外商到中国投资,常常首选这里。因此,近几年来,许多城市在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时,都把建设学习型城市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并制定具体措施,稳步深入。
许多经营城市的领导在逐渐明确,建设学习型城市就像是一个企业创造名牌,虽然非常艰难,但却是永远值得追求、奋斗的目标。一个名牌会提高一个企业的知名度,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一个高素质的城市必然会受到世界的青睐,会促进城市的长足发展。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学习型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它的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比如三峡水库建设,虽然我们投资巨大,历时多年,但目前收效不大。可国人毫不怀疑,三峡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建设学习型城市也像建设三峡工程,只要我们把它纳入自己城市发展的战略中来,年复一年,常抓不懈,一定会收到显著的效果。
第三,就个人而言,它强调终生学习。人类进入20世纪中叶后,信息化浪潮不断涌起,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国际化大市场逐步由理想变为现实。如此大的历史巨变或多或少地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困惑和无奈。曾有人说,一个大学生刚迈出校门时,他所学的知识,就已经有50%的过时了。也许这是个夸张了的数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知识更新的速度已经快的惊人,看看电脑的更新换代就可以明白了。为了不遭遇被时代淘汰的厄运,人们必须时时盯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及时汲取新信息,及时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美国在《2000年教育战略》中曾提出:"今天,一个人如想在美国生活得好,仅有工作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不断学习,以成为更好的家长、邻居、公民和朋友。学习不仅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创造生活。"
第四,从高层面看,它维系民族的整体素质。一个高素质的民族,无论她历经多少磨难,终将立足于强国之林。犹太民族虽然遭受失去家园苦难,流离颠沛于世界各地。但犹太人凭借聪明好学、勇敢执着、百折不挠的意志,终于在上世纪40年代回到了久别的家园,实现了“复国”之梦。现在,以色列国土不大,人口不多,自然资源匮乏,但其发达的科技和经济,让这个有古老民族的年轻国度在中东乃至世界都很有影响。这就是国民素质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对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性、审美追求、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始终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引领、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趋势。深入持久的学习型城市建设,一定会对我们民族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同时彻底摒弃我们民族的某些劣根性。我们可以欣慰地预言:当我们所有的城市都真正成为学习型城市时,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必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必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是非常及时,极具战略眼光的,已经受到全国的普遍响应,为我国建设学习型城市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局面。我们应该乘势而上,通过建设学习型城市,把建设学习型社会活动向纵深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
摆正学习型企业与学习型城市的关系
被人们称为管理学泰斗的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践》一书中,为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了“学习”一词。所谓新,就有在于他强调学习不仅仅是掌握一些新技术,更要注重组织的学习,要把“学习”上升到哲学的方法论的层面。在彼得·圣吉看来,具备学习的愿望、能力,并终生学习,是企业人和企业所具备的品质。彼得·圣吉把学习提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出于他对企业管理的重视,特别是从企业的竞争与发展来考虑的。一个企业是否有发展后劲,关键要看“群体智力”水平。彼得·圣吉有一句话,被人们反复引用——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这句话对我们论述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意义起到了提纲挈领和画龙点睛的作用。无论企业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如何改进自己的技术和管理,无非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获取丰厚利润,进而壮大自己,奉献社会。但,如果你失去了竞争优势,一切将化为泡影。而这种优势如何取得?这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由此可见,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每一个谋求不断发展的企业要高度重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在我国,为什么说在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以后,学习型企业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呢?
从经济学与社会学角度看,企业是一个城市的经济主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素质、企业的形象、企业的效益等,不仅对城市的经济,也对城市的政治、文化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反之,城市的任何一项大型的活动也一定会影响到企业。在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以前,建设学习型企业的活动是企业的自身的、单个的、孤立的行为。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以后,尽管学习型企业仍然具有它的个性,但两者必然紧密地联系起来。
建设学习型城市为学习型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传统的一次性学习、被动的实用主义的学习到全员学习、终生学习是思想方法和观念上的重要改变。这个转变是长期的、艰巨的,需要和我们自身的惰性进行斗争。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提出和实践,必然会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天真活泼的儿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从市民聚居的社区到和睦温馨的家庭,都培育起学习的习惯,建立起各种学习组织。据某媒体报道,南京市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总体部署下,不仅抓了机关、企业,还开展了一系列家庭学习活动。众多家庭积极参加到以“学习的家、快乐的家”为主题的各项活动中来,使建设学习型城市既向面上推广,又生动活泼,让更多的人在学习中受益。特别是从去年5月开始的"我学习,我快乐""我与孩子同学习,我与社会共进步""全家都来学英语"等活动,深受南京群众的喜爱。其中“快乐学习20分钟”的家庭学习活动成为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一个品牌,使终生学习、互动学习、快乐学习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 这种形势一定会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建设学习型城市必然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城市的全员都将纳入这个体系和活动当中。在这种形势下,借助社会力量推动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将比仅靠企业自身封闭式的建设有力得多。济南市已经确定以5个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开展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江苏常州把每双月第一个星期六定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学习日”,每到这一天,工厂、街道、市民等都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推动自身的学习。这种活动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要比企业单独建设学习型组织大得多。
建设学习型城市要覆盖全体市民。在城市,企业相对集中,又承担着生产或服务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员工绝大部分是中青年人,在全市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企业的学习搞得好不好,就已经不仅关系到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而且影响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成为社会性的问题。据2002年《上海年鉴》的数字,到2001年底,仅工业、建筑业企业就有20505个,就业人员达275.55万人,占全市常驻人口1327.14万的1/5。如果这些企业不创建学习型企业,如果这些从业人员不注意养成学习习惯,那么,上海市建成学习型城市又何从谈起呢?
因此,要建设学习型城市,必须把企业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企业也应该努力建成学习型组织,投身到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洪流之中。
把建设学习型企业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近年来一些地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经验证明,要让学习型企业很好地融入建设学习型城市活动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 保持指导思想的一致。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也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根本指针。企业是经济组织,以通过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满意周到的服务获取利润为己任。建设学习型企业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因而,也必须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发展先进生产力,学习传播先进文化,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商品和满意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企业的学习教育体系,培育全体人员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活动,要紧紧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跟上城市的发展步伐,使其始终得到稳步、健康地进行。
第二, 观念更新非常重要。
在建设学习型企业中,企业管理者一定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至今还有一些人,主要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把企业视为单纯的生产单位,不重视学习,不注意提高员工的素质,这样的企业如果不尽快地主动地转变观念,努力建设学习型企业,不只会被市场竞争的洪流所淘汰,也会被滚滚而来的城市学习大潮远远地抛在后面。
已经开始行动的企业,不应该封闭地孤立地进行建设学习型组织活动,要认识到学习型企业是学习型城市的有机部分,把学习型企业活动游离于学习型城市之外,不仅使学习型企业活动失掉了城市这个广阔的平台,也失掉了更坚实的社会基础。我们说学习型企业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中之重,正是突出学习型企业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的非同小可的意义和作用,也正是突出了两个活动的内在联系。要使企业全体人员认识到,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全体市民的任务,当然也包括企业每一个人。游离于所在城市之外,孤立地建设学习型企业,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个城市的人文环境、经济条件、人的整体素质等,无不制约、影响着企业。因此,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在从企业实际出发,保持自己个性的同时,当然而且必须与学习型城市的总体战略合拍接轨。同时,一个城市在制定学习型城市的战略时,也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情况,把建设学习型企业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统筹考虑,积极实施。
同时,企业要树立新的人才观。有些企业认为,现在企业人员流动大而快,企业要是在员工的培训等学习活动上花费太多的人力物力,不划算。企业领导有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倘若我们把对员工的培训等放在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城市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就会豁然开朗。作为一名员工,他既是特定企业的,又是社会的。他今天是这个企业的,明天可能又是那个企业的。但无论怎么流动,他的社会属性是不变的。只要他的素质不断提高,他对企业和社会的贡献就会更大。企业领导在实施学习型企业活动中,应该把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人才、把提高自己对人才的整合能力统一起来。如果每个企业都能从这样的高度来考虑和处理问题,那么,从整体上说,员工的素质都会得到提高,流走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招来的也是高素质的人才。
第三, 把创建学习型企业放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企业的内外部竞争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高着员工的素质。员工素质对员工个人来说,是从业、生存、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对企业来说,是品牌优势、企业形象、竞争实力的保证。因此,学习已经受到绝大多数企业的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许多企业还没有把企业的“学习”放到发展战略上来做整体、长远的考虑和安排。常常是工闲了学习一阵子,忙了就忘了;要上新项目了急着培训员工,项目运行了,又没人过问了;职工下岗或转岗了,想到组织他们学习,一上岗就没人管了;新员工来了忙着培训,等他们一上岗,也被抛在脑后了……诸如此类,说明一些企业对员工的学习大都是临时性的。这种急功近利、急用先学的思想和方法一般都收益甚微,长此以往,还会使有些员工对企业的学习活动产生逆反心理。解决的办法是,企业应该把创建学习型企业放在学习型城市这个大背景下,放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建立起全员参与,多层次教育培训的工作格局,逐步实施,循序渐进;要使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始终围绕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展开;要让员工通过参加学习型企业活动,切实感到学习对自己的从业、谋生的质量和实现个人理想有着非同一般的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现在,许多城市对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已经做出了具体部署。上海市“十五”计划《纲要》把构建学习型城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大连、浙江义乌市委都做出了关于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前不久,广东佛山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佛山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3年~2010年),并在佛山市及所辖各区的报纸、电视台、电台统一公布,市民也可通过各种途径发表意见。企业要认真了解掌握所在城市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部署,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学习教育规划。
一般来说,不同的城市在建设学习型城市方面有不同的优势。企业在制定学习教育规划时应该了解这些优势,掌握这些优势,借助这些优势,把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的有利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继续坚持培训、轮训、送出去、请进来等有效的学习方法基础上,努力创造出有利于与工作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习自觉性的新的学习形式,把建设学习型企业的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