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Sym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朗读能力体现了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文章内容、领悟文章感情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为学好其他各科知识做准备。本文从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几个方面入手,以期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并为后续研究作参考。
  【关键字】小学生 朗读习惯 培养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小学教育作为小学生知识的启蒙时期,为其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做铺垫,因此小学教育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语文教育是小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能力、认识世界的基础。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形式,通过老师的领读和学生的自读,可以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发现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通过课文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认识世界,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朗读是小学生将文字转化为声音的过程,小学生在朗读文字的时候可以体会到课文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情感观和世界观。
  朗读能力体现了学生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基础很重要。越早使小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对小学生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也就越快。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小学生进行朗读,鼓励小学生多自己朗读,培养小学生朗读的习惯,激发其朗读的激情。
  一、提高教师的范读水平,唤起学生朗读欲望
  小学生知识水平、感受能力有限,不能通过自读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而且一般只是无感情的朗读。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起着示范、帮助的作用,老师充满感情的朗读,可以使小学生产生好奇,从而模仿老师进行朗读。
  语文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要语言准确、流利,将自己真挚的感情融入进去,为学生创造优美的课文意境,感受到语言的美妙,触发其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其朗读的欲望。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领悟作者的感情,并能够运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语调、动作、表情、神态等表现出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使小学生真正的感受其中的情感且希望把自身感受表达出来。同时教师的范读可以使小学生读准每一个字,不会出现丢字、读错的现象,把握文章的节奏,保证了文章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小学生模仿教师有感情的朗读,避免出现机械性的朗读或者唱读,指引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朗读方式。范读的时间不宜太长,教师也应该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集体朗读,从中找出容易读错的地方并进行纠正,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独立、熟练的朗读。
  二、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作为学习的主体,小学生只有在自己想去朗读的情况下才会更好地培养朗读的兴趣。小学生时期是个迸发个性和渴望得到认可的时期,老师可以组织多种的齐读、朗读比赛、分组朗读、上台朗读、分角色朗读、接力朗读等形式,评价学生的朗读质量。在朗读的过程中使学生融入感情去读,达到声情并茂。例如,在学生比较难理解的部分时可以采用齐读的方式进行;文章中遇到人物对话的时候,可以采用分组朗读或分角色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安排,组织朗读比赛,使学生积极参与进去,从中获得更大的乐趣。组织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朗读以及朗读技巧的交流,让学生有增强自身朗读水平的欲望。同时,发现不同学生的特点,朗读水平好的学生可以上台朗读,也可以带领大家朗读;朗读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选择较好的学生进行辅导,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角色扮演的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角色的性格特点,加深对语句和角色感情的理解,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语文学习更加轻松,充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注重朗读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品读
  朗读过程中,教师合理的评价可以使学生获得喜悦,提高朗读的积极性和热情,并能反思自己朗读的水平,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可以保持学生对朗读的激情,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进行学生的单独朗读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朗读的准确度、语调、节奏的掌握、感情的表达、个人差异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应多给予准确、合理的激励性评语。学生时期自我意识开始逐渐形成,学生渴望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我、得到认可。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针对学生不同的特性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树立学生朗读的自信心。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质量的互评,由于学生年龄相仿、知识水平相当,所以学生之间的评价会更到位,从而使朗读学生认识到朗读过程出现的错误及时改正。在评价朗读的过程中,要评价学生是否真正的带感情朗读,把握好文章的节奏,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拥有朗读的热情。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读得入境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系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播放录音、视频、幻灯片或者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形式,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的感情。例如,讲授一些历史性文章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播放相关的电影等;讲到一些描写风景的文章时可以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搜寻视频、图片或者播放幻灯片,使那些抽象的描写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可以将单调的文字转换成为生动形象的图片、录像等,使学生体会到文字表达的能力,促使学生更多的朗读,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五、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品读文章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的朗读,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朗读的时间,只有长时间的朗读锻炼才能熟练、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到文章的感情。同时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多读课外书, 勤加练习,提高朗读水平的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多看漫画、寓言、故事等;高年级学生可以多了解一些科技、文学作品,适当的朗读一些浅显的议论文等,让学生可以自由的阅读。组织家长的积极参与,放学回家后,家长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家长与学生同时参与增加朗读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于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属于认识、学习的初始时期,其学习的意识还不够强,朗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充分结合。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多总结经验,不断的探索,提出更合适的方法来促成小学生朗读习惯的形成,使小学生掌握朗读的能力,学到语言表达的技巧,同时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晓慧.浅谈小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05:120-121.
  [2]王东风.浅谈小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3:196.
  [3]潘月洁,杨波.浅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05:100-104.
  [4]何如.书声琅琅莫若情感品味,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的有效开展[J].新课程(下),2014,04:86.
  [5]张晶晶.让声情并茂朗读成为学生基本能力,谈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10:37.
  [6]翁利勤.“读出我们的精彩”,浅谈小学英语朗读训练的有效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2:87.
  [7]李本聪.用书香熏陶每一个孩子,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云南教育,2005,Z2:70.
  [8]徐海霞.让“习惯”做主!,小学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中),2011,08:46-47.
其他文献
在阅读和梳理中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广东省广场体育文化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通过三轮专家问卷调查,吸取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对指标体系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练习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数学练习,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程改革 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改革是高中数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师要精心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并且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要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
摘要 高中生物学以初中生物学知识为基础,帮助学生重建初中生物知识体系尤为重要,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初高中生物学知识间的联系,并提出了加强初、高中生学科知识联系和过渡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教学 初中 生物学知识 联系  长期以来,如何顺利实现初高中生物学教学的过渡是困惑一线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难题。虽然也有学者做过一些相关研究,但这些研究多数比较笼统,且没有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可操作性层面向广
【摘要】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十分重要,通过口语交际课程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般入学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完全融入到班级环境中去,因而在与同学进行沟通时往往有许多阻碍。鼓励学生多开口与同学进行交流,进行有效的口语训练,是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课程 教学  现如今的小学生很多都是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
运用文献、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我国中南红色苏区群众体育资源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发展不均衡,导致其红色苏区群众体育资
【摘要】在高中的文科教育中,政治学科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也是新课改下高中教育的必修学科,政治学科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兴趣。那么如果把时事政治应用到政治学科教学中,就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应用,增加学生知识的储备量,这也是现当代高中教学中最主要的目标。下面本文就通过如何把时事政治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出最佳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我国高中校园政治学科的教育水平和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