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艺作品中称谓误用引发的思考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代创立的督抚制度是为应对明代中后期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督察整顿吏治、缓和阶级矛盾、平息内忧外患、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断调整进化而成的特殊政治制度。
  【关键词】称谓;总督;巡抚;军事;中央
  【中图分类号】K05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人们对明史研究热度不断升温,与之相关的历史文艺作品也层出不穷,有很大原因是缘于人们对这个很长又相对离我们很近的朝代所知甚少,了解甚少。尤其电视小说等文艺作品中关于很多历史常识、称谓使用陈述模糊,概念紊乱。譬如很多文艺作品中对明代总督巡抚等政治制度及称谓诸多常识的描述多有混淆、遗漏,甚至错误。特此浅谈,权作探讨。
  一、督抚制度成因
  明太祖为强化中央集权,在内废除丞相设六部九卿,裂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在外则撤元代行省制度而设“三司”(故明代在正式上称谓省级行政区划为布政使司,习惯上才称作省)。取而代之的“三司”地方管理制度是除南北两直隶在全国设一十三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治理民政钱粮、司法刑狱、地方军事。各不归属,互相独立从而又能相互牵制。在政治相对清明、所谓海清河晏的明代初期,确实在强化中央集权的同时发挥了稳定的作用。但随着土地兼并、农民土地的流失、宗藩制度的贪虐,各处起义、匪患四起,边境军事摩擦日增,明代中后期的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而三司制度低效分散,推诿无力,互相掣肘等弊端愈见明显,已越来越无法有效、及时处理当时的各种社会问题,于是明代的督抚制度开始慢慢推出而登上历史舞台,不断调整发挥其作用。
  二、巡抚制度的形成与调整
  督抚是总督、巡抚两官职的简称,事实上终明一代,总督(另有经略、总制、督师等称谓)、巡抚并非官职的正式称谓,确切来说是作动词来理解更合适,比如“巡抚某地兼理钱粮、赞理/提督军务”,“总督某地等处军务、钱粮兼巡抚事宜”,也就肯定不会出现很多文艺作品中所谓“本督”“本抚”的自称,称谓相应官员为总督、巡抚也属非正式的叫法。最早出现的巡抚一词一般认为在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派遣懿文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当然这个“巡抚”与后期意义不尽相同。明太宗(嘉靖年间改庙号为成祖)永乐十九年,派尚书蹇义等多位高级文官“巡行天下,安抚军民[1]”,正式出现巡抚字样。起初皆属临时应急遣派,事毕复命,或即停遣。仁宣年间,朝廷派叶春,于谦等六部侍郎、员外郎,郎中和都察院御史抚江西、浙江、湖广、河南及山西、北直隶及山东、南直隶苏松等各使司[2],主要是在相应布政使司内集中强化权限,统一高效督理钱粮、纠察风纪、整顿吏治、赈灾安民、整饬边备等事宜。
  至正统末期,明王朝进入漫长的中衰,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土木之变更使之瓦上加霜,巡抚也由临时派遣逐渐过渡成常态驻扎各布政使司,督理税粮,整顿吏治,提刑按察,参赞军务,并在景泰年间确立了巡抚都兼授都察院佥都御史、副都御史以至都御史衔,以便于明确巡抚的监察、司法之权,名正言顺成为全国一十三道监察御史、各处巡按御史及相应各司的按察使等监察官吏的上级,可与作“天子耳目”的巡按御史一道对该使司内的地方官进行监察、论核、举荐、罢免。并且开始在各地方使司开府设衙,即巡抚某处部院。巡抚的监察有司之权得到明晰确认。
  正德嘉靖时期,巡抚职权又进一步加强,以处理日益严重的民变匪患等社会恶化矛盾,各处巡抚均开始加“提督军务”衔,由先前的都使不通文墨而加入商榷机密、赞理军务强化为指挥决策军事,也即掌管一布政使司军事的都指挥使完全受其节制!当给巡抚敕书中许以旗牌令箭许其便宜行事之大权时,巡抚则完全成为了代天统兵征伐的方面大帅!如1516年丙子即正德十一年九月,升王守仁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十二年九月,改授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给旗牌,得便宜行事[3]。至此,明代的巡抚制度经过多年实践的不断调整完善,权职完整,已完全地方化并成为定制,尽管至终明,巡抚在名义上一直都是朝廷吏部从六部和都察院里廷推出高级部院堂官而派遣至全国各布政使司,有“在外官,惟督(总督)、抚(巡抚)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 [4],正式称谓上是与全国一十三道监察御史及巡按御史相类似的监察官吏,正如巡抚正式自称便是“本部院”或“本院”[5],但在事实上已成为拥有行政、司法、军事、监察等各项地方大权、真正节制“三司”的封疆大吏。在全国一十三布政使司,南北两直隶,多省交界聚集区,以及北方边塞与北元瓦剌、鞑靼等军事斗争前沿区共设置了33个巡抚直至终明都发挥了作用。
  三、总督的形成和调整及与巡抚职能权限等区别
  明代的总督,如前述总督的正式称谓是“总督某地等处军务钱粮兼巡抚事宜”。在明代,对于总督(包括以后的出现经略、督师等)这一名词也是理解作动词用而非官职名称更为贴切。明代最早出现总督字样的事件是明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明廷用兵麓川(今云南陇川西南),兵部尚书王骥主其事,首次以总督军务入衔[6]。
  明代兵制很简单,是卫所制,明太祖为防止出现类似唐末藩镇割据军阀拥兵自重现象,确立了在冲要地区的府、县置卫所指挥使司及全国一十三都指挥使司的军事主官都指挥使皆只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而兵部无统兵权有调兵权。每有朝廷用兵,兵部奉皇帝旨意调军,请兵符印信任命领兵的总兵官统帅从相应卫所调发的军队征伐。明初多由开国及靖难勋臣、贵胄为出征的总兵官,土木之变后这些勋戚精锐死难殆尽,继而转由吏部、兵部廷推派遣兵部文臣堂官作文帥总督军务出征,是为总督。比如正统末期,土木之变后大名鼎鼎的于谦以兵部尚书身份总督京师。
  总督的出现从一开始就与军事事务息息相关,并且自始便是总督某处军务而非如前述早期的巡抚仅仅兼理钱粮,尔后才逐渐“赞理军务”乃至“提督军务”。显示总督就是朝廷中央应对紧急多区域的军事事件而临时派遣,廷推兵部侍郎,兵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等在京兵部、都察院高级文官外巡出征军事统帅,所涉及的地区往往在数个布政使司,调动相应的数个卫所,节制相应的卫所都指挥使、总兵官。总督因战事而设,事毕即撤。   正德、嘉靖时期,随着盗起、民变、边事,藩王叛乱日盛,朝廷用兵加剧,所波及区域越加扩大及复杂,往往波及数个布政使司,为保证总督军务高效,兼理钱粮政令畅通,防止与地方官吏权限发生交叉分歧,总督带兵部侍郎、兵部尚书衔的同时皆提加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以兼理巡抚事宜。所以有“升兵部左侍郎熊橘为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也即在实质上敕书所言区域内的巡抚、总兵官、“三司”在总督用兵期间悉听其调遣节制,巡抚(主要督理钱粮)事宜亦临时归总督所掌,如前文所述嘉靖年间全国各布政使司、边关、南部多省交界地设巡抚皆地方化定制并几乎均加“提督军务”衔,在遇设总督时则改降为“参赞军务”。比如嘉靖年间浙直总督胡宗宪统领东南诸地军务,麾下浙江总兵官戚继光,福建巡抚谭纶均受其节制。浙直总督一职设于嘉靖末期至隆庆元年,平息倭寇之患后即罢职,所辖之地包括南直隶、浙江、山东、福建、两广,可见总督权力之大之广,但终明一直仍属临时加派督理军务。
  但在北方与北元残余军事边界的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的“九边”重镇专设了宣大总督,蓟辽总督,三边总督;南方处置苗变专设两广总督;处置土司叛乱处专设湖广川贵总督以及专设了漕运总督、中都凤阳总督等几个非军务专职总督,上述几位总督几成为定制,除此之外皆因用兵而设,事罢而还,这点与巡抚差异较大,不像巡抚已经成定制的作为全国各地实质上的最高军政长官,这也体现明廷防止总督的军事权限过大、区域过广而日久影响中央集权。
  而在称谓上巡抚一直未变,总督多有变化,正德十四年,明武宗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遂改总督为总制即“总制某地等处军务钱粮兼巡抚事宜”。嘉靖三十年,又以“制”字非臣子所用,复名总督。万历四十六年闰四月庚申,起升杨镐为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即又称作经略。若外派的总督军务的文官带都察院右都御史加兵部尚书衔,甚至是内阁辅臣大学士,则级别更高,尊称为督师,比如天启崇祯年间的孙承宗、杨嗣昌、李建泰[2]。关于自称同巡抚理,总督也是以衔天命都察院、兵部堂官临时外派的身份多自称为“本部堂”。
  综上,明代的督、抚制度,服务于统一事权,防止各使司、各镇互不相属,互相推诿,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民政、司法、吏治、军事控制权的加强。
  参考文献:
  [1]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明实录明太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清]张廷玉.明史73[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宋庆峰.王阳明全集1[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6.
  [4][清]张廷玉.明史71[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宋庆峰.王陽明全集3[M].沈阳:辽海出版社,2016.
  [6][清]夏燮.明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9.
  作者简介:徐雪梅(1980-),浙江金华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和英语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试图从“网红”的定义出发,讨论近年来艺术博物馆中大众口中涵盖的“网红展览”的界定、类型与特征。“网红展览”由于其社会性特征难以被界定,可以大致划分为馆方自主规划的展览策略和由于人气、人流量被冠名“网红”两种情况。本文还将进一步讨论“网红展览”争议背后给艺术博物馆展览策划与运营、宣传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艺术博物馆;网红展览;沉浸式;口碑传播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摘要】石头在长诗《献给鹅屋大山上的月亮——兼致王维》中运用“重复”艺术,记录其徒步跋涉中的所见所思,营造了独特的环境氛围,揭示了诗人的精神状态,建构了丰富的审美意蕴。本文将通过《献给鹅屋大山上的月亮》中的意象和句式的重复、意境的重复以及事件和场景的重复三类现象系统地探寻这首诗歌的内蕴。  【关键词】重复;意象;意境;场景;内蕴  【中图分类号】G631.2 【文献标识码】A  《献给鹅屋大山上的
【摘要】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实践为向导,强调通过过程的参与来强化学习。博物馆内保存着众多文化遗产,体验学习理论能够为深化博物馆教育带来全新的可能性,能更好地支撑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随着交互技术的发展,以AR为基础的虚实融合交互方式被广泛应用。本文以体验学习设计的角度为基础,分析大英博物馆以增强现实游戏作为体验学习的方式,探讨基于增强现实游戏作为博物馆教育方式的优势,为博物馆拓展体验学习内容提出更
【摘要】文化创意是传承名人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革命人物类纪念馆应立足新时代的新要求,坚持正确的文创方向,提升软件硬件水平,不断挖掘名人思想,推进文创产品品牌化、大众化、系列化和走出去,从而为纪念馆发挥资政育人、凝心聚力作用再添高地。  【关键词】革命人物类纪念馆;文化创意;名人思想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革命人物类纪念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坚强阵地,也是传承名人思想的重要场
【摘要】怪诞,作为与“美”相对立的艺术表达形式,从古至今形式多变,向世人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精神面貌。怪诞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豪放无拘的画风,使表现内容常常是天马行空,极端反常。随着人类审美进程的不断推进,“怪诞”成为了一种不断发展的美学范畴和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艺术家们及大众的青睐。本文通过对“怪诞”在历史流变中的形态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达利的绘画作品与同时期的画家的作品进行比较,阐述怪诞艺术是如何
【摘要】刀郎原创音乐中始终贯穿着他对“爱”的阐释,并带着真挚的情感。本文试从纯粹美学关照的角度,以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递进:先验与体验、移情与表现、共鸣与延伸,对刀郎原创音乐中“爱”的多种表达范式进行解析,并分析这种表达方式的积极意义,为艺术创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刀郎;爱;体验;移情;灵感;共鸣  【中图分类号】J603;J64 【文献标识码】A  刀郎的作品2004年后犹如一股强劲的
【摘要】为推进室内设计中的模糊界面设计,营造符合新时代功能要求和审美特征的室内空间,本文首先分析了室内空间模糊界面的设计意义,具体包含功能方面的意义、形式方面的意义和空间维度方面的意义,进一步研究室内空间的模糊界面设计的几个层面,具体包含底界面、侧界面和顶界面的模糊设计,最后研究了室内空间的模糊界面设计的技巧,具体包含形态方面的技巧、材质方面的技巧和灯光方面的技巧。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今后的室内空
信息浩瀚的互联网上,搜索“陈清如”,能得到的信息却不多。  他的名字,只在科研成果、工程实践、会议报告,甚至还有早先几年博士生的招生简章中,偶尔闪现。  但如果要写陈清如的故事,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  几年前,有人要编写《陈清如传》,跑到他家里和办公室选资料,一选就是40箱,最后找了搬家公司,用一辆卡车才运走。  车载斗量的资料背后,是陈清如在业界如雷贯耳的名声。他是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
【摘要】作为中小学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开展,可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基于此,着重分析了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给到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1-067-03  【本文著錄格式】李伟.让学生听到“美”的声音——中小学音乐审美
【摘要】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乡风文明;生态宜居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