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就作业在教学中的功能,目前我校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和对高中数学作业评改、反馈作了探讨。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作业在教学中的功能进行阐述,说明了高中数学作业布置批改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主要对目前我校高中数学作业设计评改情况的分析,阐明了现状的优劣。第三部分在调整高中数学作文结构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四种高中数学作业模式,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原则和高中数学作业的评改与反馈方法。得出了新型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不仅仅是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还反映出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 新课标;数学作业;设计与评改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作业系统如果安排的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一、数学作业在教学中的功能
一般来讲,书本上数学内容仅靠教师讲授而不配以一定数量的练习是不可能得到消化和巩固的,这就是作业的巩固功能。在数学内容的讲解上,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达不到高考要求的,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对解决某些问题的技巧进行总结提炼,使得学生在解题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这就是作业的延伸功能。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作业除了巩固和延伸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外,还有培养和发展功能。
二、我校目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与评改的现状
在作业的批改和评讲上,采用传统的模式,由教师全批全改。这种作业的设计和评改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学生被动的接受,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对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成绩不容易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调整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和评改是很有必要的。
三、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和评改方法探讨
1、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1)目的性和针对性
每次作业要体现知识的重点,作业的意图要清晰的体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当堂课的要求,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此外还要根据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个人层次学生的作业。
(2)阶梯性原则
作业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有层次,要有梯度。第一层可主要针对每课时的知识点对数学概念、公理、定理进行运用,使学生熟练掌握。第二层可设计形成性练习,让学生及时对知识进行迁移,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第三层设计反馈性练习,让学生巩固新知,同时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并可从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设计作业要考虑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他们的课余时间等,确保每个同学都能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掌握知识点,能体会教师的教学意图。
(4)典型性原则
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大纲,高考考试说明来设计每堂课的作业,设计的作业要典型,具有代表性,要以少胜多,不搞题海战术,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
(5)灵活性原则
设计作业时除了题目要典型外,还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在设计时要有些弹性题目,如补充问题,改变条件,一题多变等,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好的作用。此外,还要注意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性,除了计算题外,还可以设计判断题,改错题,实验题等,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2、数学作业设计的四种模式及相应的评改方式
在比较了传统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势和不足后,我总结了四种作业模式,供大家分享。
(1)自选作业
做法:一是教师按教学单元内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二是提供学生必须完成的题目(指基础题),在指定范围内,选作部分题目。
评改方式:每天全批全改,及时发现问题,注意学生选题,并作数量和分类统计,对最低要求的题目作总结性评讲,对选作题要求学生自己纠错,如无法完成纠错,利用晚自习向教师提出。在单元学习完成后,教师对平时的记录进行整理,把它们体现在“形成性测验”中。
特色与优势: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让各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完成作业的乐趣,又结合了传统作业设计模式里的优势,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
(2)分层练习作业
做法: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形成性测验”,题目来源于高考题,模拟考试,把所有的题目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组题与教材上题目难度相仿,主要考察学生对该单元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的熟练程度,包括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B组题以熟练运用章节综合知识为主,考察知识的内化和整合。C组题目以灵活运用为主,题目综合性强,涉及学科内综合和以数学知识为背景的实际运用,解题的方法有一定的技巧。
评改方式:采用互批互改的方式,将所有学生的作业收集在一起,按座位顺序发下,让每个学生认真地批改别人的作业本。教师讲授所有的题目,要求每个学生在批改作业本的同时在作业本上认真做好笔记。
特色与优势: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会整齐划一的,教师不在教学单元开始时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而在教学单元结束时划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通过分层练习作业让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发展,体会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通过这样的评改方式,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兴趣,当了一回小老师,培养了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也使得后进生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3)自编“测验”作业
做法: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章节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可分工合作编制,也可个体独立编制完成。编题完成后,教师统一收集后,选出部分题目,并记下每个题目出题者,进行检测。完成后让出题学生来讲授,对出题被选上的同学进行表扬。
评改方式:自评自改。在同学讲授时,自己对自己的作业打分,并找出问题,完成后,教师将作业收集起来,进行检查,对自评自改完成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对自评自改完成较差的进行谈话,找到原因,鼓励他们改进。
特色与优势:发挥了以往考试评价未曾发挥的交流作用;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摸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编题后的自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学生通过担当教师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4)改错作业
做法:以周为单位,教师针对每周的作业情况作总结性评价。要求学生每周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改在纠错本上。并写出错误原因,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评改方式:每周一由科代表负责收齐纠错本,由教师全改。并记录下纠错情况,督促纠错情况较差的学生,及时改正,从学生的纠错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特色与优势:让学生及时弥补在学习中的不足,通过纠错,完善内化了学生的知识体系,让教师从学生的纠错中也能够反思教学,使得作业的反馈交流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有力的促进了教学。
以上四种在新课标要求下数学作业设计的模式和评改方法是我的初步探索,通过试验,已有一定的成效,我的探索仅是一个开始,我还将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吴也显,《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李敏,《教学练习与作业设计方法》,中国人事出版社。
[3]魏超群,《数学教育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新课标;数学作业;设计与评改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作业系统如果安排的好,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一、数学作业在教学中的功能
一般来讲,书本上数学内容仅靠教师讲授而不配以一定数量的练习是不可能得到消化和巩固的,这就是作业的巩固功能。在数学内容的讲解上,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达不到高考要求的,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对解决某些问题的技巧进行总结提炼,使得学生在解题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这就是作业的延伸功能。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作业除了巩固和延伸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外,还有培养和发展功能。
二、我校目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与评改的现状
在作业的批改和评讲上,采用传统的模式,由教师全批全改。这种作业的设计和评改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学生被动的接受,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对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说,成绩不容易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调整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和评改是很有必要的。
三、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和评改方法探讨
1、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1)目的性和针对性
每次作业要体现知识的重点,作业的意图要清晰的体现出来,让学生了解当堂课的要求,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此外还要根据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个人层次学生的作业。
(2)阶梯性原则
作业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有层次,要有梯度。第一层可主要针对每课时的知识点对数学概念、公理、定理进行运用,使学生熟练掌握。第二层可设计形成性练习,让学生及时对知识进行迁移,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第三层设计反馈性练习,让学生巩固新知,同时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并可从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设计作业要考虑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他们的课余时间等,确保每个同学都能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掌握知识点,能体会教师的教学意图。
(4)典型性原则
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大纲,高考考试说明来设计每堂课的作业,设计的作业要典型,具有代表性,要以少胜多,不搞题海战术,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
(5)灵活性原则
设计作业时除了题目要典型外,还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在设计时要有些弹性题目,如补充问题,改变条件,一题多变等,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好的作用。此外,还要注意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性,除了计算题外,还可以设计判断题,改错题,实验题等,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2、数学作业设计的四种模式及相应的评改方式
在比较了传统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势和不足后,我总结了四种作业模式,供大家分享。
(1)自选作业
做法:一是教师按教学单元内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二是提供学生必须完成的题目(指基础题),在指定范围内,选作部分题目。
评改方式:每天全批全改,及时发现问题,注意学生选题,并作数量和分类统计,对最低要求的题目作总结性评讲,对选作题要求学生自己纠错,如无法完成纠错,利用晚自习向教师提出。在单元学习完成后,教师对平时的记录进行整理,把它们体现在“形成性测验”中。
特色与优势: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让各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完成作业的乐趣,又结合了传统作业设计模式里的优势,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
(2)分层练习作业
做法: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形成性测验”,题目来源于高考题,模拟考试,把所有的题目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组题与教材上题目难度相仿,主要考察学生对该单元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的熟练程度,包括基本题型的解题方法。B组题以熟练运用章节综合知识为主,考察知识的内化和整合。C组题目以灵活运用为主,题目综合性强,涉及学科内综合和以数学知识为背景的实际运用,解题的方法有一定的技巧。
评改方式:采用互批互改的方式,将所有学生的作业收集在一起,按座位顺序发下,让每个学生认真地批改别人的作业本。教师讲授所有的题目,要求每个学生在批改作业本的同时在作业本上认真做好笔记。
特色与优势: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会整齐划一的,教师不在教学单元开始时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而在教学单元结束时划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通过分层练习作业让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发展,体会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通过这样的评改方式,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兴趣,当了一回小老师,培养了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也使得后进生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3)自编“测验”作业
做法: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把自编测验当作作业。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章节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可分工合作编制,也可个体独立编制完成。编题完成后,教师统一收集后,选出部分题目,并记下每个题目出题者,进行检测。完成后让出题学生来讲授,对出题被选上的同学进行表扬。
评改方式:自评自改。在同学讲授时,自己对自己的作业打分,并找出问题,完成后,教师将作业收集起来,进行检查,对自评自改完成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对自评自改完成较差的进行谈话,找到原因,鼓励他们改进。
特色与优势:发挥了以往考试评价未曾发挥的交流作用;学生在编题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摸拟了知识的运用过程;编题后的自测,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学生通过担当教师的角色,参与了对作业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4)改错作业
做法:以周为单位,教师针对每周的作业情况作总结性评价。要求学生每周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改在纠错本上。并写出错误原因,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评改方式:每周一由科代表负责收齐纠错本,由教师全改。并记录下纠错情况,督促纠错情况较差的学生,及时改正,从学生的纠错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特色与优势:让学生及时弥补在学习中的不足,通过纠错,完善内化了学生的知识体系,让教师从学生的纠错中也能够反思教学,使得作业的反馈交流功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有力的促进了教学。
以上四种在新课标要求下数学作业设计的模式和评改方法是我的初步探索,通过试验,已有一定的成效,我的探索仅是一个开始,我还将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吴也显,《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李敏,《教学练习与作业设计方法》,中国人事出版社。
[3]魏超群,《数学教育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