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蒋兆和现实主义艺术绘画作品多数体现关注人生、关注命运的“民生”思想内涵,其艺术作品承载着蒋兆和对社会、对人生的真实情感,而这真实的情感通过蒋兆和的绘画作品向世人传达着“民生”艺术精神。
关键词:蒋兆和;融合中西;艺术精神;人物画;写实主义
20世纪人物画有两大最不可忽视人物,一是徐悲鸿,另一个就是蒋兆和,蒋兆和在徐悲鸿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人物画推向一个心得高度。蒋兆和先生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从学习、接受、崇拜、研究写实艺术到创作美术作品;如何将西洋美术与传统的中国画融合,并以此走上了认识生活、深入生活、发现生活并表现生活这条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道路。
一、蒋兆和
蒋兆和,祖籍湖北麻城,1904年生于四川泸州,原名万绥,3岁时,改名兆和,自幼家贫。1920年至上海,曾画广告,从事服装设计,并自学西画。1927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为图案系教员。1930-193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授,并参加临时青年爱国宣传队绘抗日宣传画。1935年至北平,次年返四川正式开始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1937年春返北平,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师,并举办个展。1947年受聘于国立北平艺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起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二、蒋兆和水墨人物画所贯穿的艺术精神
民生,即为民众的生计,是指人民大众在社会背景下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蒋兆和的绘画作品贯穿其“民生”艺术精神,其艺术作品融入了蒋兆和对人生、对社会的真实情感,这些情感通过一幅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深刻地向世人表达着“民生”这一艺术精神。
蒋先生在具有史诗般宏阔而悲怆的《流民图》中,运用高度的审美性、精神性与写实性、通俗性巧妙结合的艺术语言,在精微写实的造型与现代意味的笔情墨趣的统一中,把因战争而造成的流离失所、疾病死亡、轰炸逃难的众生形象及苦难情节统一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之中呈现在观众面前,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蒋先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精神对20世纪后半叶中国美术乃至中国当代的水墨人物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蒋兆和艺术精神在其水墨人物画艺术中的体现
(一)蒋兆和水墨人物画艺术创作
蒋兆和在艺术上提出了几个必须掌握的几个方面,如:第一,我们要以唯物的思想方法去看待对象,并科学地去分析对象;第二,以辩证的观点去理解形象内外的统一;第三,要实事求是的表现手段和遵循使用技法的传统规律;第四,在将知识由感性向理性提高的基础上坚决把握作画的步骤原则;第五,全神贯注形象的精神特征和把握整体与局部的主次关系,大胆地行笔和大胆的取舍;第六,行笔果断,力求从形,虚实相生,灵活发挥;第七,重大体,尽精微,落笔已肯定全局,继之以全其神气;第八,在心领神会形符笔端之时,则积极地操之主动的创造性技巧,气韵生动。上述八点是比较概括的说明,这不仅仅是针对水墨写意人物,蒋先生认为如白描、重彩等中国画的造型基础都同是一理。
(二)美学观念与内在精神
蒋兆和所有的悲剧时代来源其深刻的悲剧意识,他说,因为这个时代的洪流,使他冲进了人们心中,感受到了人们的苦痛,体会到了人生的悲凉。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回避这些悲剧,便是回避最真实、最深刻的情感,是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艺术家所不能容许的。从有较低社会经历的蒋兆和来看,他的艺术始终面向悲剧的现实和苦难人民的悲剧,蒋兆和悲剧艺术也是对这个悲剧时代的最真实的写照。可以说,蒋兆和之所以能以批判现实主义为其创作根本,之所以能以绘画作品表现广大人民的悲惨生活,正是因为他自己的悲惨命运和客观现实悲剧的共鸣。正是这种真实的共鸣,使得蒋兆和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艺术情感,给观赏者带来视觉上的感染力。
四、蒋兆和艺术精神对当代中国水墨画的影响
蒋兆和先生将自己的艺术主张概括为十六个字:“不摹古人,不追时尚,面向生活,融会中西”。其中“融会中西 ”,代表了20世纪中国画发展的新反向,也是蒋兆和一生所为之奋斗的,是其艺术之所在。尤其是创立了新的水墨人物画教学体系,强调“以形写神”,“骨法用笔”,达到形神兼备的绘画理念。先生说:“任何一个民族的造型艺术,必然有其自己的造型基础和一定的表现规律,从而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
蒋兆和融合了中国画的线描和西画明暗塑形的表现手法,使中国人物画在写实技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继徐悲鸿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中国现代人物画家。蒋兆和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人物画家,他创作的高2米,长约27米的巨幅国画长卷《流民图》,是中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佳作。《流民图》,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以浑厚有力的笔触揭示了大师至真至善的人性,倾泄着对战争的愤怒,表达了对正义与和平的呼唤,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在世界艺坛上确立了光荣的地位。
蒋兆和在他从教的五十年间,创立了一整套培养和造就现代水墨人物画人才的教学体系,几十年来,已是桃李芬芳,更多的艺术家走上了“为人生而艺术”的创作道路,中国当代画家王明明、纪清远、卢沉、马振声、姚有多、范曾等人都曾师从蒋兆和先生。
综上所述,艺术作品应该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体,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品。真,是现实生活;善,是理想;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就必然产生美。所以我们就应该在生活和绘画中要用真正的情感去感受和发现,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感融入到绘画作品中去,丰富和完善作品内容,将一切美好的东西创造得更为具体与充分,用作品去感动其他人,把美传递到一切可以到达的地方,正如蒋兆和所说“生活不仅供养艺术之原料,为创作之源泉,思想之燃料,更当是陶冶我之熔炉。”画者不经受生活之锤炼,岂能去锤炼艺术。
【参考文献】
[1]蒋兆和.我和《流民图》[A].刘曦林,蒋兆和论艺术2[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64-72
[2]蒋兆和.怀念徐悲鸿先生[A].刘曦林.蒋兆和论艺术2[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37-41
[3]蒋兆和.自序二[A].张安吾.蒋兆和作品全集[C].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9-13
[4]刘曦林.蒋兆和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35-140
关键词:蒋兆和;融合中西;艺术精神;人物画;写实主义
20世纪人物画有两大最不可忽视人物,一是徐悲鸿,另一个就是蒋兆和,蒋兆和在徐悲鸿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人物画推向一个心得高度。蒋兆和先生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从学习、接受、崇拜、研究写实艺术到创作美术作品;如何将西洋美术与传统的中国画融合,并以此走上了认识生活、深入生活、发现生活并表现生活这条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道路。
一、蒋兆和
蒋兆和,祖籍湖北麻城,1904年生于四川泸州,原名万绥,3岁时,改名兆和,自幼家贫。1920年至上海,曾画广告,从事服装设计,并自学西画。1927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为图案系教员。1930-193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授,并参加临时青年爱国宣传队绘抗日宣传画。1935年至北平,次年返四川正式开始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1937年春返北平,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师,并举办个展。1947年受聘于国立北平艺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起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二、蒋兆和水墨人物画所贯穿的艺术精神
民生,即为民众的生计,是指人民大众在社会背景下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蒋兆和的绘画作品贯穿其“民生”艺术精神,其艺术作品融入了蒋兆和对人生、对社会的真实情感,这些情感通过一幅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深刻地向世人表达着“民生”这一艺术精神。
蒋先生在具有史诗般宏阔而悲怆的《流民图》中,运用高度的审美性、精神性与写实性、通俗性巧妙结合的艺术语言,在精微写实的造型与现代意味的笔情墨趣的统一中,把因战争而造成的流离失所、疾病死亡、轰炸逃难的众生形象及苦难情节统一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之中呈现在观众面前,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蒋先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精神对20世纪后半叶中国美术乃至中国当代的水墨人物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蒋兆和艺术精神在其水墨人物画艺术中的体现
(一)蒋兆和水墨人物画艺术创作
蒋兆和在艺术上提出了几个必须掌握的几个方面,如:第一,我们要以唯物的思想方法去看待对象,并科学地去分析对象;第二,以辩证的观点去理解形象内外的统一;第三,要实事求是的表现手段和遵循使用技法的传统规律;第四,在将知识由感性向理性提高的基础上坚决把握作画的步骤原则;第五,全神贯注形象的精神特征和把握整体与局部的主次关系,大胆地行笔和大胆的取舍;第六,行笔果断,力求从形,虚实相生,灵活发挥;第七,重大体,尽精微,落笔已肯定全局,继之以全其神气;第八,在心领神会形符笔端之时,则积极地操之主动的创造性技巧,气韵生动。上述八点是比较概括的说明,这不仅仅是针对水墨写意人物,蒋先生认为如白描、重彩等中国画的造型基础都同是一理。
(二)美学观念与内在精神
蒋兆和所有的悲剧时代来源其深刻的悲剧意识,他说,因为这个时代的洪流,使他冲进了人们心中,感受到了人们的苦痛,体会到了人生的悲凉。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回避这些悲剧,便是回避最真实、最深刻的情感,是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艺术家所不能容许的。从有较低社会经历的蒋兆和来看,他的艺术始终面向悲剧的现实和苦难人民的悲剧,蒋兆和悲剧艺术也是对这个悲剧时代的最真实的写照。可以说,蒋兆和之所以能以批判现实主义为其创作根本,之所以能以绘画作品表现广大人民的悲惨生活,正是因为他自己的悲惨命运和客观现实悲剧的共鸣。正是这种真实的共鸣,使得蒋兆和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艺术情感,给观赏者带来视觉上的感染力。
四、蒋兆和艺术精神对当代中国水墨画的影响
蒋兆和先生将自己的艺术主张概括为十六个字:“不摹古人,不追时尚,面向生活,融会中西”。其中“融会中西 ”,代表了20世纪中国画发展的新反向,也是蒋兆和一生所为之奋斗的,是其艺术之所在。尤其是创立了新的水墨人物画教学体系,强调“以形写神”,“骨法用笔”,达到形神兼备的绘画理念。先生说:“任何一个民族的造型艺术,必然有其自己的造型基础和一定的表现规律,从而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
蒋兆和融合了中国画的线描和西画明暗塑形的表现手法,使中国人物画在写实技巧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继徐悲鸿之后又一位杰出的中国现代人物画家。蒋兆和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人物画家,他创作的高2米,长约27米的巨幅国画长卷《流民图》,是中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佳作。《流民图》,以其前所未有的宏大、悲壮,以浑厚有力的笔触揭示了大师至真至善的人性,倾泄着对战争的愤怒,表达了对正义与和平的呼唤,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在世界艺坛上确立了光荣的地位。
蒋兆和在他从教的五十年间,创立了一整套培养和造就现代水墨人物画人才的教学体系,几十年来,已是桃李芬芳,更多的艺术家走上了“为人生而艺术”的创作道路,中国当代画家王明明、纪清远、卢沉、马振声、姚有多、范曾等人都曾师从蒋兆和先生。
综上所述,艺术作品应该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体,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品。真,是现实生活;善,是理想;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就必然产生美。所以我们就应该在生活和绘画中要用真正的情感去感受和发现,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感融入到绘画作品中去,丰富和完善作品内容,将一切美好的东西创造得更为具体与充分,用作品去感动其他人,把美传递到一切可以到达的地方,正如蒋兆和所说“生活不仅供养艺术之原料,为创作之源泉,思想之燃料,更当是陶冶我之熔炉。”画者不经受生活之锤炼,岂能去锤炼艺术。
【参考文献】
[1]蒋兆和.我和《流民图》[A].刘曦林,蒋兆和论艺术2[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64-72
[2]蒋兆和.怀念徐悲鸿先生[A].刘曦林.蒋兆和论艺术2[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37-41
[3]蒋兆和.自序二[A].张安吾.蒋兆和作品全集[C].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9-13
[4]刘曦林.蒋兆和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