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识到实践:教育本质与教育实践再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long_liu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本质问题是教育究竟是什么的问题,是教育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它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实践问题。如何回答教育本质的问题既决定了教育言说的方式与内容;也导引、规范着人们的教育观念与行为。改革开放前,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居于支配、统治地位,这一理论渗透、运用于教育实践之中,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本质教育实践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与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以解放思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现实的社会背景,拉开了多种教育本质观论争的序幕。教育本质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研究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与困惑,先后涌现的教育本质之辩有:(1)"生产力说"与"上层建筑说"之辩;(2)"双重属性说"(统一说)与"多重属性说"之辩;(3)"社会实践活动说"与"特殊范畴说"之辩;(4)"生产实践说"(物质生产说)与"精神实践说"之辩;(5)"社会化说"与"个性化说"之辩;(6)"培养人说"与"传递说"之辩;(7)"产业说"与"非产业说"之辩等,人们对教育的不同理解、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使教育具有变化和不确定的特点,但是教育无论如何变化还是教育,使教育又具有人类的普遍性,永恒的不变性和确定性;教育的变革不仅是教育现象的变革,而且伴随着教育本质的变与不变,确定与不确定,永恒性和时代性的问题。就是由于对事物本质的不同理解,导致人们对教育本质问题的许多矛盾,而解决矛盾就必须界定概念层次,变革原概念和理论,建构新概念和新理论。
  我国著名教育哲学教授,学者郝文武认为,事物的本质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之分,既有现象的本质,也有本质之本质(本体),现象本质是相对本质,本质之本质是绝对本质,本体与本质可以相互转化。在哲学发展史上,既有本质主义,坚持本质是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也有反本质主义,坚持本质是变化的,不确定的,具有时代性的。但两者都忽视的一点是,他们都没有看到事物的绝对本质和相对本质之间的必然联系和转化。另外,事物的本质是主客观的统一,是理论和行动的统一,事物的本质即一般理念不断受到事物本身的变化、外界和人的追求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对它的认识没有完结甚至是不可能的;事物的本体即绝对理念是具有永恒不变性的客观概念,是稳定的和可以认识的。
  因此,对教育本质的追寻首先是对教育本体的追寻,而教育的绝对本质就是教学成人:教学是教育实践的行动起点和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成人是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终极追求。只有清楚教育的本体,才能清晰本体发展的结果即教育现象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离不开教学,认识教育的本质必须有抽象的思维,但也离不开教育的实践,教育本质形成是教育主体确认自我价值和选择教育规律的建构性实践过程,以教学成人为依据认识教育的本质,教育首先就是一种学习,是一种指导学习,更深入的讲是一种主体间的指导学习,现代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的系统指导学习,这种教育本质概念的理解既是人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是人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受时代影响,应时代要求,人认识的教育本质与人实践或行动的教育本质的统一。
  二、基于教育本质,指导教育实践
  历史上所有重大教育实践都是在不同的人的形成观和教育本质观引领下的教育实践,或者说不同的人的本质观和形成观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基于教育是主体间的系统指导学习的教育本质观,则把人看作是交往和建构的人,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永远需要建构和提升的未完成的存在;把教育规定为主体间的指导学习,既重视"存在先于本质"或人的本质的实践形成,也重视"本质先于存在"。因此,学校教育的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则强调教师与学生并重的主体作用,师生主体间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学生在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的直接体验,对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及其知识的主观理解、建构,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设计和自为创造;强调教育发现、挖掘形成、提升和限定学生价值的作用,教育遵循师生主体间平等、主动交往的规律,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和创新教育规律。
  三、小结
  教育本质和教育实践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方式中。因此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应是当今教育、课程变革的核心,课程建构既需要智慧,也需要机智,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应该是课程意义的理解者,追问者和建构者;学生同样是课程意义的理解者,追问者和建构者,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课程落实中的课堂教学方式以讲为主,满堂灌得教学方式才会有所改变,那种把教学和师生关系看作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培养人的活动的观念才会转变,主体间指导学习的教育本质观才能落实,当前教育教学变革的核心是,践行课堂教学要强化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学生对教育的参与,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启发学生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主张能力本位,重视主观知识,全面评价学生,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落实教育改革理念,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何锋马彬试论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学术交流》2005.11
  [2]刘宏民朱代春段景智教育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哲学反思,《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
  [3]杨春梅通识教育:本质与路径,《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4
  [4]杨开城,论教育的技术学本质与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使命,《中国电化教育》2005.5
  [5]沈光辉,现代远程教育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初探,《现代远距离教育》2003.1
  [6]李元元蔡敏李伟刚李正,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高教探索》2001.1
其他文献
小学新课标指出,从第一学段至第二学段(中年级),学生识字量应由1600个左右增加到2500个左右,写字量也由600个左右增加到1600个左右。由于识字、写字数量增幅颇大,而中年级的阅读教学重点转向课文内容,极易造成教师忽视识字、写字教学,学生误读、误写问题严重等现象。  近几年来,笔者通过对学生常见错别字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种错误类型:因字形相近而误读(写),因偏旁相同而误读(写),因不恰当类推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图文并茂,色彩明丽含有丰富情景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笔者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注重读图的情
期刊
无形资产是21世纪人类社会主要的生产力要素,作为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纵观全球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的投资在整个社会再生产的投资比重日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的培养。  实验能力和观察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能力:熟练使用显微镜、解剖器、实验步骤,采集制作植物、动物标本。2、获得知识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聆听、观察、阅读、记录分析实验结果等获得知识的能力。3、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应用与实验有关的知识,解答问题,使学生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力。4、学生
期刊
对一位教师来说,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课前对教材的认真钻研、梳理,离不开对教学流程的精心设计。然而,作为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后记,却往往被我们忽视。实际上,它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同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共识:成长=经验 反思。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将自己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进行提升,需要将自己课堂教学中得与失进行总结,为以后的
期刊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这句话是教育大师魏书生说的。这可见好习惯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用。  一年级的小学生实际就像一张白纸,等待我们教师在上面勾勒出丰富的图画,也就是说小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可塑性,一年级正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因此,我重点培养了孩子们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  听到上课铃声立即进教室,
期刊
制度创新理论属于制度经济学派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发展至今,制度创新也成为理论界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经济户口管理制度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制度的创新,从其属性来
该文对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认为加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论文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管理学、经济学、行政学等学
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指导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发展。学会做人和学会知识技能是显性目标,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学会自主学习是过程性目标,是学习化社会中人们发展、提高的基本能力;学会自主发展是内隐性目标,是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化社会人们所必须具备的持续发展能力,是当代教育的最高目标。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根
期刊
加强评价,建立多边信息交流网,是促进互动的有效手段。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有时往往是个别或少数人的发言,是点上的活动,为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每人说完,都要进行一定的评价。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  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口语交际就是人与人的对话,对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评价应注重人文因素,注重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被评价者主动、偷快地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