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圆明圆之前发生的事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a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咸丰十年七月下旬,英法联军屡败清军,兵临通州。咸丰皇帝扬言御驾亲征,但又同意英使入京换约,随即提出,英法使臣亲递国书需行跪拜礼。试想当年马戛尔尼使华,觐见乾隆帝,尚且只肯屈一膝,如今联军胜券在握,其使节岂肯向清帝匍匐称臣?就在巴夏礼等愤而中止谈判,策马回营的当天,即八月初四(9月18日),载垣立即公布皇帝宣示逆夷反复状的诏书,并遵皇帝密谕,命僧格林沁派兵截拿巴夏礼等。
  显然英法联军头目没有料到清帝居然不顾国际公法,竟在兵败如山倒之际,用偷袭手段,绑架应邀入通州进行停战谈判的外交使节和随团采访的《泰晤士报》等记者一行39人,内有英人26名、法人10名,送往京师刑部,关进“天牢”。次日英使参赞威妥玛赶到通州,要求清廷释放人质。再过两天(八月初七),联军得知已有3名人质被清帅胜保杀死,立即进攻北京。清军三部全线溃败,胜保也被法军枪伤。皇帝再次显示“英明”,当天任命皇弟恭亲王为新钦差督办和局,并命僧格林沁竖白旗表示停战。他自己呢?次晨(八月初八)便扔下圆明园,一溜烟北奔承德,当然没有忘记带上他的后妃和宠臣,却似乎忘记交代被锁禁在天牢里的人质如何处理。谁都知道满清的刑部监狱多么可怕,由皇帝钦命锁禁的囚犯,每日少挨几顿拷打,就算幸运。那班英法外交官员和记者们,被投入比但丁《神曲》描绘的地狱还要恐怖的大清天牢,经受煎熬,不经炼狱便超升天国,不待说大有人在。
  因此,当法军、英军相继劫掠圆明园而恭亲王等逃往卢沟桥的次日(八月廿四),留京王大臣释放巴夏礼等8人,再到他们开门揖盗而联军入京后,人质全部获得自由,生还者只剩19人,就是说在短短25天里,除胜保残杀的3人外,又有17人在天牢中被折磨致死。
  额尔金闻知人质已死去大半,首先死于天牢的竟是《泰晤士报》记者,他意识到麻烦来了。作为英内阁任命的对华战争全权专使,额尔金没能保护外交官员、没能保护新闻界著名记者的生命,他怎向女王政府和公众舆论交代?不消说额尔金必须向英国议会和媒体表明他已对清朝皇帝的野蛮行为实施报复。皇帝绑架虐杀英法人质的命令,都由圆明园发出,而圆明园在西方世界如此著名。无论为了报复清帝绑架虐杀人质,还是为了掩饰英军劫掠清帝离宫别院的盗匪行为,额尔金坚持将它摧毁。因而额尔金不顾法国公使葛罗的反建议——拆毁北京城内部分宫殿而保存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圆明园,如实施必使明清故宫被破坏殆尽,而命英军焚毁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是对文明的破坏,纵火者堪称文明恶棍,但一手制造人质事件而给纵火者提供口实的那个咸丰皇帝,心愚而愎,计蠢而毒,竟拿都城居民身家性命作赌注,结果玩火自焚,该不该揭露呢?但我们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论著,多对咸丰皇帝独出下策招致的恶果,三缄其口。实际上,引狼入室的正是他。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02年8月30日,朱维铮:《龚橙与火烧圆明园》)
其他文献
叶小兵,1953年生,文革中之69届,下乡六年,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农工。首都师大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教授,硕导,专攻历史教育学,与人合著《历史学科教育学》、《中学历史教学法》等书。为香港中学所编历史教科书《互动中国历史》,在港甚得好评。  小兵一口京腔,乃地道北京人。乱发、浓眉、落腮胡须,直鼻梁上架一付金边眼镜。若蓄发留髯,艺术家也。谈话滔滔不绝,至强调处,眉宇飞扬,二目圆睁,抑扬顿挫,感染力极
期刊
高考的功能在于为高校选拔人才,同时对中学教育进行引导。为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理念,以考试评价引导研究性学习,尤其是基础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进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应该大力提倡。  然而,曾几何时,高考与研究性学习被认为是互相抵触乃至势不两立的事物。当许多学校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时,不得不将研究性学习这个课程标准中的新生事物抛在一边或者敷衍了事。这一方面与人
期刊
读《胡绳关于撰写〈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书的谈话》,能够深切体会到先生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对中国近代史曾经有过相当深邃的思考。例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进步的事情”;中国革命中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人都很少,大多数是中间势力,而“中间的力量自发顺着的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中间势力的态度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近代中国有两次机会有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一次是1927年国共合作,另一次是
期刊
[摘要]1961至1962年包产到户广泛出现并引发党内意见分歧后,毛泽东首先对党内高层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在认为高层问题基本解决后,继而发动了针对社会基层的1963年社教运动。由于运动中党内高层的意见分歧再度暴露出来,毛泽东由此断定这一意见分歧不是认识问题而是立场问题,不是"马克思主义化得不够"的问题,而是修正主义的问题。这种认识的转变导致他放弃了社教运动,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关键词]毛泽
期刊
[关键词]SOLO分类评价理论,历史思维训练,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23-0055-05    一、问题的提出    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20世纪后期由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克莱斯两人在研究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过程中提出的。他们认为,在总体认知结构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还会有几个不同的水平,而这些水平可以通过学生在回
期刊
编者按:《世界知识》杂志今年第5期刊登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黄安年教授的文章《从"认识到"到"承认"--中美〈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的不同表述》,文中批评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所编高级中学《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有关这个问题的表述。文章发表后,本刊编辑部陆续收到一些中学教师的来信来电,询问应如何在教学中讲解《上海公报》问题。究竟是教材表述错了,还是黄先生的文章有误?为此,本刊采访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同志
期刊
关于北美独立运动的起因,人们通常认为英国对殖民地的政策构成"殖民压迫",殖民地居民不能享有平等的权利,受到母国的"掠夺";甚至将独立战争视为"民族解放",暗指英国对北美的统治构成"民族压迫"。自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学者大多不再从这个角度解释美国革命的起源,而更加注重殖民地的内部变动和北美居民的态度、想法和活动。    一、殖民地的性质和北美居民的地位    北美的殖民地是由英国人定居、英国人统治
期刊
[摘要]海军裁军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帝国主义列强裁减军备活动的一项内容。当德、意、日法西斯对世界和平已构成严重威胁时,英美两国缺乏充分的认识,伦敦海军会议上,在日本宣布退出会议,完全不受海军裁军条约的限制时,仍坚持签订新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导致两国海军建设的严重落后,削弱了抵抗法西斯侵略的能力。  [关键词]海军裁军策略,第二次伦敦海军会议,日本退出会议,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The London N
期刊
戚俊杰、刘玉明主编的《北洋海军研究》第二辑,目前由天津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内容由“北洋海军与甲午之战”、“近代海防教育”、“人物述评”、“反思与启示”、“史料辨伪”等五部分组成。  继1999年问世的《北洋海军研究》第一辑之后,史学界对于北洋海军及甲午战争史的研究与探索,又有了新的进展。《北洋海军研究》第二辑所收录的,就是有关专家学者具有代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研究领域拓宽。以前,
期刊
众口一词以“郑和下西洋”为爱国主义教育事例    现行高中中国古代史课本第六章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重点是介绍郑和下西洋及中俄雅克萨之战的历史。对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教科书写道:“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要,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说到下西洋的情节与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