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火力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se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火力发电企业的发展到了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的阶段,总量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人力资源状况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文章对火力发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论述了转型期火力发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及实践经验。
  关键词:火力发电企业;人力资源;围墙文化;人才流动机制
  作者简介:章珍丹(1970-),女,浙江永康人,浙江浙能兰溪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经济师。(浙江 兰溪 321100)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6-0005-01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火力发电企业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74.60%,无疑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力军。2008年,由于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全国火力发电行业陷入了全面亏损。200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使火力发电企业面临电力需求增速趋缓、资金矛盾凸现、煤炭持续涨价、电价调整不到位等重重压力。2010年“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kW,加快核电发展等举措全面实施。为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火力发电企业面临着资源缺乏、效益下滑、环境压力增加等越来越多的困难,火力发电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必须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
  面对生存与发展的严峻考验,火力发电企业开始思考与调整企业未来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改革创新、发展实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脱硝工程等措施。这些举措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火力发电企业应将战略眼光放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的培养上。
  一、转型期火力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
  火力发电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拥有了一支稳定的人力资源队伍,干部员工素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结构逐步优化。随着火力发电事业的发展,人才供需矛盾仍然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1.火力发电企业人力资源总量性过剩
  小型火力发电企业自动化程度低、定员数量偏大,国家的“上大压小”政策使火力发电企业人力资源总量过剩。这些人员中,生产一线掌握一般技术的普通员工较多,能够解决复杂技术难题的高层次人才偏少,所掌握的技术在社会上不通用,离开火力发电企业难以生存。此外,火力发电企业担负着社会责任及社会稳定的需要,又不能把富余人员推向社会,只能内部消化。
  2.火力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结构性短缺
  火力发电企业的高层次人力资源基本集中在生产领域工程系列,成长速度慢,年龄偏大,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企业发展所需的市场营销、资本运作等专业人力资源较为匮乏。懂核电、风电、脱硝技术等新领域技术的人力资源更为稀少。人才成为企业最为“捉襟见肘”的资源,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短缺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
  二、制约火力发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
  火力发电企业总量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人力资源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火力发电企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1.“围墙文化”阻碍了人力资源开发
  电力行业的垄断性产生了电力企业特有的“围墙文化”。在“围墙文化”氛围的熏陶下,电力企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电力员工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较强的优越感和对企业的高度依赖性。在火力发电企业中,专业分工界限明显,生产与管理分离,管理岗位常常作为领导们的照顾对象、关系人员安置的岗位。国家淘汰落后机组而分流下来的员工,也因体制原因和企业社会责任都能得到妥善安置,即使企业的负担加重了,员工仍然不需承担下岗的压力。“围墙文化”使员工缺乏竞争环境的锤炼,阻碍了人力资源开发的进程。
  2.人力资源开发缺乏长期规划
  火力发电企业的相对较高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使企业的人员队伍高度稳定。一家甚至几代人都是发电企业员工的现象较为普遍。一般岗位由于技术性不强,员工在岗位上干一、两年就能学会专业技能,上岗后凭经验操作就能完成工作。企业倡导的爱岗敬业精神、螺丝钉精神使大多数员工几十年如一日,从事单一的检修或运行工作。员工发展空间有限,职业发展缺乏动力。一旦有提升的机会,往往论资排辈。因而,大多数发电企业认为没有制订人力资源长期规划的必要。近年来,有的发电企业接受了现代管理理念,设立了人力资源部,制订了人力资源规划,但大多数是短期的规划,没有长期的人才规划,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3.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完善
  目前,绩效考评是火力发电企业较流行的一项管理举措,对于员工转变观念、提高技术技能和工作积极性等具有推动作用。华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成功实践,已证明了该举措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作用。但是,火力电力企业具有工作差别大、岗位可比性差、非常规性任务多、政治氛围较浓、工作成绩难以量化等特点,实施绩效考评困难重重,存在着考评指标简单粗放、考评方法主观性强、考评主体民主不科学等较普遍的情况。大多数火力发电企业决定了企业的薪酬体系按人数控制总额,分配政策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限制,企业没有充分的自主权。因而,企业的薪酬政策难以向优秀人才倾斜,作出较多贡献的人才只能得到一点象征性的奖赏,难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多年来,人才的评价机制遵循高学历、厚资历的标准,使火力发电企业始终没有形成适合各种人才成长的评价机制。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完善,成为许多企业运作与发展的瓶颈之一。
  4.人力资源管理滞后
  大多数火力发电企业的员工管理部门已由“劳动工资科”或“人事劳动部”更名为“人力资源部”,但是,部门的管理职能仍停留在人员选拔和委派、员工的考勤管理、劳动纪律、薪酬和福利发放、档案保管等按部就班的事务性工作上。企业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带有行政特点的“权力型”管理方式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型”职能相去甚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滞后于企业发展需要,管理思路以“工作”为核心,停留在要求员工必须服从企业上,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和潜力,从而影响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三、转型期火力发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及实践经验
  针对转型期火力发电企业对人才需求提出的多样性、综合性、复合型等新特点。当前,结合企业实际,将火力发电企业存量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成为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是诸多企业的当务之急。已认识到当今的严峻形势和紧迫任务的企业,在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历程中,积极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策略,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探求企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确立人才制胜的企业战略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制胜的法宝,令人眼花缭乱。日本松下先生靠人才制胜的企业战略,帮助松下电器公司度过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这对于处在转型期的火力发电企业具有借鉴作用。当今,“谁拥有了人才,谁就会占领制高点,谁就拥有了未来”的理念,已被诸多企业所吸纳。充分认清转型时期给企业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根据现实情况审时度势,确立了人才制胜的企业发展战略。员工不再被局限于本职岗位和所从事的专业;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从神秘到公开再到透明;全体员工都可以参加企业管理与决策;每一位员工在生产、管理等方面都有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他们的潜在能力不断地被激发。在探索与改革人力资源开发中,认识到开发现有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公司确定培养人才为首要任务。
  2.以企业文化推进人力资源开发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从实施关爱员工入手,从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凝聚人、发展人和服务人入手,培养员工与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企业不再是养家糊口的地方,不再是简单的工作场所,而是员工的家园、校园、花园。这样的企业文化大大促进员工思想、专业、技能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创建企业文化的衡量标准不再是一年搞几次活动、帮助几个困难员工等简单的指标,而要看员工工作环境好与不好、员工心情舒畅与否、员工价值得没得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没有得到发挥。各专业岗位不同,人人都可以成才,专家、岗位能手、后备梯队等成为员工奋斗的目标,并成为人人超越自我,成为自我完善的“兴奋剂”。目标的实现,激活了人力资源开发,形成了有责有权、敢于做事、敢于负责、敢于施展才华的良好风气。
  3.创建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和环境
  在人才管理方面,实行公开竞争、动态调整、鼓励流动、激励竞争的新机制。在人才选拔使用方面,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重用人才,为各类人才创造和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在生产岗位上,重用经验丰富的中年人才,夯实安全生产,担负培养新人的重任,在实践中加快他们的成长。在新兴产业中,采用赛马而非相马的方法,善于思考、敢于创新,让优秀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承担重要工作,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薪酬设计方面,工资实行宽带薪酬制,奖金的比重加大,增设总经理奖、专项奖等项目,使分配方式多元化,形成新的利益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建立健全《考勤与休假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等与公司《管理手册》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标准。在完善基础管理的基础方面,推行员工“行为评价”、“评专评能”等制度,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新机制,有力地实施人才制胜战略,形成公司人才辈出的体制与环境。
  4.建立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
  “围墙文化”束缚着电力企业的手脚,禁锢了电力员工的心智。拆除“围墙”,让人力和人才合理地流动。在企业内部出台管理标准,明确流动人员的管理规则,为员工开展内部学习交流提供政策支撑。打破部门、专业界限,让员工在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之间交流学习,不僅有利于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合作,而且通过岗位交流,强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训,培养懂生产、善经营、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管理型人才和既熟悉运行又熟悉维修的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此外,公司通过支援新建发电企业、拓宽思路、开辟蓝海等多种渠道,促进员工在企业与其它电力企业,甚至外部人才市场之间的流动。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通过企业人才战略、企业文化的推进,创建使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建立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构筑人才高地,形成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为安于现状的员工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为员工全面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摘要: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但近年来,普遍出现毕业论文质量不高,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在调查韩国本科毕业论文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韩国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情况,并讨论了毕业论文改革的策略,以便为国内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本科教学;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金鲜花(1968-),女,朝鲜族,吉林汪清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辽宁沈阳1101
目前,移动终端应用开发是以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原生应用程序(Native App)和应用程序商店的模式开展的,但是基于HTML5的新型Web技术已经在实现跨平台(终端)和“一次开
摘要: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没能顺利升入普通高中学习,而被迫选择了职业高中,正因为如此,对中职生的教学具有挑战性,对中职生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挑战性。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与摸索,并结合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在中职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生;情境教学;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李飞(1981-),女,浙江舟山人,浙江省余姚市职
2014年10月1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海淀区教委国际交流科与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国际促进学生学业质量的教师发展”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
一、教师教育现状rn1.教师教育模式rn教师教育的发展正走向多元化,如何确保新人职教师的质量,完善教师教育的模式,是当前教师教育领域的核心议题.rn2000年以后,中国大陆地区
春光明媚,生机勃发.4月1日,我们迎来了实施20周年纪念日.
中国教师:李教授,您好!您认为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之处在哪里?rn李子建:从教师教育的系统角度来讲大概有三个部分.第一是输入的部分.就是我们现在的学生,我们的准教师,他
中国教师:您认为当前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之处是什么?要着眼于这一关键之处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是什么?rn戴维:改进教师质量的一个好的方法,是增加国
中国教师:请问您认为教师教育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rn彭恩霖:我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教师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常常墨守成规,非常程序化.研究者们精心设
一、台湾职前师资培育的政策新动向rn中国教师:大陆地区的免费师范生制度已经实施数年,在台湾地区是否也有类似的制度?rn梁福镇:台湾地区和此比较类似的是公费生制度.公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