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光明图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关键期,作出“两个阶段”“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昂扬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亿万人民阔步迈向新时代的“大国方略”。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百年梦想只争朝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东方大国,正焕发蓬勃生机、绽放璀璨光彩!十三亿多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
  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已是可期可及。党的十九大报告擘画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奋斗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奋斗目标是基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全面认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三个目标,从近期、中期和遠期进行设置,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从时间纵轴上观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冲刺阶段的最后三年,位于“十九大到二十大”交汇期,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将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坚实基础。
  追梦路上,奋斗不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续写新的篇章。在“两个阶段”中,第一个“奋斗十五年”历程,即从2020年到2035年,从“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生活更为宽裕”“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六大维度出发。第二个“奋斗十五年”历程,即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目标指向更为远大,提出“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九大报告勾画的这一总蓝图,制定了时间表,发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又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令人瞩目的是,报告提出的“到2035年目标”,实际上是根据我国发展情况,将过去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提前到2035年来实现,进程缩短了十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充分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发出历史之问:如果我们的先人和我们自己能够度过长期的极端艰难的岁月,战胜了强大的内外反动派,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从救国于危亡到今天朝着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奋进,取得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就是对毛泽东“历史之问”的最好回答。历史之问,需要共产党人不断作答。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发展自信,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明确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步骤。思路决定出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目前,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到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的三十年间,战略步骤是什么?党的十九大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这是对“三步走”战略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完善、细化和升华,科学设计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路线图”。
  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继续重申这一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在“富强民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础上增加了“美丽”,提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生态文明建设伟大成就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体现了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的有机统一,这意味着“美丽中国”建设将被置于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
  加快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党的十三大到党的十八大,党中央一直强调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规划,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节点由21世纪中叶提前到2035年,表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加速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也表明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更深了、要求更高了。
  拓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世界视野。1987年,在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还比较大的情况下,党的十三大将我国现代化的目标定位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2016年经济总量达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彰显了我们党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远的历史站位和宽广的世界视野。   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须注重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性、创新性的四大因素和四大优势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性、创新性的四大因素。
  ——不断增加的现代化因素。即最大限度扩大生产、创造财富,最大限度利用现代知识、科技、教育、信息等要素。凡是发达国家具有的现代化因素,中国都可学习吸收;凡是发达国家正在创新的现代化因素,中国都应跟踪创新;凡是发达国家不具有的现代化因素,中国都要实现创新引领。在追赶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尽快使中国成为一个日益现代化、全面现代化的强国。
  ——不断增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素。只有不断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素,才能凝聚十几亿人民,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办国家大事和民生大事;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才能在政治上实现民族团结,多元一体,国家统一强大,社会长治久安,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获得重大成就,并达到中等发达或发达程度;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
  ——不断增加的中国文化因素。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创新,即“一条道路、八个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发展道路,共同发展社会和共同富裕社会,全民学习型社会,全民健康社会和全民健身社会,安居乐业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开放创新型社会和知识社会,和谐社会和稳定社会,民主社会和法治社会。随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文化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大复兴的时代。
  ——不断增加的綠色生态因素。即生态文明的绿色现代化,为当代人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为后代人提供生态财富,为全球提供生态安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走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共同增长的传统老路,要走经济持续增长而温室气体排放持续下降,乃至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彻底脱钩的绿色创新之路。
  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性、创新性的四大优势。
  ——后发优势。从国际比较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经历了不断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与这些国家有许多相似之处。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又具有诸多“后发优势”,可以吸取它们的教训,避免它们的错误,在更高、更新、更绿色的起点上创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
  ——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国的实践已经证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不仅可以用几十年时间赶上乃至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用几百年时间达到的水平,还可以实现“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文化优势。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延续性、包容性和开放性。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是五千多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与世界上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追求现代化相比,中国有着更为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一旦与世界其他文化相互学习、借鉴、交流、融合,就会成为中国加速现代化、创新中国特色“世界大同”现代化的巨大资源和文化优势。
  ——绿色生态优势。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突出地位,遵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规律,创新绿色发展道路,创新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大力投入生态资本,加速积累绿色资产,形成人与自然持久和谐共生的新局面。
  这些具有独特性、创新性的因素和优势,对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制度优势。G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
  (选自《党课参考》——全国“三会一课”专业党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刊)
  责任编辑:石 雷
其他文献
胡文慧是宁夏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从事金融行业20多年来,她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开拓宁夏金融市场,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今年,她被推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亲身感受了党的十九大召开的盛况,她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胡文慧说,近五年来,从脱贫攻坚到创新驱动,从支持“小微”“三农”“双创”等的发展到支持绿色生态、节能环保,无一不活跃着金融机构的身影。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领
期刊
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生态立区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宁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的坚强决心。新出台的《关于推进生态立区战略的实施意见》,是宁夏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为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提供了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自治区发改委将认真履行职责,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一是力促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深入推进供给
期刊
工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聚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切实打牢思想政治基础,组织动员职工群众创新创业创优,真诚服务职工群众,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谱写宁夏工运事业新篇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打牢思想政治基础  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鲜明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意志和坚定决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林业部门来讲,当前最关键、最核心、最紧要的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振奋精神,苦干实
期刊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作出了“宁夏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的重要指示。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宁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区旅游业进入了大发展、快发展的新时期。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總体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
期刊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民生民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保障民生,脱贫富民,共筑小康,富民强国,民政工作重任在肩,使命光荣。民政部门必须迅速行动,统筹谋划,切实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以十九大精神引领  民政事业创新发展  深入调研,在落实民生民政决策部署上求实效。一是精准把握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新定位。认真研究新时代、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定
期刊
基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在扶贫开发领域的具体运用,贫困地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地理空间重叠、项目实施区域重叠和发展目标一致,脱贫富民与生态建设可以形成一种协同共进的绿色扶贫模式。宁夏在山区重点建设以大六盘为核心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在中部干旱带重点建设以防风固沙林为主、灌草结合的生态环境,在引黄灌区重点建立以农田林网和经济林为骨干、农村庄点绿化为依托、绿色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部署,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把实施生态立区战略确立为三大战略之一,彰显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决心和责任担当。石嘴山市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长期以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近年来,石嘴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环境质
期刊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16次提到“党的领导”、13次提到“党的建设”、7次提到“全面从严治党”。在14条基本方略中,两次强调党的建设,而且特别强调党是领导一切的,强调“四个伟大”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表明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更加坚定,态度更加鲜明。国电宁夏分公司,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系统、深入地学懂弄通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的整体部署,以实实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