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y43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实验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孵化器,是引发学生创想学习的有效载体。数学实验是一种有深度的数学学习。实践中,教师要建构数学“实验场”,设计实验“任务单”,生成交流“二维码”。通过数学实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实验”是以“实践和创新”为特质的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和范式。
  【关键词】数学实验;课程改革;孵化与传播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197-02
  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就体现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应用活动。通过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考等自身认知,经历数学学习完整历程。聚焦课堂教学,回应课程改革诉求,我们以“数学实验”为抓手,打造学生数学思考、探究的平台,让数学实验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孵化器。
  1 建构“实验场”:创设一个“应有尽有”的空间
  “玩”是学生的天性。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打造一个“玩数学”的空间。这个空间应具有各式各样的数学实验器材、教具、学具等,还应该涵括数学操作、数学模型、数学模拟等器具。这个场域应是学生“即时即地”做数学的地方,是“泛在性”的数学学习平台。在数学实验场,应借助互联网,融入学生的学习课件、视频、软件、微课等。
  如教学《有趣的拼搭》(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时,教师将学生带到实验场,赋予学生自主实验的时空,给学生提供实验素材,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积木,让学生参与“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滚一滚”这一数学活动中,学生将四种形体放置在木板顶端,这时,教师让学生“猜一猜”:哪些形体会滚下来?哪些形体会滑下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发现:球和圆柱都是会滚下来的,而球滚得最快,长方体和正方体却是滑下来的。实验证明了学生的猜想,但学生的数学学习绝不能止于数学实验。为此,教师果断介入,引导学生深度去思考:为什么球和圆柱是滚下来的?为什么球滚得最快?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审视、反思,学生发现:球和圆柱都有一个曲面,曲面可以滚动;长方体和正方体所有的面都是平面,平面只可以滑动。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对常见的几何形体形成一个感性的认知。在此认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堆一堆”,这时学生会利用每个形体不同的外表特征去完成,而且发现球和圆柱的曲面是很难堆起来的,而正方体和长方体却很容易堆得很高,更让学生对每一个形体透彻的了解,并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每个形体的运用。最后再让学生用手去感知每个形体的特征。
  实验场是学生展开数学实验的平台,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场所。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数学学习遭遇障碍、困惑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带入数学实验场,引导学生的数学探究,促进学生数学思考。数学实验是学生的一种手脑并用、做思共生的学习,是学生创想学习的孵
  化器[1]。
  2 设计“任务单”:打造一个“无所不能”的载体
  学生的数学实验,不应是被动的,而应是积极主动的数学探究、验证行为。在学生数学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任务单”,用具体任务驱动学生实验。这种任务,应是有挑战性的,能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任务单”应当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载体。一般来说,“任务单”决定着学生数学实验的质量与效率,规定着学生数学实验的方向、策略与方法。
  如教学《小小商店》(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时,教师可以采用“模拟商场”的方式,在数学实验室构筑一个商店的真实场景:有柜台、商品,标价等。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方式,让“顾客”和“销售员”进行对话、交往。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设计一个任务单,以便指引学生的商品买卖。如“采购任务单一”:①购买一个文具盒。②购买两瓶矿泉水。③购买一把雨伞。问题:一共需要多少元?你的身边有多少元?找零或者还差多少元?自我评价:任务完成得怎样。这样的任务单,能驱动“顾客”和“营业员”的对话,引导学生灵活地将人民币进行组合、换算,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而且让学生掌握了人民币换算规律、计算方法等,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小小商店”实验教学的根本
  用意。“任务单”是数学实验教学的“三剑客”。一般而言,一个具体的任务单,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三个板块。借助任务单,学生的数学实验有方向、目标、内容、策略。“任务单”不仅代表了一种学习策略、方式,更是助推学生高质量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
  3 生成“二维码”:制作一个“即时即地”的媒介
  在数学实验过程中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容易走神,对某一个数学知识点往往是浅尝辄止。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微信媒介,将学生的数学实验内容、过程、注意事项等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翻转课堂实验教学。学生借助手机,就能实现即时即地地再学习、再认知,从而有效地弥补了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2]。
  如学生学习《十几减九》(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之后,对“做减法想加法”“破十法”“平十法”等具体的数学探究、思考方法有了初步的感知后,在学生学习《十几减八》《十几减七》《十几减六》时,教师提前将数学实验探究的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提前学习。通过提前学习,学生能主动地发现自我数学学习中的问题,从而增强了后续数学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在教学中,教师基于智能手机的微信平台,可以创设属于自己的“数学微信自媒体”(公众号),生成微信二维码。这样,变学生的被动实验为学生的主动实验,变学生的消极实验为学生的积极实验。如部分学生家长,将学生模仿学校实验室中的数学实验的探究过程拍摄下来,推送到微信群中。如此,学生在微信群中相互学习,互帮互促。遇到难点、疑点问题,学生主动在微信群发问。借助微信,进行数学学习交流,可以成为班级学生数学学习与时俱进的新常态。
  微信学习,促成了学生数学实验课内外圆融、校内外携手互促共育的模式。这种数学实验是立体化、生活化、多元化的。
  数学实验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孵化器,是引发学生创想学习的有效载体,能打通教材文本、学生经验和学生学习心理的通道。数学实验,是一种有深度的数学学习。它构建了学生新型的数学学习平台,发掘了学生数学探究、数学验证的潜质,提升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以“實践和创新”为特质的数学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和范式。
  【参考文献】
  [1]汪树林.数学实验:数学“创客教育”的课程载体[J].江苏教育研究,2017(4A).
  [2]梁培斌.数学实验赋予儿童“量感”以生长的力量[J].江苏教育研究(B),2017(8).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程难度渐渐增大,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知变通,还一直沿用“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将学生放到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就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进而出现上课走神的情况。提问式教学的应用,调动了学生的听讲积极性,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同时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时刻清楚自己
期刊
【摘 要】数学知识的抽象化一直是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素养养成的主要障碍。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还依赖直观的感知,这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也有一定的关系。低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因此,对低段学生而言,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可视的图像、结构等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有效的感知,同时培养低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
期刊
【摘 要】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并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有所体现,如果教师能够有效的借助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不断掌握更多的知识。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普遍性,才能够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本文对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具体、简单化,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从多个路径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
期刊
【摘 要】“数”与“形”是数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也是反映客观世界的基本方式。“数”代表了抽象,“形”标志着形象,“数”和“形”是数学的灵魂。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数形结合”,在“数”和“形”之间灵动转化,把抽象与直观有机融合起来。  【关键词】数形结合;形象思维;直观教学;图形表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187-02  “数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一直是谈论的焦点,通过一个阶段的实施,大部分教师都以“用教材教”的理念进行备课,践行新课程,实行新课程的理念。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有效的情境能够做到真正以教材为出发,利用好教材,为课堂带去实效。本文就摘录实际教学中的两个片段与教材进行对比和探究。  【关键词】乘法分配率;教材;实践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隨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逐渐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具教学作为一种最为基本的教学模式,应得到更加重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学具,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具;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
期刊
【摘 要】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与城镇小学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要求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来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克服各种教学弊端,切实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探讨构建趣味化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兴趣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致力于快乐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对诸多个案的梳理总结,基于快乐教学范式,引导学生快乐感知、快乐探究、快乐分享,在快乐学习中登上数学的巅峰。  【关键词】小学数学;快乐学习;快乐探究;快乐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16-0186-01  在近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快乐课堂”理念,致力于快乐教学实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智力开发的培养。然而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借助有趣、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以及好动的特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将游戏化教学与数学教学互相融合。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