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分组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v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学习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小组的建设,并始终把小组建设放在首位。
  1.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进行异质分组
  教师将不同类型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加强学生间的横向联系。例如: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可以将学习成绩较好的与中等水平的以及学困生组合成一组,根据学生各自的优点在组内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在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氛围中学习。学生间横向联系,组内分工明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图1所示。
  2.小组规模
  2.1教师分组时,要注意人数结构的合理
  根据实践和研究调查,以4~6人为一组最为科学。人太少、太多都不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同时,人数尽量是偶数,充分体现结对子“一帮一”的学习帮助方式。如:班级的人数不能平分时,可以分一个大组,然后组内再分两小组,为组内之组,平时可以单独活动,在课堂上或小组活动时则是大组成员。这样就可以最大范围地实现学生的互动。
  2.2教师分组时要注意知识结构的合理
  如:四人中,优等生、学困生各一个,中等生两个,构成一个相对稳定而富于变化的“橄榄”形。在生生互动中,从最初的“帮扶”学习发展为互帮互学,齐头并进。
  2.3教师分组时要注意情感结构的合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多是凭情感办事。因此,在教师指定好各组的组长之后,可以让组长和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甚至在合作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和生物成绩在组间进行微调,例如:男(女)生不能集中在一组,兴趣强的也不能集中到一组。融洽的情感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能动性。
  3.小组内分工
  小组成员的内部应当进行合理的分工,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分工,可能就会出现一些缺点。如: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在自己做作业,有的在闲聊,有的沉默不语,有的小组是个别优秀的学生在唱“独角戏”。这种情况只有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而无实质的内容。并且在组内事务中·,无论是学习还是班级活动都由小组长或个别学生去做,而其他成员就表现的有点儿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组长或个别学生在感觉不平的衡情况下最终也就放弃了,这样也就使得小组的活动最终只是流于形式,严重阻碍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进行。只有教师对小组进行科学的分工,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负有责任,才会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小组能够更好的去完成更多的任务。小组的分工:小组长、记录员、检察员、汇报员各一名,如表1所示。
  在选好组长的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明确在分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教学要训练学生学会倾听;要教会学生学会对别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补充。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学会分工。分组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是在学生分工合作中完成的,因此,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4.小组调控与指导
  在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合作学习技巧进行指导。教师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指导,不仅可以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与质量,更能规范学生的合作行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在有效调控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维持良好的激情,顺利地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特别注意的是:在探究中教师要多关注学困生的表现,多创造表现的机会,切实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5.小组学习测查
  进行分组学习后,可以由组长负责,及时对每位组员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相互监督,激励学生改进学法,提高学习效果。
  (1)学习效果的测查。例如在课后请小组长负责检查每位组员的作业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在无形中也建立了互帮机制,还能促进学生之间友谊的建立。
  (2)学习态度的测查。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分组学习后,组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及时考虑自己的学习态度,共同解决学习障碍,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开展小组平等竞赛。有了竞争才能有提高,因此可以开展组内竞争和各小组之问的竞争。
  6.小组的评价要多元化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十分重要。如果说组织工作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那么科学评价可以称得上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组长负责检查并划分等级,直接用分数来表示,如A等5分、B等3分、C等1分。
  (2)课堂表现:主要表现在的配合怎样以及是否积极地参与表达交流。
  (3)考试:对于期中和期末考试可以根据小组的不同划分,提出不同的目标任务,能完成任务的可以给以一定的分数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实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其他文献
一、 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 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 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 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2.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顶最符号题意。  1.下图表示一个二肽分子结构,其中方框内结构的名称是  ( )  A.R基  B.肽键  C.氨基  D.羧基  2.下列糖类中,属于二糖的是  ( )  A.糖原  B.淀粉  C.蔗糖  D.纤维素  3.原核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  ( )  A.糖原  B.淀粉  C.线粒体  D.核糖体  4.下列有关人
摘要:教材是辅助一线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和主要材料。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可以参考三个维度:教学应基于教材,取其精华,实现教材的最大价值;还应高于教材,匠心独运,灵活调整教学活动;更应反思教材找准定位,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如何对其充分、有效、创造性地利用,以贯彻落实课程标准,促进自身教学水平及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教材使用 一线教师  中图分类号:G
1 课例回放  片段回放一:小诗引入课题。  师朗诵:在浩瀚的原始海洋中/我聚天地之精华/成了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面对生命的诞生/我孤独/我恐惧/但/是你/为我隔开了原始海洋的动荡/是你/为我日夜守边防/是你/为我传信报安康/……  片段回放二:探究创建生物膜的结构模型。  背景材料一:磷脂分子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结构既有亲水基团(头部),又有疏水基团(尾部)。  背景材料
1 发生背景  本部分选自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该教材的编写以抽象的生理功能为主线,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可促进七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成为本节课的重要目标。  细胞结构和功能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无法全面地掌握。更多学生倾向于死记硬背,忽略了理解记忆的方法。  2
摘 要 S型细菌的DNA使R型细菌发生了转化是肺炎双球双球菌转化实验时实验的重点部分。  关键词 细菌 外源DNA 细菌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摘要:文学翻译很难,诗歌翻译难上加难。诗歌的意象、节奏、风格和诗人的情感都是译者在翻译时必须考虑的因素,这就是所谓的“对等”。尤金·奈达在1960年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的两个法译文为例,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于诗歌译文的欣赏,为译者进行诗歌翻译提供借鉴,以创作出更多质量上乘的翻译作品。  关键词:功能对等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中图
在“充分发挥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下,我国于1999年开展了影响深刻的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三级管理机制。其中校本课程是这次改革中一个全新的课程,它的开发即使学校将素质教育纵深推进,又有利于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的创建。因此,广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开始广泛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但在开发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一点自己的看法
1 学历案的简介  1.1 学历案的概念  在班级教学情境下,基于学生立场,围绕某一具体的学习单位(主题、单元),从期望“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或知识的专业方案。学历案是教师设计的、规范或引导学生学习用的文本;就某一学习内容,呈现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的完整历程;是通向学生目标达成的脚手架;是一种学校课程计划、学生的认知地图、可重复使
5E教学模式是自2002年美国建立21世纪核心技能框架体系后,由美国生物学课程(BSCS)研究开发的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由5个阶段组成,分别是引入(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释(Explanation)、精致( Elaboration)和评价(Evaluation)。该模式被当今科技教育领域普遍认可,是一种促使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提升理性思维,发展探究能力实用型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