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文明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有新思想、新发现、新技术、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命活力,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符合社会的要求和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改变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那么,面临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呢?
一、激发兴趣,让课堂活起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数学,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记熟,然后就大量地做题,应付老师的题海战术。现在,新教材内容的编排虽然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数学知识进一步趣味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例如,我在教“同底数幂的乘法”时,我先讲了一个故事:“古代的印度国王很喜欢下国际象棋,于是他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需要什么.?发明者说:陛下,在国际象棋的第一个格子里面放1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里面放2粒麦子,第三个格子放4粒麦子,以后每个格子中的麦粒数都是它前一个格子中麦粒数的二倍,依此类推(国际象棋棋盘共有64个格子).请将这些麦子赏给我,我将感激不尽.”。国王想这还不容易,就让人扛了一袋小麦,但不到一会儿就没了,最后一算结果,全印度一年生产的粮食也不够,国王很奇怪,小小的棋盘,不足100个格子,如此计算怎么能放这么多麦子?同学们,到底要多少麦子才够呢?”这样,学生就带着大大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入了这堂课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合作交流,让课堂活起来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也是课堂活起来的特征。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改变教师的一言堂、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学习,学习中竞争。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就让学生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动手操作、讨论:把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到一起,看它们组成了一个什么角?由此你能猜出什么结论?在拼图时你受到了那些启发(如何添加辅助线来证明这个结论)?你们想到了哪些方法?然后各个小组派出代表阐述本组的方法,看哪些组找到的方法多,方法好,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老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点拨和总结,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在“导、放、收”方面掌握,使学生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里解放头脑和手脚,愉快的学到了知识。
三、鼓励提问,让课堂活起来
1.让学生敢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因此,让学生问起来,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一次。
2.给学生问的机会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填鸭式”的教学,几乎没有让学生“问”的机会。导致学生不爱问、不想问。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更能激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知识。这正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不能当堂解释清楚的问题,我们可引导学生问家长、问老师、查资料、上网查找……,这样,学生的学习很自然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现实生活。学生不仅学到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巧设练习,让课堂活起来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练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巧,但,为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创新能力,数学老师还应该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
(1)改变教材上的习题,使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例如,初二教材上的一个习题是“如图已知△ABC中,∠B和∠C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若∠BAC=70°,求∠BPC度数.”我就把这个题变为“变式一:如图已知△ABC中,∠B和∠C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若∠BAC=70°,求∠BPC度数.变式二:如图已知△ABC中,∠B平分线和∠C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若∠BAC=70°,求∠BPC度数.”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积极的思考、探究。
(2)设计一些开放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例如,我在教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题:已知,在△ABC中,∠B=60°,添加一个条件,使△ABC成为等边三角形。这个题,答案较多,学生寻找答案的积极性也很高,从而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都融入进去了。
五、信息技术,让课堂活起来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比如,初三几何“点的轨迹”,学生觉得很难理解,很抽象,几何画板就很直观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显示“点”一步步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和射线,旁边还能够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几何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靠想象来理解。
总之,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只有活,学生学得才轻松; 只有活,学生才容易接受; 只有活,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如何使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个“导演”多下工夫、多想办法,需要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数学课成为学生期待的课。
一、激发兴趣,让课堂活起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数学,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记熟,然后就大量地做题,应付老师的题海战术。现在,新教材内容的编排虽然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数学知识进一步趣味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例如,我在教“同底数幂的乘法”时,我先讲了一个故事:“古代的印度国王很喜欢下国际象棋,于是他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需要什么.?发明者说:陛下,在国际象棋的第一个格子里面放1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里面放2粒麦子,第三个格子放4粒麦子,以后每个格子中的麦粒数都是它前一个格子中麦粒数的二倍,依此类推(国际象棋棋盘共有64个格子).请将这些麦子赏给我,我将感激不尽.”。国王想这还不容易,就让人扛了一袋小麦,但不到一会儿就没了,最后一算结果,全印度一年生产的粮食也不够,国王很奇怪,小小的棋盘,不足100个格子,如此计算怎么能放这么多麦子?同学们,到底要多少麦子才够呢?”这样,学生就带着大大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入了这堂课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合作交流,让课堂活起来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也是课堂活起来的特征。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改变教师的一言堂、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学习,学习中竞争。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就让学生和小组的同学一起动手操作、讨论:把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到一起,看它们组成了一个什么角?由此你能猜出什么结论?在拼图时你受到了那些启发(如何添加辅助线来证明这个结论)?你们想到了哪些方法?然后各个小组派出代表阐述本组的方法,看哪些组找到的方法多,方法好,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老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点拨和总结,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在“导、放、收”方面掌握,使学生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里解放头脑和手脚,愉快的学到了知识。
三、鼓励提问,让课堂活起来
1.让学生敢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因此,让学生问起来,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一次。
2.给学生问的机会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填鸭式”的教学,几乎没有让学生“问”的机会。导致学生不爱问、不想问。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更能激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知识。这正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
传统的教学是把问题在课堂上弄懂,走出课堂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这是片面的教学观。现代的教学理论认为,问题的解决并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不能满足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多少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获得结论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新的问题,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并想办法解决。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不能当堂解释清楚的问题,我们可引导学生问家长、问老师、查资料、上网查找……,这样,学生的学习很自然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现实生活。学生不仅学到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四、巧设练习,让课堂活起来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上传统的练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巧,但,为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创新能力,数学老师还应该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
(1)改变教材上的习题,使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例如,初二教材上的一个习题是“如图已知△ABC中,∠B和∠C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若∠BAC=70°,求∠BPC度数.”我就把这个题变为“变式一:如图已知△ABC中,∠B和∠C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若∠BAC=70°,求∠BPC度数.变式二:如图已知△ABC中,∠B平分线和∠C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若∠BAC=70°,求∠BPC度数.”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积极的思考、探究。
(2)设计一些开放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深刻性。例如,我在教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题:已知,在△ABC中,∠B=60°,添加一个条件,使△ABC成为等边三角形。这个题,答案较多,学生寻找答案的积极性也很高,从而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都融入进去了。
五、信息技术,让课堂活起来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比如,初三几何“点的轨迹”,学生觉得很难理解,很抽象,几何画板就很直观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显示“点”一步步动态有形地组成直线和射线,旁边还能够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几何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靠想象来理解。
总之,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只有活,学生学得才轻松; 只有活,学生才容易接受; 只有活,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如何使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个“导演”多下工夫、多想办法,需要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数学课成为学生期待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