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摘要:晨诵,是一个课程。课程,即把美好的事物编织进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也就是让我们共同穿越这些美好的诗词,穿越这个季节,这段旅程,穿越这些事情,这些心情。通过诵读诗歌与孩子们的生命进行对接。对一个课程的穿越有很多的记录方式,最常用的是学生用一个专门的“晨诵本”。这样的一个课程,从“晨诵本”中留下孩子们的串串足迹。晨诵,让孩子的灵魂因诗歌而获得了充分的舒展。比如说二年级学生在学生冬季组织时,首先学会了会飞的叶子,谁都怕冬天,说冬天冷,小麻雀却说不,在光秃秃的树桠上朗诵小诗。谁都说冬天难看,孤孤单单,没有绿意,小麻雀站在枝头给寂寞的老树添上一片会飞的叶子。小麻雀变成了小学生,诗歌也有所转变。此时,诗歌开始叙说孩子们自己的故事,与孩子们的生命相连接了。于是,每一个有效的生命变得灵动、开始活跃。冬季的寒冷被抛到了屋外。当晨诵真正成为一种仪式时,师生就能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孩子们在晨诵中情感越发丰富,灵魂更加纯净。
关键词:兴趣 感染 坚持
流传数千年的文化宝典是浓缩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宝典,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固有彰明天理大义的榜样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以中国文化宝典开启纯净心灵的智慧宝藏,使儿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奠定优美人格的良好基础,继承中国文化精神與大义,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推动作用。倡导这一教育活动,我们旨在倾心倾力为净化人类的灵魂,升华国民的理想,为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大业创造条件。这正是"儿童经典文化诵读"工程发起之初衷,它结合十三岁以前儿童正处记忆力黄金时期的特点,将精选编排的经典美文标注拼音,以多种形式带领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唱念背诵。在不知不觉中识字,在嬉戏娱乐中提高,拓展知性悟性、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等等。鉴于上述的知识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学初,我校就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从熟读到熟记,一步步的学习古典诗文,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谈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的心得。
一、经典诵读,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是如此,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将关乎他们将来一生的学习态度。那么,如何来提高小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呢?
1、"流行"可以制造兴趣。模仿是儿童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方式,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从众心理就会促使他们由模仿到兴趣,逐渐形成习惯性的接受和吸收,从而达到很好的诱导效果。就象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但周围的人都去上学了,他就吵着要上学是一样的道理,其实他并不知道上学是什么,而只是一种纯粹的模仿行为。也并不一定每个儿童都喜好钢琴、喜欢英文,但学的人多了,你想让某一个人不学都难。所以在小学生朗诵经典时,他们的琅琅唱读声,就营造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来,再加上孩子们本身的模仿天性和良好的接受力,学习的兴趣就产生了,而兴趣就如一个共振能量场,互相激发,互相推动,很快就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2、教者的热忱可以感染儿童的兴趣。进行文化导读而没有热忱也是不太可能的,读书是有很多乐趣的,教书也一样,这主要取决于老师能不能随机调动出"趣"来。我发现不同的导读内容带给孩子的感受是不同的,尤其是教者的感受会感染到孩子,你没兴趣,孩子难有"趣"可言。《三字经》就是良好的启蒙教材,句短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孩子特别喜爱,。而谈《笠翁对韵》则又让孩子们兴致倍增,手舞足蹈。因此,《导读》教材将唐诗分散编排合理,优化搭配,通过调动老师的兴致来影响孩子,或表演或故事或说理或趣味诵读。经典本身就不是"板着脸"的,教学更不是靠"板着脸"能完成的。所以我在教孩子诵读时总是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情,融教于学,和孩子们一起共度美好的教学时光。
3、赏识可以提高兴趣。经典导读教学中我们知道,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是对孩子们的忽略,会直接导致教学的失败。同样,我觉得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学习的收益,也是错误的。学习不能拔苗助长,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待学习,看待努力,看待进步,看待成绩。想着孩子学走路学说话时父母鼓励赏识的心态,肯定赞扬孩子的进步。
4、奖励可以吸引其努力。在经典导读教学中,经常给孩子们一些奖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次孩子们会朗诵了一首古诗、一段古诗文、我总是给他们一份小小的獎品,如:小红花、五角星、小卡片等等。虽然礼物不起眼,但是是对孩子们的努力的肯定,在孩子们眼中是很珍贵、很有意义的,是来之不易的,要得到奖品必须要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这样能进一步调动孩子诵读经典的兴趣。
5、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在导读活动中,如果读的方法一陈不变,对孩子来说是容易失去兴趣的,模仿的敏感来自于变化和新鲜感,所以在导读过程中我总是变花样来激发孩子的诵读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的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
二、诵读经典,坚持不懈。
我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易》曰:"靡不有始,鲜克有始"。不仅是经典诵读需要有恒心,需要坚持不懈,众多学业的进行都需要这种精神。家长有孩子才有,老师有小学生才能有。从开展导读活动以来,我们每天坚持进行二十分钟的"快乐导读"活动,一到时间,孩子们就会主动诵读。培养了孩子们读书的习惯,使他们乐于读书,习惯念书,这一习惯将让他们终生受益。我没有规定多的内容,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只求熟读,不求甚解,自然成诵。孩子们没有什么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唱念背诵,让他们在习惯下达到坚持不懈的效应。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孩子居然背了不少的篇章,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识字量大大增加,小朋友的脾气个性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晨诵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晨诵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让教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在老师精心的准备中,孩子们的心灵被唤醒了。看了以上内容,我想大家就不会再迷茫,在新的学期里,我们要让孩子们“与黎明共舞”,让晨诵丰富当下孩子们的生命。
参考文献:
1、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2、周家骥.新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摘要:晨诵,是一个课程。课程,即把美好的事物编织进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也就是让我们共同穿越这些美好的诗词,穿越这个季节,这段旅程,穿越这些事情,这些心情。通过诵读诗歌与孩子们的生命进行对接。对一个课程的穿越有很多的记录方式,最常用的是学生用一个专门的“晨诵本”。这样的一个课程,从“晨诵本”中留下孩子们的串串足迹。晨诵,让孩子的灵魂因诗歌而获得了充分的舒展。比如说二年级学生在学生冬季组织时,首先学会了会飞的叶子,谁都怕冬天,说冬天冷,小麻雀却说不,在光秃秃的树桠上朗诵小诗。谁都说冬天难看,孤孤单单,没有绿意,小麻雀站在枝头给寂寞的老树添上一片会飞的叶子。小麻雀变成了小学生,诗歌也有所转变。此时,诗歌开始叙说孩子们自己的故事,与孩子们的生命相连接了。于是,每一个有效的生命变得灵动、开始活跃。冬季的寒冷被抛到了屋外。当晨诵真正成为一种仪式时,师生就能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孩子们在晨诵中情感越发丰富,灵魂更加纯净。
关键词:兴趣 感染 坚持
流传数千年的文化宝典是浓缩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宝典,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固有彰明天理大义的榜样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以中国文化宝典开启纯净心灵的智慧宝藏,使儿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奠定优美人格的良好基础,继承中国文化精神與大义,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推动作用。倡导这一教育活动,我们旨在倾心倾力为净化人类的灵魂,升华国民的理想,为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的大业创造条件。这正是"儿童经典文化诵读"工程发起之初衷,它结合十三岁以前儿童正处记忆力黄金时期的特点,将精选编排的经典美文标注拼音,以多种形式带领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唱念背诵。在不知不觉中识字,在嬉戏娱乐中提高,拓展知性悟性、陶冶情操、培养人格等等。鉴于上述的知识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学初,我校就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从熟读到熟记,一步步的学习古典诗文,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谈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的心得。
一、经典诵读,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是如此,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将关乎他们将来一生的学习态度。那么,如何来提高小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呢?
1、"流行"可以制造兴趣。模仿是儿童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方式,如果他看到很多人都读,从众心理就会促使他们由模仿到兴趣,逐渐形成习惯性的接受和吸收,从而达到很好的诱导效果。就象儿童不一定喜欢上学,但周围的人都去上学了,他就吵着要上学是一样的道理,其实他并不知道上学是什么,而只是一种纯粹的模仿行为。也并不一定每个儿童都喜好钢琴、喜欢英文,但学的人多了,你想让某一个人不学都难。所以在小学生朗诵经典时,他们的琅琅唱读声,就营造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来,再加上孩子们本身的模仿天性和良好的接受力,学习的兴趣就产生了,而兴趣就如一个共振能量场,互相激发,互相推动,很快就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
2、教者的热忱可以感染儿童的兴趣。进行文化导读而没有热忱也是不太可能的,读书是有很多乐趣的,教书也一样,这主要取决于老师能不能随机调动出"趣"来。我发现不同的导读内容带给孩子的感受是不同的,尤其是教者的感受会感染到孩子,你没兴趣,孩子难有"趣"可言。《三字经》就是良好的启蒙教材,句短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孩子特别喜爱,。而谈《笠翁对韵》则又让孩子们兴致倍增,手舞足蹈。因此,《导读》教材将唐诗分散编排合理,优化搭配,通过调动老师的兴致来影响孩子,或表演或故事或说理或趣味诵读。经典本身就不是"板着脸"的,教学更不是靠"板着脸"能完成的。所以我在教孩子诵读时总是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情,融教于学,和孩子们一起共度美好的教学时光。
3、赏识可以提高兴趣。经典导读教学中我们知道,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是对孩子们的忽略,会直接导致教学的失败。同样,我觉得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学习的收益,也是错误的。学习不能拔苗助长,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待学习,看待努力,看待进步,看待成绩。想着孩子学走路学说话时父母鼓励赏识的心态,肯定赞扬孩子的进步。
4、奖励可以吸引其努力。在经典导读教学中,经常给孩子们一些奖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次孩子们会朗诵了一首古诗、一段古诗文、我总是给他们一份小小的獎品,如:小红花、五角星、小卡片等等。虽然礼物不起眼,但是是对孩子们的努力的肯定,在孩子们眼中是很珍贵、很有意义的,是来之不易的,要得到奖品必须要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这样能进一步调动孩子诵读经典的兴趣。
5、变花样可以激励兴趣。在导读活动中,如果读的方法一陈不变,对孩子来说是容易失去兴趣的,模仿的敏感来自于变化和新鲜感,所以在导读过程中我总是变花样来激发孩子的诵读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的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或快或慢、或吟或唱、或带读或齐读、或接龙、或默读、或当场试背、或提问征答。
二、诵读经典,坚持不懈。
我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易》曰:"靡不有始,鲜克有始"。不仅是经典诵读需要有恒心,需要坚持不懈,众多学业的进行都需要这种精神。家长有孩子才有,老师有小学生才能有。从开展导读活动以来,我们每天坚持进行二十分钟的"快乐导读"活动,一到时间,孩子们就会主动诵读。培养了孩子们读书的习惯,使他们乐于读书,习惯念书,这一习惯将让他们终生受益。我没有规定多的内容,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只求熟读,不求甚解,自然成诵。孩子们没有什么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唱念背诵,让他们在习惯下达到坚持不懈的效应。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孩子居然背了不少的篇章,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识字量大大增加,小朋友的脾气个性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晨诵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晨诵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让教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在老师精心的准备中,孩子们的心灵被唤醒了。看了以上内容,我想大家就不会再迷茫,在新的学期里,我们要让孩子们“与黎明共舞”,让晨诵丰富当下孩子们的生命。
参考文献:
1、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2、周家骥.新教育科研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