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语文课堂的营造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ov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学生最喜欢怎样的课堂?这是我们教师极为关注的话题。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鲜活而有趣、丰富多彩的,学生最喜欢的是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但现在怎样呢?还有相当多的语文老师还在拿着课本照本宣科,还在满堂灌,丝毫没有活力和趣味可言,更不要说课堂魅力。那么。如何营造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体验和所见所闻,简单谈谈对“营造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的看法。
  一、重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营造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就是要充分挖掘语文的文化魅力,结合教师的讲课风格,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这个氛围中爱学、乐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地配合老师学好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虽然以前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渐渐向现在的自主式教学模式过渡,但教师的作用仍是不可替代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教学进程的引导者和课程氛围的营造者。目前,存在这样的一种误区,个别老师片面追求课堂的活跃,淡化了它的教学功能。课堂上,老师讲得兴高采烈,学生也是很高兴地参与课堂活动,但课堂效率却很低,这是因为教师将教学进程安排紧密,表面上课堂气氛极其活跃,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不理想。
  二、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
  营造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首先要创造一种被学生所认可的环境,也就是一种大的教学环境。以此为保障,学生才能真正地放开心胸,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所以,教师首先要想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怎样的课堂。
  (一)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的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双方不在一个平台上交流,自然难以产生共鸣。要营造课堂魅力,就要真正地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体验,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欲望,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认可。所以某一位学生的发言,往往会像一粒石子一样,激起层层的涟漪,激发更多精彩的发言,这样课堂就会活起来。
  (二)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小小的课堂之上,它应该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学校的课程不应当被压缩在学科与书本狭小的范围内,它要向自然、生活、社会、人自身回归,实现理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开放的眼光来学习语文,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学习语文,用语文课堂上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发现或者体验语文对他们生活的意义,促使他们主动学习。
  三、营造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必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一)、教师必须“活”起来
  1.一个人的知识量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一个智慧的语文教师一定会充分运用他所掌握的各种知识来为语文课服务。语文老师必须不断学习各种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提高自己的水平,增强自己的知识底蕴,这样才能为学生打开一扇广阔之门,带领学生探索新的知识,将学生带进一个以往不曾有的语文世界里。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活”用知识。
  2.语文教材是为学生开启语文殿堂的钥匙,它荟萃了许多中外名篇。但由于时空的转变,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可能不到位,或者是存在误差。教师就要善于结合实际,联系当今现实,帮助学生“消化”。有一位老师在教鲁迅的作品《雪》时,他让学生理解语句的含义。三个句子有两个在老师的诱导点拨中很快得到了解决。但有一个句子(那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总是理解不了。学生拿着参考答案书会读答案,但一旦脱离了参考书,问他自己如何理解的,他就支支吾吾,不知所云。问他们原因,都说句子太深奥,不好理解,更难将自己想的用语言表达出来。看来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少女皮肤与自己母亲的皮肤有什么不同?问题一提出,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教师在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后,不失时机地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少女、少妇与江南的雪有没有相似点呢?此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难点在学生的唇枪舌战中轻松地得到了解决。学生们都很深刻地体会到这个句子表露出的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所以,教师要“活”用教材。
  3.古人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此可见,方法很重要。同样的道理,语文课不是单纯地学好课文,懂得几个答案就可以了,而是要传授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更是倡导启发式、点拨式等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新颖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作为教学方法的实施者和体验者,应该不遗余力地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改进,而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刚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又落入了另一种固定的模式之中。所以,教师要“活”用教学方法。
  (二)、学生必须“活”起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被动接受的一方。教师讲授什么,学生就接收什么。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不愿意上语文课,不愿意做语文作业,或者敷衍了事,应付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已经取得大家认可、达成了共识的前提下,教师要寻找适合学生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语文,要解放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倡导个性发展。
  1.鼓励集体讨论。在语文教学中,有人认为让学生集体讨论是浪费时间,是在语文课堂上作秀。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集体讨论,绝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这种参与的过程会让他们更有一种成就感,对所学知识印象更加深刻。
  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实践证明,标新立异的学生往往更有创造性思维。学生标新立异并不可怕,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激发其他学生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语文课程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总结。营造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之下,语文教学一定会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其他文献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并且,在提高国民基本素养、科学认知基础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因此,化学课在中学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化学》通常是在九年级才开设,诚然,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九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达到了一定的阶段,可以直面《化学》;但是,有一点我们通过近几年的课堂实践发现:有部分八年级的学生,若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化学启蒙,他们的理
期刊
从高考命题角度来看,《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高考命题已经非常稳定,非常成熟,其特点是“起点非常高(综合性强)而落点非常低(考查双基)”,一方面试题素材情境新颖,一般与新材料、新科技、新物质作为命题的情境素材;另一方面试题呈现方式一般是以物质合成路线或流程及相关官能团转化等新信息为载体;三是试题考查点一般落脚在:结构考查,如官能团的判断、物质结构简式书写等;性质考查,如反应类型判断、反应方程式书写等;物
期刊
数学新课标上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应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数学知识,从小处、平常处着眼,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结合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
期刊
从中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编排总体来看,是呈“射线”型的,即较低年级段学过的知识,较高年级段的教材中不再重复学习.但是,有许多知识却是以前所学知识的拓展延续,前后知识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具有许多可比拟之处.或是定义形式相同,或是知识结构类似,或者是运算方法相仿,或者是性质特征有可比之处.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总结单元知识的过程中,只要留心观察,积极思考,不难发现前后各部分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与可比拟之
期刊
内容摘要: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学习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地理 教学 兴趣 尝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特别是地理科目发展到今天,地理的地位不是很高,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
期刊
英语教学活动需要学生以广泛的热情和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操练,教师的爱往往能起到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作用。情感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之一,情感投入是打动人的重要秘诀,它在英语教学中具有推动,调节,强化等功能。教师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会给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上课时遇到困难也不那么紧张了 。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
期刊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
期刊
素质教育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如今是信息和多媒体时代,我们应开发和应用现代教育资源进行创新教育。  中学英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收到成效。英语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在教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不断地进行实践活动,使语言知识变成语言技能,并逐步发展成为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这也就
期刊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该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该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得电子能力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一、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2、根据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判断:  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里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例如:Cu+2Ag+ =Cu2++2Ag,可知铜的金属性强于银。  3、根据金属单质与水(
期刊
高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懂难学,思想负担较重。怎样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负担呢?我在教学过程做了三点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改革考试制度,淡化分数,减轻学生精神负担  传统的考试制度、形式、内容及评估方式,对学生精神压力太大,以分定位,一榜定论,像一具精神枷锁枷走了年青人的朝气,锁住了孩子们的兴趣。重知轻能使同学们钻入“高分低能”的怪圈,个性得不到发展,特长难以发挥,总是围绕高考指挥棒游来转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