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龙藏寺碑》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结束了自西晋以来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终结了五胡乱华的动乱后建立了隋朝,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隋建国只有38年,但在书法发展史上所占的地位和功绩,还是值得一书的,这一时期主要是完成了南北书风的融合。
  隋代《龙藏寺碑》是隋代书法艺术中最为杰出的作品,有“隋碑第一”的称号。《龙藏寺碑》为楷书,无撰书人姓名,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立,碑在河北正定龙兴寺,故又称《正定府龙兴寺碑》。此碑用笔沉着有力,刚柔并济,结体严谨安雅,方整有致,极受前人好评。初唐诸大家多从此萌芽,其中受其影响最大的是褚遂良。由此人们说《龙藏寺碑》是集北碑之众长,开初唐一代书风的承前启后的重要碑刻。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还有《启法寺碑》《苏孝慈碑》《董美人墓志》等碑。
其他文献
这个地方是在古城的南角,宣武门外,校场小六条,从前在满清的时候是个练兵的所在,故名“校场”。从我三岁到十三岁都住在这个地方,它陪伴了我整个的童年,今天又回到这个地方来了。那些房子呢?人呢?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拐角的墙头有一个缝鞋的皮匠挑子,一个老头在低头缝一只旧鞋。十七年前我记得那儿就有这么一个挑子,那个缝鞋的皮匠是个癞子,姓姚,我们都叫姚癞子。还记得,我每次送鞋来的时候,他总骂我说:“你怎么又来
汉字的基因注定了汉语言文学的诗性特质,绘画,书法,概无例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精简文字,既是说明,又是会意。一如沙场征战时的以少胜多,不战屈人。这与西方语境大相径庭。希腊的《伊利亚特》《奥特赛》都是鸿篇巨制,情节复杂,故事曲折;古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訶婆罗多》动辄八万颂十万颂,人物众多,诡谲多变,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而同一时期的汉字文学《诗经》却恰恰相反——寓繁于简,是以四两拨千斤的灵巧
热爱着,热爱着,  谁不说苏城美?  晴天里的苏城,天朗气清,  白墙黛瓦典雅如锦;  雨天里的苏城,烟雨朦胧,  小桥流水浪漫如诗;  雪天里的苏城,银装素裹,  苏州园林清雅如画。  盼望着,盼望着,  雪仙子终于来到了苏城,  她把纤手一挥,  整个苏城便披上了洁白的裙装。  东太湖更加纯净;  平江路更加素雅;  拙政園更加迷人;  整个苏城因雪而欢腾。  稀罕着,稀罕着,  苏城的雪太难
我向来对体育锻炼不热衷。我的工作状态基本上是每天数小时坐在电脑前,偶尔会和别人交谈,当然也是坐着。晚上我通常是坐着看电视,除非外出——外出的时候,一般也是先坐出租车,然后坐着吃饭。坐着是我的常态,我可能一天当中有十五六个小时都在坐着(其余8个小时躺着睡觉)。所有的研究证据都表明,身体活动水平低下对健康不利。几年前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上发表了一系列综述文章,指出身体活动水平
周杰伦的新歌《不爱我就拉倒》上线后,歌词被不少粉丝评价为“土味十足”,尽管音乐作品很快获得了10万加的评论数,但“歌词歌名都很随意”的评价不绝于耳,尤其是那句“哥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更是风靡社交媒体。在被周杰伦的歌词“惊到”之余,歌迷攻陷周杰伦御用歌词作者方文山的微博,呼吁方文山“救救孩子吧”。  把周杰伦形容为“孩子”,把方文山当成“救世主”,这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一方面表明,粉丝、歌迷们在
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人思想的精华,因此,阅读一个人的著作,总比与他交往获益更大,即使这个人有着最伟大的思想。甚至一个普通人写出的东西也可能会给人以教益或消遣,值得一读——因为这些是他思想的精华。乐读其书而不满其人是有可能的。当思想文化的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就只能从书本上找到消遣和娱乐,而非从人那里寻求乐趣。  没有什么比古老的经典作品更能净化我们的心灵了。随便拿起一本经典,哪怕只读半小时,也会感觉
年少时,人不懂得如何去爱,不知幸福是何物,更无从担当。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原本都是平庸的。也是细微的,琐碎的,脆弱的。如果包裹着我们的时间和历史,是一条壮阔的河流,幸福是早晨折射在波浪上的云霞和日光,是深夜的月色和雨水,是随波逐流的鱼群和花枝,是一个岸邊观望者的逡巡。  有些人和事的出现,是为了在我们的世界里打开一扇门,照亮一条通道。让你知道,曾经在一个幽闭的房间里没有烛火而固执地寻觅,是多么辛
认识L是在大学一年级,当时我们学校中文系与电机系互为友系,一进学校每个人就自动被分配友系的学友一名,中文系女生多,电机系男生多,学友感觉就是“联谊”的代名词。不巧,我的学友是个女孩子,是他们班上唯一的女生,同学都说我很倒霉,因为一开学学友们都忙着送礼物,请吃宵夜,我的学友对我什么表示也没有。  我自己结交了班上的几个朋友,两个冰雪聪明的女孩,A与B都喜欢看书,我们很自然地走在一起,因为常到她们寝室
在新加坡从事幼教工作的琳达回国度假,跟我探讨育儿问题。  “我发现中国父母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喜欢吹捧孩子。”  “前天我去商场,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自己吃了一小碗饭,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简直像看到地球之光一样,围着说‘你真棒’。”  “这么大的孩子自己吃饭,难道不是他的本分?”  这个问题说到我的心坎里了。  我当然特别理解父母的心情。作为在“打击、贬低教育”环境里成长的一代,我们太明白“肯定教育”
准确来说,我不是爱花之人。倒不是说看见一树娇滴滴花儿,非得踹两脚或骂几声才解气。事实上,但凡漂亮花儿——野生的,家养的,园培的,盆栽的,包括朋友圈晒的,我都真实喜欢。可这喜欢,就像别人家小孩,看着可爱,你会逗她抱她,她开心你也高兴,但也仅限于此。  当然,我也不养花。曾有好几次,去朋友家串门,看盆盆罐罐花儿,绿的绿,红的红,虽有些杂乱,但一枝一叶都带着生长的野劲儿,不由连连赞叹。恰是分蘖的时节,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