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转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更大的挑战,大学生党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也日益凸显,本文介绍的是一个大学生党建工作进园区的案例,也是一个党建垂直管理向平面管理转化的案例。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园区;背景起因;具体做法;实际效果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9-006-02
1 背景起因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解决了大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随着高校后勤工作的社会化,这必然要求高校的党建工作必须相应地延伸到大学生的园区。2002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了对学生公寓内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这是高校负有的一项主要责任。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促使我们去思考,并且必须其占领园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园区的学生党建工作也不例外。
同时,学生园区的社区化管理,使得大学生生活在相对集中的空间,容易引发集体性行为。这种行为一旦发生,将严重干扰学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影响学校的稳定,加强大学生园区的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在园区的带头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是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的。
另外,大学学分制实行,必然冲击高校传统的班级制管理,使传统班级功能逐渐弱化,相对应的园区宿舍将成为大学生相对固定且关系紧密的新群体。新群体的新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适应新群体的生活,建立良好和谐的园区集体生活理念尤为重要。
2 具体做法
如何发挥学生党员工作站的功能,首先必须建立和健全党员工作站的运作模式。
2.1 运作模式
学生园区的党员工作站是在信息管理学院党总支领导下,由部分园区优秀学生党员组成的并独立开展工作的学生党组织。从2005年开始,就在园区成立了学生党员工作站。工作站设站长一名,副站长二名,站务委员会五名,分别为五个部门(秘书部、生活部、实践部、宣传部、学习部)的部长。根据自主管理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邀请指导老师协助工作站在园区开展工作。
2.2 制度保障
2.2.1调动园区党建指导教师及党员工作站主要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制度上保障其应享受的工作绩效与待遇。
2.2.2 调动园区内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员工作站的积极性,使党员工作站对本学院公寓内的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具有组织上的约束力。同时出台相应的考核约束机制,如学生党员评优、学生入党、转正,应由党员工作站在园区召开座谈会,并出具意见。切实做好入党前的培养考察,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2.2.3 在学生园区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布置要做到“五上墻”:党旗上墙,党员权利上墙,党员义务上墙,基本党建制度上墙,入党誓词上墙,切实巩固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和活动基础。
2.2.4 实施“党员宿舍”挂牌制度。对于宿舍成员都是党员的“党员宿舍”,要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旨在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实现“一名学生党员、一面先锋旗帜”的目标。同时,建立和健全党员监督机制,对挂牌的党员寝室,学院在寝室内务、遵守公寓规章制度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使广大同学清晰了解身边的党员,发挥群众监督职能,对表现不好或违纪违规党员寝室,采取“摘牌”等警戒措施。
2.2.5 开展党员联系寝室制度。低年级推优发展工作的主要难度是低年级党员少、政治归属感不强、向党组织靠拢的方向性不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也不深,导致团员的民主推优不尽如人意。开展党员联系寝室,实行一个党员联系一个新生寝室,进行“一对一帮扶”活动,一个党员负责一个寝室同学的宣传动员和前期培养工作,不但带动低年级同学树立正确的组织观念,同时给予学习生活上的帮助,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2.3 双向管理
2.3.1 根据学校教学园区与生活园区分离的现状,党员工作站应采取双向管理的工作方法。即采取在教学园区由学生支部统一管理,由支部书记领导;在生活园区由党员工作站统一管理,由站务委员会监督的管理模式。最终形成党员在园区、校区都有组织,都有归属的良好生活、学习环境。同时,根据工作站的活动特点,设立的宣传、学习、实践等部门与班级党员或积极分子联络人挂起钩,建立以工作站为第一层级,班级联络人为第二层级,普通党员(积极分子)为第三层级的信息连通网络。
2.3.2 党员工作站对信息管理学院各支部开展活动提供各项支持和响应。积极安排相关负责人对活动进行策划、组织、交流、引导与协助。同时积极响应学院的各项活动,如新生入学活动、分党校培训活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等工作。
2.3.3 在园区设立工作站办公室,安排学生党员轮流值班,接待来访学生,解答学生学习、生活及工作中的种种困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同时值班党员定期走访寝室,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互相沟通,交流情感,探讨人生。并定时到公寓辅导员寝室进行工作汇报和情况反馈。
2.4 创新工作
2.4.1 信息管理学院学生党员工作站自2005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考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2.4.2在园区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以学院指导教师为辅的工作模式,借鉴较为成熟的学生会自主管理模式,解决园区无组织可依的空缺。
2.4.3 党员工作站建立了“谈话制度”、“参评制度”、“会议制度”。通过开展谈话、参评机制来监督、约束、联系园区的学生和积极分子群体。根据平时站点谈话和园区表现进行客观、多视角测评,为预备党员转正、积极分子吸收,提供重要的一票。
3 实际效果
3.1 完善了学生党建二维连通网络
学生党建在校区、园区构成了平面的连通,有助于学院党总支推进学生党建的完备性和渗透性。
3.2. 以党风带动了学风、校风
学生党员工作站对园区的学习、卫生、文明等情况进行一系列的管理、监督、稽查、定期给出书面评估,促进了园区学习氛围和卫生、文明环境。
3.3 造就了一大批志愿者骨干
在学生党员工作站工作,都是义务的、自愿的。经过工作站的锻炼,培养了许许多多乐于奉献,善于工作的志愿者骨干,使不少同学在世博志愿者期间取得世博会优秀党员和世博会优秀志愿者的称号。
3.4 以党建带动了团建
党员工作站与学院分团委携手共同举办了“党旗引领团旗,重温红色经典”主题案例活动。通过党建带动团建。2009年有三个班级的团支部获学校优秀(特色)团支部称号,以党员工作站成员为骨干的理论学习小组获“上海市优秀青年理论学习组织”,分团委获“上海市理论学习先进集体”称号。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园区;背景起因;具体做法;实际效果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9-006-02
1 背景起因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解决了大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随着高校后勤工作的社会化,这必然要求高校的党建工作必须相应地延伸到大学生的园区。2002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了对学生公寓内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这是高校负有的一项主要责任。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促使我们去思考,并且必须其占领园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园区的学生党建工作也不例外。
同时,学生园区的社区化管理,使得大学生生活在相对集中的空间,容易引发集体性行为。这种行为一旦发生,将严重干扰学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影响学校的稳定,加强大学生园区的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在园区的带头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是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的。
另外,大学学分制实行,必然冲击高校传统的班级制管理,使传统班级功能逐渐弱化,相对应的园区宿舍将成为大学生相对固定且关系紧密的新群体。新群体的新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适应新群体的生活,建立良好和谐的园区集体生活理念尤为重要。
2 具体做法
如何发挥学生党员工作站的功能,首先必须建立和健全党员工作站的运作模式。
2.1 运作模式
学生园区的党员工作站是在信息管理学院党总支领导下,由部分园区优秀学生党员组成的并独立开展工作的学生党组织。从2005年开始,就在园区成立了学生党员工作站。工作站设站长一名,副站长二名,站务委员会五名,分别为五个部门(秘书部、生活部、实践部、宣传部、学习部)的部长。根据自主管理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邀请指导老师协助工作站在园区开展工作。
2.2 制度保障
2.2.1调动园区党建指导教师及党员工作站主要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制度上保障其应享受的工作绩效与待遇。
2.2.2 调动园区内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员工作站的积极性,使党员工作站对本学院公寓内的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具有组织上的约束力。同时出台相应的考核约束机制,如学生党员评优、学生入党、转正,应由党员工作站在园区召开座谈会,并出具意见。切实做好入党前的培养考察,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2.2.3 在学生园区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布置要做到“五上墻”:党旗上墙,党员权利上墙,党员义务上墙,基本党建制度上墙,入党誓词上墙,切实巩固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和活动基础。
2.2.4 实施“党员宿舍”挂牌制度。对于宿舍成员都是党员的“党员宿舍”,要举行隆重的挂牌仪式,旨在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实现“一名学生党员、一面先锋旗帜”的目标。同时,建立和健全党员监督机制,对挂牌的党员寝室,学院在寝室内务、遵守公寓规章制度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使广大同学清晰了解身边的党员,发挥群众监督职能,对表现不好或违纪违规党员寝室,采取“摘牌”等警戒措施。
2.2.5 开展党员联系寝室制度。低年级推优发展工作的主要难度是低年级党员少、政治归属感不强、向党组织靠拢的方向性不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也不深,导致团员的民主推优不尽如人意。开展党员联系寝室,实行一个党员联系一个新生寝室,进行“一对一帮扶”活动,一个党员负责一个寝室同学的宣传动员和前期培养工作,不但带动低年级同学树立正确的组织观念,同时给予学习生活上的帮助,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2.3 双向管理
2.3.1 根据学校教学园区与生活园区分离的现状,党员工作站应采取双向管理的工作方法。即采取在教学园区由学生支部统一管理,由支部书记领导;在生活园区由党员工作站统一管理,由站务委员会监督的管理模式。最终形成党员在园区、校区都有组织,都有归属的良好生活、学习环境。同时,根据工作站的活动特点,设立的宣传、学习、实践等部门与班级党员或积极分子联络人挂起钩,建立以工作站为第一层级,班级联络人为第二层级,普通党员(积极分子)为第三层级的信息连通网络。
2.3.2 党员工作站对信息管理学院各支部开展活动提供各项支持和响应。积极安排相关负责人对活动进行策划、组织、交流、引导与协助。同时积极响应学院的各项活动,如新生入学活动、分党校培训活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等工作。
2.3.3 在园区设立工作站办公室,安排学生党员轮流值班,接待来访学生,解答学生学习、生活及工作中的种种困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同时值班党员定期走访寝室,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互相沟通,交流情感,探讨人生。并定时到公寓辅导员寝室进行工作汇报和情况反馈。
2.4 创新工作
2.4.1 信息管理学院学生党员工作站自2005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考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2.4.2在园区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以学院指导教师为辅的工作模式,借鉴较为成熟的学生会自主管理模式,解决园区无组织可依的空缺。
2.4.3 党员工作站建立了“谈话制度”、“参评制度”、“会议制度”。通过开展谈话、参评机制来监督、约束、联系园区的学生和积极分子群体。根据平时站点谈话和园区表现进行客观、多视角测评,为预备党员转正、积极分子吸收,提供重要的一票。
3 实际效果
3.1 完善了学生党建二维连通网络
学生党建在校区、园区构成了平面的连通,有助于学院党总支推进学生党建的完备性和渗透性。
3.2. 以党风带动了学风、校风
学生党员工作站对园区的学习、卫生、文明等情况进行一系列的管理、监督、稽查、定期给出书面评估,促进了园区学习氛围和卫生、文明环境。
3.3 造就了一大批志愿者骨干
在学生党员工作站工作,都是义务的、自愿的。经过工作站的锻炼,培养了许许多多乐于奉献,善于工作的志愿者骨干,使不少同学在世博志愿者期间取得世博会优秀党员和世博会优秀志愿者的称号。
3.4 以党建带动了团建
党员工作站与学院分团委携手共同举办了“党旗引领团旗,重温红色经典”主题案例活动。通过党建带动团建。2009年有三个班级的团支部获学校优秀(特色)团支部称号,以党员工作站成员为骨干的理论学习小组获“上海市优秀青年理论学习组织”,分团委获“上海市理论学习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