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创造力、身心健康的人才,而体育运动本身的根本特征就是创造力。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体育创新是一种演变的过程和新进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堂实践中,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把握的。
一、改变自身的创新态度
1. 富有创新的态度,大胆探索、求新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
体育创新,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学生这种机会,轻易代替、否定,不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还使学生感到失败、内疚、挫折,也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让其大胆探索、求新。
2. 教师必须开放教学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旦真正建立,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会得到精心的呵护,那么,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也就会得以实现。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而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我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 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
如技巧中“前滚翻”教学,用“一蹬二撑三低头像球滚”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作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2. 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想象
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展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原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比如,在教垒球出手动作时的身体姿势,可比做一张拉弦待发的弓,说明满弓的道理。教师把一根竹片比做身体,在它的一前端放一小石子,将竹片弯成“满弓”,然后放开有石子的一端,这时小石子在竹片弹力作用下飞了出去,而且在不超过竹片弹力限度的情况下,竹片弯得越大,弹力越大,小石子飞得越远。再如,讲“蹲踞式”起跑的动作原理时,可用压缩弹簧作类比,从类比中悟出动作的本质,从类似和类比中探求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逐步培养其想象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所以,体育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引发求知的欲望,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传授丰富多样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识兴趣和对所学技术、技能的好奇心,从而为其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尝试情景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青少年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2. 运用形、声、色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讲解新的动作时,让学生先观看一些带有启发性、趣味性的电教资料、音像教材,借以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逼真的感性知识,可使学生看得真切,且变换了教学信息的输入方式,激起了他们的新鲜感和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其掌握动作。
总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一旦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最大的体现,给学生一些自由探索的机会,他们就会得到更多的胜利。我们的教育教学要走素质教育之路,就必须重视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只有开启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我们的素质教育之路更有创新的活力。
(江苏省通州职业教育中心校)
一、改变自身的创新态度
1. 富有创新的态度,大胆探索、求新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
体育创新,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学生这种机会,轻易代替、否定,不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还使学生感到失败、内疚、挫折,也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让其大胆探索、求新。
2. 教师必须开放教学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旦真正建立,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会得到精心的呵护,那么,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能力也就会得以实现。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而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我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 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
如技巧中“前滚翻”教学,用“一蹬二撑三低头像球滚”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作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2. 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想象
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展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原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比如,在教垒球出手动作时的身体姿势,可比做一张拉弦待发的弓,说明满弓的道理。教师把一根竹片比做身体,在它的一前端放一小石子,将竹片弯成“满弓”,然后放开有石子的一端,这时小石子在竹片弹力作用下飞了出去,而且在不超过竹片弹力限度的情况下,竹片弯得越大,弹力越大,小石子飞得越远。再如,讲“蹲踞式”起跑的动作原理时,可用压缩弹簧作类比,从类比中悟出动作的本质,从类似和类比中探求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逐步培养其想象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事物的带有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激发人们创造性的直接动力,所以,体育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引发求知的欲望,这就必须要求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传授丰富多样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识兴趣和对所学技术、技能的好奇心,从而为其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尝试情景创设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青少年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2. 运用形、声、色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讲解新的动作时,让学生先观看一些带有启发性、趣味性的电教资料、音像教材,借以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逼真的感性知识,可使学生看得真切,且变换了教学信息的输入方式,激起了他们的新鲜感和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其掌握动作。
总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一旦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最大的体现,给学生一些自由探索的机会,他们就会得到更多的胜利。我们的教育教学要走素质教育之路,就必须重视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只有开启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我们的素质教育之路更有创新的活力。
(江苏省通州职业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