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在手,世界在握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ncheng7758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生之初,原本不是读书的料,然而家人又怕我连写信、打算盘都不行,就让我在村学里读私塾。私塾里对学童体罚,是有传统依据的,所谓“上论、下论,头打生疼”,“上孟、下孟,头打窟洞”(村学里的《论语》与《孟子》读本,各分为上下两册,简称为《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我竟然《上论》没念完,就经受不住考验,转而进了严禁体罚的新式学校。
  以往上学叫:念书。我也跟同学一起,煞有介事地念书与考试,但心里却不以为然,觉得那不是读书,要说真正的读书,则始于初中的课外阅读,我曾经用一个暑假,把《史记》粗读了一遍。我的班主任洪老师,因此对我没有好感。因为对正课不上心,反而把大量精力投放在闲书上,整个学生时代,我与校方的关系,一直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我上大学那阵子,左的氛围颇浓,读课外书,若是专业思想不巩固,就得挨批判。班里20个人,一周一次生活会,我是遭遇敲打力度最狠次数最多的人。这在当时,美其名曰:帮助。
  批判与敲打,非但没有让我改邪归正,反而让我产生逆反心理,我干脆把一切交给兴趣,任兴趣作主,遨游于书山学海。我在内心里对那些“帮助”我的人说:你“学而优则仕”你的,我“学而杂则乐”我的!我们井水不犯河水。按常规,读书之人,在功利与兴趣之间徘徊,是在劫难逃的吧,我却因祸得福,没费什么力气,就摆脱了功利的诱惑,很快就进入了“忘我”的读书境界。
  在我年轻的年代,读书不能称之为“生活”,更不可张扬为“生命的一部分”,那时候,读书的事,多半是在偷偷摸摸中进行。书与人一样,逃脱不了被分为等级的命运,或者索性被判作红与黑。不过,松动还是有的,比如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在译者前言中,加一段凌厉的批判,然后提供某一级别以上的人“参考”,首长们“参考”完毕之后,只要是有心人,也能寻找到“参考”的机会。至于《金瓶梅》之类,诲淫诲盗,悉数转入地下,谁若敢于越雷池半步,那得掂量掂量你的胆识了。话又说回来,任何时代,总不会铁板一块,总有圆转的余地,不少人悔恨被时代耽搁了,这是不确切的,至少,我有400多部书,就是在那动荡的10年中获得并阅读的。记不清是哪位先哲,通过哪本书告诉我:生活虽然是件艰难的事,却也有许多快乐的事情,就植根在这艰难之中。现在回首往事,依然觉得快乐收益大于烦恼。得之不易的东西,自有得之不易的滋味,不像现在,一本书得来全不费工夫,个中滋味,先自失缺了一半。
  毋庸置疑,读书是个人的事,也是社会的事。世界上有许多事,或曰大,或曰小,只有读书是件可大可小的事。因为读书不仅影响与塑造个人,更能影响与塑造社会。比方我们现在,众口一词说教育是个大问题,教育问题几乎是当今国人的一个梦魇。遗憾的是,人们奢谈什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却忘记了读书本身。对有问题的教育,能起到补充与修正的,唯有读书。我们改变不了现行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端,眼睁睁看着我们的下一代,被塑造成为考试工具,长大了成为做官的工具,成为挣钱的工具,这当然是件无可奈何的事。但是,如果我们的社会,有良好的读书风气,我相信,书籍会对人身上的工具性,发挥矫正与改造的作用,从而让人成为人。唐代的韩愈说教师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与解惑,这也可以扩而为教育的责任,可是,知识与智慧如果不转化为爱,则等于零。什么才能让人成为人呢?说白了,就是让人成为有爱心的人。爱,只有爱,才有资格成为教育的根基,读书的命脉。
  以我的读书体会,真正的“读书”,并不是念书、背书与考书。我所说的读书,跟饮食男女一样,是一种需要,生命的需要,自然而然的需要,可以自由选择的需要。一个人,通过读书,可以做官,可以挣钱,就像恋爱,可以结婚,可以生孩子一樣,但做官、挣钱仅是结果,读书才是目的;同样,结婚、生孩子也只是结果,恋爱才是目的。目的是永恒的,目的高于结果,这是常识。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回归常识。生活中最根本最有用的知识,不是玄虚的理论,也不是大而无当的道理,而是常识。常识的遮蔽与匮乏,导致世界的混乱,导致对话的不可能。
  有人说:历史从来就不是清清楚楚、澄明清澈的。窃以为,现实也是如此。历史与现实,有太多的模糊不清的“细节”,需要追究,有太多的似是而非的“定见”,可以质疑。读书的要义,全在于追究与质疑。历来有关读书的苦乐之争,几乎都是皮相之谈。当模糊不清的“细节”,变得清晰起来,当似是而非的“定见”,重现本真,苦与乐,谁还会在意。
  我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无奈,坦率地说,我跟成功不沾边,说我是个碌碌无为的人,更为切合实际。然而,我拥有丰富多彩的读书经历,若说它是财富,显得矫情,不过,如果我不曾读书,不曾孜孜不倦地读书,也许我只能在“怨天尤人”和“心灰意冷”之间蹉跎一生。从青青子衿,到老蚕作茧,我始终是个小书生,只要还有一本喜欢的书,捧在我的手里,整个世界就捧在我的手里。
   (编辑 青木)
其他文献
她从小就够努力,可命运却总是跟她开玩笑。  为了能读书,她6岁起就开始帮父母干活。到了卖柑橘的季节,她常常凌晨两三点钟就得起床,走5公里多的山路,帮母亲把柑橘背到街上,然后再赶到学校上学。即使这样,上到初中还是被迫辍学了,因为家里还是供不起她念书。母亲说,我的这个娃儿几乎都是饿大的,不是喂大的,命惨。  为了改变命运,她做过建筑工人,摆过地摊,卖过小火锅,承包荒山种苦竹,养鸡、养猪……她尝试做过几
泰国有两家餐馆,开业的最初几天,他们的生意都很好,但是,几天过后,两个老板发现,他们的顾客数量下降到原来的一半。  厨师没有变,服务没有变,顾客为什么会减少呢?两个老板积极开动脑筋。第一个老板让厨师每天把菜肴都改头换面,让顾客感觉到每天都有不同的味道;第二个老板没有在菜的变化上下工夫,而是雇来一头驯熟的大象,专门为顾客斟酒。结果,为了能享受到大象的新奇服务,许多人争相来到他的店里消费。  不久后,
普京曾经说过,他的接班人要忠诚正派有职业精神和有自己的政治主见祖布科夫会是合适的继任者吗?    在距议会选举仅剩不到3个月的时刻,俄罗斯总理辞职,政府解散,推出新的总理,组建新的政府,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也符合俄罗斯的惯例但出人意料的是,普京提名的总理人选既不是呼声甚高的第一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也不是年轻有为的副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而是现任俄联邦金融监管局局长的维克托·祖布科夫此人不
他是学钢琴的。一开始的时候,钢琴老师就告诉他,在练习钢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自己的表情去表达曲子的情绪,只有这樣才能理解好曲子,才有助于弹好曲子。  听了这样的话语,他就开始仔细地琢磨起曲子来,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用面部情绪和表情来体现出来。确实是这样,每每弹钢琴的时候,他丰富的面部表情深受人们称道,人们说他沉浸在音乐中,看到他弹曲子,就好像是在音乐的世界里畅游,特别受用。得到了好评,他就在面部表情
很多人提到尼格買提,想到的是站在央视舞台上手拿话筒振振有词的主持人,而如今,做了制片人的他又多了一个身份。  小时候内向、羞涩  与如今在舞台上阳光热情的形象不同,小时候的尼格买提内向、羞涩,从不毛遂自荐,甚至从未在公开场合主动发过言。  尼格买提的父亲是新疆人民出版社主编、著名翻译,母亲是新疆电视台配音演员,都是多才多艺且性格开朗的人。尼格买提小时候,父母送他去学习各种才艺,比如唱歌、跳舞、美术
路边一棵冬青,圆形的树冠上蹿出一层嫩绿的小叶片,那叶片,小如纽扣,薄如蝉翼,密如繁星。它是那样嫩,嫩的让你不忍心用手触摸。它是那样绿,绿的直逼你的眼。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一片绿色的火焰在燃烧。  冬青树上青黑色的老树叶的边缘己开始干枯。每一片正在干枯的老树叶旁边都生长着一片嫩绿的新叶,每一片新叶也恰好能够掩盖住老树叶的干枯部分。并且老树叶的枯萎速度和新叶的生长速度正好一致。随着新叶的慢慢长大,原有
空談者就像漏了的器具,一切东西都会在他们身上耗尽。
董桥偶于市上得到一枚闲章,材质也许不敢恭维,印文却是绝妙好词:“我是个村郎,只合蓬窗茅屋梅花帐。”这十四个字,印在纸上,无论怎么读,感觉就是一首诗,而诗眼就在“只合”二字上。这个村郎,肚子里肯定贮了些墨水,却不存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你若以为他是个胸无大志不求长进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一点也不是,蓬窗茅屋梅花帐,是他的选择。他那个时代,“选择”这个词还不太时兴,他只说“只合”。  我也曾是
小川是一所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幸运的是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小川刚毕业就在一家网络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且待遇不错。  可是等进公司几个月后,小川才发现这家公司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这家公司在创业时期有两个合伙人,可是最后虽然创业成功了,两个合伙人却有了分歧。因此公司里的老员工也大概分成两派,刚来的小川却不属于哪一派。小川想,只要自己把工作做好就成。  小川刚开始明白这些情况的时候,本来也
爱好写作的人总有一些敏感。一旦对生活有了感悟,就免不了一吐为快。在文字面前,我像一个拾荒者,把日暮晨昏碾过的边角料都当做宝贝。有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道影、一抹色,都可能对我别有意味。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我爱上文学,流连文字,与我内敛敏感的天性不无关联。当一个人与外界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就必定要在内心为自己设置一个壁炉:那里有夯实的土石基,有一引即燃的木柴或煤炭,也必定会有时不时冒出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