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生厌学情绪的产生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所以减少初中生厌学现象的发生,要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要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创造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的需要,要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地关心学生,要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厌学;内因;外因;兴趣;信心
中图分类号:G444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是一种发现性的认识活动,它可以满足人们发展的需要,对于成长中的初中学生,只要认真学习,就能获得无穷的乐趣,在学习中可以以攻克难题、获得真理,从而体验到满足和喜悦,可以发展自己的智力,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初中学生群体里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这种厌学的后果非常明显:严重影响学业成绩,以致心理不能健康发展,甚至使学生走向危害社会安全的邪路。
初中生的厌学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很显然,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最主要的当然是孩子个人的主观原因。厌学学生中一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一般,他们反应迟钝,记忆速度慢,对问题总是不能举一反三,特别是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加深,学习适应不良的现象尤为突出,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如:心态不积极,没有上进心,很可能导致孩子厌学;意志力薄弱,怕吃苦怕受累也可能导致孩子厌学;因为得不到老师、家长、社会的认可,产生自卑心理,更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消极、意志薄弱、自卑这些心理品质往往互相因果又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学生陷进厌学的泥淖而不能自拔。
外因也是学生厌学情况产生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很多学生的厌学来源于老师的教学能力和老师的态度,老师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厌学,学生被老师责骂容易厌学,而因学习达不到要求而被老师放弃的孩子就更容易厌学了。不良家庭、家长当然也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源头。有的家长上班之余就知道打麻将,上网,不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有些家长又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这些都会使孩子偏离学习的轨道,走向厌学的不归。再加上社会上现在的社会环境浮躁功利,没有为孩子提供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孩子更容易滑向厌学的深渊。有些孩子从小淘气,喜欢捣乱,惹麻烦。刚开始,大家不过说他淘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惹的乱子越来越大,人们就开始“嫌恶”他,甚至唯恐避之不及了。其实,每个学生都不是刚开始就十分厌学的,但是受的冷眼多了,讥讽嘲笑多了,慢慢就会积累成自卑,表现得更像是学习能力不足。
可见,初中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纠正初中生厌学现象,必须依靠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学习动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它是学习的一种内部动机,兴趣一旦被激发,学习就会对某些对象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伴随着紧张的情绪和意志努力,去积极地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在学习上,它表现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致勃勃、孜孜以求、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因此,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如:开展智力竞赛、演讲比赛、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参与一些生活实践活动等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调整价值取向,热爱科学知识。还可以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将学习目的的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召开故事会,介绍一些名人奋发读书的故事;开主题班会,如:“美好的愿望”、“二十年后来相会”,教育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展望社会发展对人生的知识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刻苦学习。
二,创造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信心是前進的源泉,进取是成功的根本。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老师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
三,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中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枯燥无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枯燥无味的负担。因此,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语言准确、生动、简洁、形象、幽默、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兴奋起来,注意力集中。老师还要经常使用幻灯、投影、实验、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减少笔记和作业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如:学生偶尔答出一道题,提出一种见解,老师都应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四,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学校来讲,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并大力宣传优秀家长的身教言传经验,自身如何热爱学习的事迹,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厌学;内因;外因;兴趣;信心
中图分类号:G444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是一种发现性的认识活动,它可以满足人们发展的需要,对于成长中的初中学生,只要认真学习,就能获得无穷的乐趣,在学习中可以以攻克难题、获得真理,从而体验到满足和喜悦,可以发展自己的智力,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初中学生群体里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这种厌学的后果非常明显:严重影响学业成绩,以致心理不能健康发展,甚至使学生走向危害社会安全的邪路。
初中生的厌学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很显然,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最主要的当然是孩子个人的主观原因。厌学学生中一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一般,他们反应迟钝,记忆速度慢,对问题总是不能举一反三,特别是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加深,学习适应不良的现象尤为突出,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如:心态不积极,没有上进心,很可能导致孩子厌学;意志力薄弱,怕吃苦怕受累也可能导致孩子厌学;因为得不到老师、家长、社会的认可,产生自卑心理,更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消极、意志薄弱、自卑这些心理品质往往互相因果又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学生陷进厌学的泥淖而不能自拔。
外因也是学生厌学情况产生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很多学生的厌学来源于老师的教学能力和老师的态度,老师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厌学,学生被老师责骂容易厌学,而因学习达不到要求而被老师放弃的孩子就更容易厌学了。不良家庭、家长当然也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源头。有的家长上班之余就知道打麻将,上网,不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有些家长又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这些都会使孩子偏离学习的轨道,走向厌学的不归。再加上社会上现在的社会环境浮躁功利,没有为孩子提供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孩子更容易滑向厌学的深渊。有些孩子从小淘气,喜欢捣乱,惹麻烦。刚开始,大家不过说他淘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惹的乱子越来越大,人们就开始“嫌恶”他,甚至唯恐避之不及了。其实,每个学生都不是刚开始就十分厌学的,但是受的冷眼多了,讥讽嘲笑多了,慢慢就会积累成自卑,表现得更像是学习能力不足。
可见,初中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纠正初中生厌学现象,必须依靠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学习动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它是学习的一种内部动机,兴趣一旦被激发,学习就会对某些对象给予优先的注意,并伴随着紧张的情绪和意志努力,去积极地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在学习上,它表现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致勃勃、孜孜以求、津津有味,甚至废寝忘食。因此,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如:开展智力竞赛、演讲比赛、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论文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参与一些生活实践活动等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调整价值取向,热爱科学知识。还可以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树立远大的理想。将学习目的的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召开故事会,介绍一些名人奋发读书的故事;开主题班会,如:“美好的愿望”、“二十年后来相会”,教育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展望社会发展对人生的知识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刻苦学习。
二,创造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信心是前進的源泉,进取是成功的根本。在学习上,气可鼓而不可泄,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老师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信心、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纠正厌学情绪。
三,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中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枯燥无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枯燥无味的负担。因此,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语言准确、生动、简洁、形象、幽默、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兴奋起来,注意力集中。老师还要经常使用幻灯、投影、实验、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减少笔记和作业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如:学生偶尔答出一道题,提出一种见解,老师都应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四,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为学校来讲,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订家教周刊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并大力宣传优秀家长的身教言传经验,自身如何热爱学习的事迹,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总之,排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