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爱他,送他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送他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当飞机上的我第一次鸟瞰纽约时,心里突然想起了一部热播剧中的那句家喻户晓的至理名言。
这句话,对于一个即将踏上这方颇具争议的热土的我来说,似乎意味着更多的东西。百老汇经久不衰的爵士乐,中央公园的传奇,抑或是那曼哈顿大街的万象众生?大苹果之城,似乎从来就是一直为有梦想的人,在渲染着它的五彩斑斓。远远看去,如此迷人,如此妖娆。
记不清从哪里看到的,纽约是当今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地方。第一次看到类似报道时,从脊背上传来一丝凉意,但法兰克·辛纳屈的New York,New York再一次让我放弃抵抗,下定了决心去看一看这座神秘的城市。于是,在一个暖暖的秋日下午,在肯尼迪国际机场出口处的汹涌人流当中,我和朋友,两位眼神里充满新奇的东方女子,用略微颤抖地声音对着眼前这个眼花缭乱的大都市默默地道了一声“你好”。就此,两个怀揣绚丽梦想的女孩在纽约的行程,也在瞬间拉开了序幕。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样,为了一个梦想踏上陌生而又令自己向往的地方。这个梦想或是为了旅行,或是因为生活工作。而对于我来说,选择来到纽约,与其说是被行走在曼哈顿大街上的感觉吸引而来,不如说是被其外刚内柔的城市属性所感染。在这里,可以饶有兴趣地看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人来人往在演绎着不同剧情的潮起潮落。
从上个世纪初,大批的欧洲移民来到纽约,一直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纽约的剧情一直像一个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苹果等你来摘,人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成功,人人也都有可能在此品尝到失败。纽约的阳光,纽约的温情,纽约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她就像一位浑身上下姿色满满的美人,不仅撩人心魄,更能让你欲罢不能。
有人说这也许正是代表了纽约人的另类。在这里,纽约客们的生活是带有丝丝高冷而又随性的。他们忙碌而又会享受生活,时而徘徊在非主流生活的边缘,时而却又一本正经的让你怀疑自己的眼睛。你可以在洛克菲勒大厦的周围看着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在演绎着怎样趾高气昂,又可以在中央车站邂逅一段美丽的浪漫。你可以在华尔街上看到许多穿着昂贵衣价的西装的金领人士,又可在百老汇上街的周围看那些正在路边咖啡店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天,享受着惬意生活的普通人,你也可以在布朗克斯大街上玩味黑人舞者的曼妙舞姿,更可在百老汇剧院正襟危坐欣赏那部家喻户晓的《悲惨世界》。
纽约的生活就是这么让人眼花缭乱,多元化的城市构成无比夺人眼球,让人无法自拔。而纽约又是残酷的,多少人在这里相互厮杀,多少人又在演绎着疯狂的争斗,在一次次的较量和博弈中,必然地推动着纽约不断的向前发展。有人说,在纽约,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只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只是,在这样的形色匆匆的生活节奏中,我却感受着一些别样的温馨,感受着这座城市铁壳之下的温情,这种温情散发于大街小巷之中,流淌在路边的长椅子上,或是绽放在公园的某个角落。它总是在你不经意间蹦跳出来,在最阳光的时刻,给你最贴心的一幕。
似乎大街上的每一个路人,都习惯戴着一张张伪装的面具,也许他们是为了自己心中所奢望的生活在不遗余力地忙碌着。而那些整日以乞讨为生的乞丐却丝毫不担心某一日会因为没有讨到食物而挨饿,那种在太阳下懒洋洋的表情,甚至让人恍若觉得他们是最幸福的人。
这个城市是现实的,可是无时无刻让人感觉到温情的存在。偶尔,行人会停下脚步,丢几枚硬币或者买个汉堡给乞丐,街边卖艺的乞丐们一点也看不出悲伤,他们载歌载舞,用小提琴拉出欢快的旋律。看惯了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人承载的磨难和悲伤,却在另一个世界,看到了与我们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不禁为此热泪盈眶,于是在冰冷的钢筋水泥之间,我看到了纽约的温柔。
我在中央公园遇到过一个已经年过花甲的美国老奶奶,穿着一身碎花连衣裙,白色小高跟鞋,脸上也化了淡淡的妆容,说起话来温柔得体。她愿意向每一个停下来和自己聊天的人说起她的往事——往事的内容大部分是关于她已过世的丈夫。丈夫在五年前就离开了,她每天她仍如往常一样来到中央公园,坐在曾经常与丈夫一起坐过的长椅上,独自回忆和丈夫在一起的时光。我依然记得她略带羞涩地说,他们结婚时的誓言书被装裱的整整齐齐挂在床头。老人说,丈夫生前是学校里的艺术教授,常常会做一些首饰送给她,她给我看了看脖子上的铜色心型项链,微微一笑说,“上帝告诉我,我的丈夫并没有离开我,因为我说的话,他都听得到。”
说这些时,老人很平静,就似在聊着每天都会发生的事一样。她告诉我,她现在和一只名叫查理的猫生活在一起,她每天只吃三明治和披萨,一个人来中央公园晒太阳,每周去听一次陶艺课,休闲时光会在家烤一些华夫和饼干拿给周围邻居分享,就跟纽约的很多老人一样,无所牵挂,无忧无虑,依然觉得生活美好。
老人说,外表冷漠内心狂热、温情的纽约,是浪漫的。因为这里大部分的女孩子,都渴望自己是奥黛丽.赫本,幻想着能和帅的逼人的帅哥邂逅,甚至在第五大道的服饰名店里,喝一杯淡淡香味的咖啡,凝视串串的珠宝项链...... 于是,我想起了电影《蒂芙尼的早餐》,这些很熟悉却又陌生的场景让人动容,又让人向往。这一切让我恍若置身于电影的场景中,对现实和镜头难以分辨,而这就是纽约,一个颇有历史却又能时刻迸发浪漫和奇迹的城市,就像一个让你永远猜不透的神秘女子。
夜幕下的纽约韵味独特,徜徉在热闹的街头,环顾四周,一派似锦似画。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移民在匆忙中汇合成一道道人流,在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刻画着属于纽约风情的人间百态。看着被阳光晒成金色的布鲁克林大桥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我知道,记忆会随着岁月凝成琥珀。对于在这个城市的人来说,未来如何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这里是纽约,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在这里,没有答案,也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这句话,对于一个即将踏上这方颇具争议的热土的我来说,似乎意味着更多的东西。百老汇经久不衰的爵士乐,中央公园的传奇,抑或是那曼哈顿大街的万象众生?大苹果之城,似乎从来就是一直为有梦想的人,在渲染着它的五彩斑斓。远远看去,如此迷人,如此妖娆。
记不清从哪里看到的,纽约是当今世界上犯罪率最高的地方。第一次看到类似报道时,从脊背上传来一丝凉意,但法兰克·辛纳屈的New York,New York再一次让我放弃抵抗,下定了决心去看一看这座神秘的城市。于是,在一个暖暖的秋日下午,在肯尼迪国际机场出口处的汹涌人流当中,我和朋友,两位眼神里充满新奇的东方女子,用略微颤抖地声音对着眼前这个眼花缭乱的大都市默默地道了一声“你好”。就此,两个怀揣绚丽梦想的女孩在纽约的行程,也在瞬间拉开了序幕。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样,为了一个梦想踏上陌生而又令自己向往的地方。这个梦想或是为了旅行,或是因为生活工作。而对于我来说,选择来到纽约,与其说是被行走在曼哈顿大街上的感觉吸引而来,不如说是被其外刚内柔的城市属性所感染。在这里,可以饶有兴趣地看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人来人往在演绎着不同剧情的潮起潮落。
从上个世纪初,大批的欧洲移民来到纽约,一直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纽约的剧情一直像一个令人垂涎欲滴的大苹果等你来摘,人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成功,人人也都有可能在此品尝到失败。纽约的阳光,纽约的温情,纽约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她就像一位浑身上下姿色满满的美人,不仅撩人心魄,更能让你欲罢不能。
有人说这也许正是代表了纽约人的另类。在这里,纽约客们的生活是带有丝丝高冷而又随性的。他们忙碌而又会享受生活,时而徘徊在非主流生活的边缘,时而却又一本正经的让你怀疑自己的眼睛。你可以在洛克菲勒大厦的周围看着那些所谓的社会精英在演绎着怎样趾高气昂,又可以在中央车站邂逅一段美丽的浪漫。你可以在华尔街上看到许多穿着昂贵衣价的西装的金领人士,又可在百老汇上街的周围看那些正在路边咖啡店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聊天,享受着惬意生活的普通人,你也可以在布朗克斯大街上玩味黑人舞者的曼妙舞姿,更可在百老汇剧院正襟危坐欣赏那部家喻户晓的《悲惨世界》。
纽约的生活就是这么让人眼花缭乱,多元化的城市构成无比夺人眼球,让人无法自拔。而纽约又是残酷的,多少人在这里相互厮杀,多少人又在演绎着疯狂的争斗,在一次次的较量和博弈中,必然地推动着纽约不断的向前发展。有人说,在纽约,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只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只是,在这样的形色匆匆的生活节奏中,我却感受着一些别样的温馨,感受着这座城市铁壳之下的温情,这种温情散发于大街小巷之中,流淌在路边的长椅子上,或是绽放在公园的某个角落。它总是在你不经意间蹦跳出来,在最阳光的时刻,给你最贴心的一幕。
似乎大街上的每一个路人,都习惯戴着一张张伪装的面具,也许他们是为了自己心中所奢望的生活在不遗余力地忙碌着。而那些整日以乞讨为生的乞丐却丝毫不担心某一日会因为没有讨到食物而挨饿,那种在太阳下懒洋洋的表情,甚至让人恍若觉得他们是最幸福的人。
这个城市是现实的,可是无时无刻让人感觉到温情的存在。偶尔,行人会停下脚步,丢几枚硬币或者买个汉堡给乞丐,街边卖艺的乞丐们一点也看不出悲伤,他们载歌载舞,用小提琴拉出欢快的旋律。看惯了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人承载的磨难和悲伤,却在另一个世界,看到了与我们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不禁为此热泪盈眶,于是在冰冷的钢筋水泥之间,我看到了纽约的温柔。
我在中央公园遇到过一个已经年过花甲的美国老奶奶,穿着一身碎花连衣裙,白色小高跟鞋,脸上也化了淡淡的妆容,说起话来温柔得体。她愿意向每一个停下来和自己聊天的人说起她的往事——往事的内容大部分是关于她已过世的丈夫。丈夫在五年前就离开了,她每天她仍如往常一样来到中央公园,坐在曾经常与丈夫一起坐过的长椅上,独自回忆和丈夫在一起的时光。我依然记得她略带羞涩地说,他们结婚时的誓言书被装裱的整整齐齐挂在床头。老人说,丈夫生前是学校里的艺术教授,常常会做一些首饰送给她,她给我看了看脖子上的铜色心型项链,微微一笑说,“上帝告诉我,我的丈夫并没有离开我,因为我说的话,他都听得到。”
说这些时,老人很平静,就似在聊着每天都会发生的事一样。她告诉我,她现在和一只名叫查理的猫生活在一起,她每天只吃三明治和披萨,一个人来中央公园晒太阳,每周去听一次陶艺课,休闲时光会在家烤一些华夫和饼干拿给周围邻居分享,就跟纽约的很多老人一样,无所牵挂,无忧无虑,依然觉得生活美好。
老人说,外表冷漠内心狂热、温情的纽约,是浪漫的。因为这里大部分的女孩子,都渴望自己是奥黛丽.赫本,幻想着能和帅的逼人的帅哥邂逅,甚至在第五大道的服饰名店里,喝一杯淡淡香味的咖啡,凝视串串的珠宝项链...... 于是,我想起了电影《蒂芙尼的早餐》,这些很熟悉却又陌生的场景让人动容,又让人向往。这一切让我恍若置身于电影的场景中,对现实和镜头难以分辨,而这就是纽约,一个颇有历史却又能时刻迸发浪漫和奇迹的城市,就像一个让你永远猜不透的神秘女子。
夜幕下的纽约韵味独特,徜徉在热闹的街头,环顾四周,一派似锦似画。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移民在匆忙中汇合成一道道人流,在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刻画着属于纽约风情的人间百态。看着被阳光晒成金色的布鲁克林大桥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我知道,记忆会随着岁月凝成琥珀。对于在这个城市的人来说,未来如何也许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这里是纽约,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在这里,没有答案,也许就是最好的答案。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