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效课堂、核心素养”等名词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它不仅彰显出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而且也为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初中历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成为每个历史教师必须积极思考和认真实践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指导下,初中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充满人文性和思想气息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和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学好历史,不仅能够让学生以史为鉴,从历史长河中汲取经验和营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但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而言,却不尽人意。学生对历史学科存在一定的“误会和偏见”,认为历史学习无用,记忆历史知识枯燥无味;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既需要教师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全面优化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同时,也要遵循教学开放性、自主性等原则,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历史知识的魅力,逐步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一、良好互动,激发兴趣
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方法。对于初中生而言,正值躁动不安的青春期,对教师的“敌意”颇为明显,这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动,提高师生交流的频次,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来安排教学任务,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会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切入。首先,我会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询问学生:近代可谓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鸦片战争轰开了国门,但你们知道中华民族是从哪一场战争中开始全面觉醒的吗?让学生梳理历史事件,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之后,我会出示课题,并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为学生讲述中日之间的“恩怨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内容,总结重点战役,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讲述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的主要事迹,让学生在讲述中产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加强学生的民族情感,牢固学生的爱国情怀,知道青少年要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强大而努力学习;并让学生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注重教法,丰富课堂
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师手段,教学方法是否合乎教学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传统教学效果不如人意正是由于教师教法的单一性。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深刻结合历史学科特征,发挥历史故事、史料等资源的积极意义,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历史活动中去。
例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会以历史故事的方法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以“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作为导入,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诸葛亮三分天下的“隆中对”,让学生在阅读中重回三国时代,以此来引出课题。之后,我会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内容,并总结两次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进而,我会为学生讲述“草船借箭”“倒履相迎”等历史成语故事,丰富学生的历史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最后,我会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三国时期的相关的史料,以展开深入探究。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优化学法,提高素养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中的“制胜之道”,学习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身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并在方法的引导下逐步认识到历史知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使自身的历史素养在主动学习中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在教学“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方面,我会综合运用史料为学生讲述基础的教材内容,另一方面,我会让学生展开历史辩论活动,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分析科举制度的利弊,并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体会到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既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是每个学生的心之所向。但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本身的适用范围和原则,教师不能因为一种方法有效而否定其他教法的积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教学能力,为构建高效性与趣味性并存的历史课堂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锡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67.、
[2]杨文景.浅谈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16):80.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指导下,初中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充满人文性和思想气息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和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学好历史,不仅能够让学生以史为鉴,从历史长河中汲取经验和营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但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而言,却不尽人意。学生对历史学科存在一定的“误会和偏见”,认为历史学习无用,记忆历史知识枯燥无味;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既需要教师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全面优化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同时,也要遵循教学开放性、自主性等原则,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历史知识的魅力,逐步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一、良好互动,激发兴趣
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方法。对于初中生而言,正值躁动不安的青春期,对教师的“敌意”颇为明显,这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动,提高师生交流的频次,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来安排教学任务,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会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切入。首先,我会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询问学生:近代可谓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鸦片战争轰开了国门,但你们知道中华民族是从哪一场战争中开始全面觉醒的吗?让学生梳理历史事件,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之后,我会出示课题,并运用声情并茂的语言为学生讲述中日之间的“恩怨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内容,总结重点战役,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讲述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的主要事迹,让学生在讲述中产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加强学生的民族情感,牢固学生的爱国情怀,知道青少年要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强大而努力学习;并让学生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注重教法,丰富课堂
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师手段,教学方法是否合乎教学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传统教学效果不如人意正是由于教师教法的单一性。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深刻结合历史学科特征,发挥历史故事、史料等资源的积极意义,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使其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历史活动中去。
例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我会以历史故事的方法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以“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作为导入,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诸葛亮三分天下的“隆中对”,让学生在阅读中重回三国时代,以此来引出课题。之后,我会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内容,并总结两次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进而,我会为学生讲述“草船借箭”“倒履相迎”等历史成语故事,丰富学生的历史见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最后,我会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三国时期的相关的史料,以展开深入探究。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优化学法,提高素养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中的“制胜之道”,学习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身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并在方法的引导下逐步认识到历史知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使自身的历史素养在主动学习中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在教学“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方面,我会综合运用史料为学生讲述基础的教材内容,另一方面,我会让学生展开历史辩论活动,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分析科举制度的利弊,并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体会到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既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同时,也是每个学生的心之所向。但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都有其本身的适用范围和原则,教师不能因为一种方法有效而否定其他教法的积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教学能力,为构建高效性与趣味性并存的历史课堂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锡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67.、
[2]杨文景.浅谈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