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想到“世说学”的继往开来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这句话若用在学术研究上,可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和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确立与完善,中国文学研究领域的学人热衷于书写文学史,诸如诗史、词史、赋史、小说史或戏剧史等。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关成果汗牛充栋。21世纪以来,各类“学术史研究”则成为新的学术生长点,如《诗经》研究史、《楚辞》研究史、诸子研究史、《文选》研究史、《文心雕龙》研究史以及陶诗、杜诗、苏词研究史等,不一而足,纷纷被纳入“千年更始,世纪回望”的学术视野。这其实也正符合学术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新千年伊始,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术研究走过了一个世纪,有必要加以回顾与展望。对学术史研究的热情关注与不断拓展,承载的是一代学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学术追求。
  同济大学刘强教授的《世说新语研究史论》(以下简称《史论》)一书便是在上述时代背景和学术语境中诞生的成果。《史论》是一部学术史性质的论著,于2019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40万字,有史有论,史论结合,颇具创新与开拓意义。该著绪论从《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的成书及影响谈起,为读者勾勒了一幅“世说学”研究史的画卷。同时,该著也间接回答了“世说学”研究如何继往开来这一学术命题,为当下方兴未艾的“世说学”研究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首先,该著值得关注的是纵横贯通的学术史意识以及史论结合的书写方式。通读全书,可见其纵向的贯通意识,如该著从成书及影响谈起,然后将1500多年的研究史纳入考察视野,可谓贯通古今。章节与章节之间以及章节内部,又体现出“比较的、联系的”意识,对于每个时代都找出代表性成果,一一加以述评、考辨。全书纵横交织,构建了一幅相对完整的“世说学”研究史图景。而在具体的个案研究过程中,亦不失时机地品评得失,发表个人见解。该著的撰写思路正如其“后记”所说:
  本书的写作,颇有一些自加难度的意思,私心总想摆脱文学史或小说史的通常视域,而试图在文化史、思想史甚至心灵史的观照之下,尽可能地拓展“世说学”的认识疆域与阐释空间。……最初的对于“史”的描述已经不能让我满足,因而不得不诉诸于更为繁难的“论”。尤其是,每当发现前人研究中的疑点和疏失时,似乎也很难做到视若无睹和无动于衷,当初在“引论”中未曾充分发挥的探索欲时常冒进,难以遏止。于是,“史”和“论”之外,又不时辅之以“考”与“辨”;而基于“史实”的“事实判断”,也不得不让位于基于“史识”的“价值判断”。
  例如,关于《世说新语》的成书问题,面对前人“义庆独撰”或“成于众手”等诸多说法,刘强指出:
  在《世说》的编撰过程中,刘义庆绝非仅仅是袖手旁观的挂名“主编”或“总编辑”,而是“笔削自己”的“第一作者”,其对《世说》之编撰体例、思想趣味及整体风格,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他认为不可忽视刘义庆才是《世说》最重要的编撰者这一问题。同时,对书名、版本、卷次及门类这些众说纷纭的话题,也是综合前人,再做考论。又如,在宋代“世说学”一章,强调汪藻为自刘孝标以来《世说》研究的最大功臣,对汪藻《世说叙录》及《考异》的予以详细介绍,并结合汪藻二书以及同时人相关文献,探明宋初《世说》版本流传之大要。然后梳理宋代《世说》文献中的家藏本、相关笔记小说、《世说》校注以及各种仿作,既勾勒出宋代“世说学”的概貌,又不乏扎实的考辨。同时,该著的学术价值还在于发掘、整理、评述了每一个时代相对重要的“世说学”研究成果,其中不少是被当代学界遗漏或遗忘的。如历代关于《世说》的注家甚众,南朝一般人只关注刘孝标注,而史敬胤的选注亦功不可没;至近现代,刘盼遂、余嘉锡等人常为后人称道,而李审言、沈剑知等人则近乎被遗忘或忽略。刘强用心搜求原始资料,举证剖析,从而充实、完善了关于“世说学”校注系统的历史链条。
  其次,该著给人启发的是多元观照的研究路径。全书从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多角度展开对“世说学”研究史的回顾与总结,其中又不乏人本主义、人文情怀的观照,可谓一次“汇通研究”的展示。例如,该著绪论在探究《世说》成书的文化渊源时,采取“深从六艺溯流别”的路径,原始要终,洞流索源,认为史传、子书、志人小说、玄学及清谈为其整个的文化土壤。此宏观视野远比局限于文体学样式或文献学的语词溯源更为开阔。如对《晋书》与《世说》关系、刘知幾讥评《世说》的探讨,属于史学角度的观照;对唐写本残卷、宋代家藏本的来龙去脉及其价值的发掘,则属于文献学角度的考察;对郝懿行的《世说》文字训诂、刘淇的《世说》虚词考释等的介绍,则属于语言学角度的研究。又如,该著明代“世说学”一章,依次论及何良俊《何氏语林》、王世贞《世说新语补》、王世懋对《世说》的贡献、李贽《世说》评点、焦竑的世说学研究及续仿、凌濛初对世说学的贡献,并专节叙述晚明“世说体”系列仿作。涉及对象众多,领域各异,可见其多角度切入的研究路径。其中,对李贽与《世说新语》的考察,具有梳理考辨思想史的意义;对“世说学”的首倡者和奠基人王世懋的发现,具有为“世说学”概念及学术史追根溯源的意义。同时,该著对于每个时代的“世说学”研究,总体上都能结合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尤其是士人风气与学术思潮来展开论述,将研究对象置于学术史的坐标,分析其价值与意义所在。如清代“世说学”一章,第一节以清初顾炎武、钱大昕、孙志祖、赵翼、郝懿行等为例,探讨易代之际及朴学背景下的“世说学”研究。第四节论及王先谦与《世说新语》,认为:“王先谦所撰仅三千余字的《世说新语考证》还是对《世说》版本及流传情况的第一次有系统、较全面的梳理和研究,标志着‘世说学’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开始。”另外,在总结当代台湾“世说学”成就之后,认为台湾学人为“世说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学术生长点,即取径思想史、学术史与人学史的理路,糅合文献学、文化学、文学及美学的研究方法,对《世说》及魏晋士风进行或宏觀或微观的探照,进而对“一种更为多元、综合、深入的‘世说学’研究”提出期待。   再次,该著最富创意和学术贡献的一点,是关于“世说学”理论的倡导与实践。何谓“世说学”?其概念、内涵与外延何在?本书从“世说学”概念的提出,到研究内容和范畴的界定,都有了更为完善的学理性、系统性的思考。如刘强在此著之前就曾提出“世说学”涉及“六大板块”——文献学、文体学、美学、接受学、文化学及语言学,在该书中则进一步提出尚有“诠释学或曰诠解研究”值得关注:“所谓诠解,即诠释解读之意,其与注释疏解不同者,在于其已由具体文字名物的形下探究跃至对哲学思想、美学阐释、精神史或心灵史探究、人学研究乃至存在困境的形上追问。”另外,他在关注历代“世说体”续仿之作的同时,提出了“类世说”著作的概念,将沈约《俗说》和殷芸《小说》纳入研究视野。由此可见,该著的研究框架、章节设置与案例选择,都基本依据其构想的“世说学”研究板块来进行。在第七章《当代“世说学”》中,刘强结合自己曾提出“世说学”研究的六大系统(即文献、文体、美学、接受、文化、语言),对台湾地区近60年“世说学”研究做了专题介绍。另外,在该著的附录部分有两篇专题文章,分别为《归名教与任自然——〈世说〉研究史上的“名教”与“自然”之争》和《〈世说新语〉与〈红楼梦〉的文化共性》,可视为刘强对“世说学”研究中的“关键词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探索与示范。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该著并非为完成科研任务的“急就章”,而是厚积薄发的成果。其源头可追溯至刘强2003年于复旦大学完成的博士毕业论文《世说学引论》。该书“后记”亦曰:
  本书的谋篇布局正是要編织一张“世说学”的大网,“世说学”研究,主要工作大概可以分作三块:一是文献整理,先后完成了《世说新语会评》《清世说新语校注》《世说新语资料汇编》三书。二是理论建构、文本新评和学术史梳理,先后完成了《世说学引论》《有竹居新评世说新语》和《世说新语研究史论》三书。三是社会传播和大众普及,陆续出版了《一种风流吾最爱:世说新语今读》《竹林七贤》《魏晋风流十讲:〈世说新语〉中的奇风异俗》。
  可见,《史论》一书是刘强近20年学术积累的集中展示,也包涵着他对未来“世说学”研究的期待与展望。
  当然,学术探究永无止境,《史论》一书自然也未穷尽“世说学”研究的所有论题。这应该是限于该著的体例以及作者的精力,如域外汉学中的“世说学”、历代文论家的“世说学”等,亦可进入《世说》研究史的论题。
  (作者系黄淮学院《天中学刊》副主编,副教授。)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育行业在电脑采购成本、日常维护成本,以及相关教学管理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作为提供全球商用显示解决方案的知名厂商,LG面向教育行业研发了革新性的多人共享计算机解决方案——LG慧联显示群组。该解决方案不仅实现了节省购置费用的问题,更提供了简便的安装与操作程序,不需复杂及频繁的维护即可保持稳定的运行系统。    LG慧联显示群组的系统实现非常简单易用,主要由以下几个方
校园网站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形象展示、信息发布、业务交流、师生沟通的重要阵地。但网站开发和维护工作量大,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寻求一套简单可行的网站建设方法对于中小学校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CMS(内容管理系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网站建设模式。它通过在线网页编辑器和数据库来组织网页信息,配以相应的支撑页面来读取显示信息。在中小学校园网站建设中,可以使用CMS降低网站建设难度,
怎样用低成本来建设高质量的中小学校园网络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阐述了如何用较少的投入解决多Vlan环境下中小学校园网接入Internet这个普遍的问题。    一、提出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都有了自己的校园网,其中大部分都已经接入了互联网。一个正规合理的校园网一般出于安全、稳定等方面的考虑,都要划分Vlan(虚拟专用网)。Vlan的划分带
我的书房,整日里飘溢着书的芬芳,它是增长知识的海洋,是生成思想的地方,令我穿越时空、在历史与现实中深思遐想,人生意义、人性善恶在这里被反复考量,它更是我读书写作的地方,于此不时诞生出载道文章,或以史为鉴,或解剖世相,或鞭挞丑恶,或追忆过往,喜怒哀乐,直抒胸腔,我要为真善美讴歌颂扬。  与所有潜心研学、著述学者的书房一样,我的书房亦充满着上述能量,除此之外,它还是我培育后学、练习板书的学堂。  20
对于清末的传统教育,国人一方面不愿意提及那个积贫积弱备受列强欺凌时代中的科举制度和科举考试,另一方面又会自觉不自觉地借此来衡量中国近代教育、社会乃至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体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和悖论。清末西学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对立物出现,对近代中国有极大的影响,人们怎么认识和汲取它,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那么在传统教育视阈下的西学教育为何物,清末西学教育在强大的传统教育势力下又如何扎根于中国社会是个值
近些年来,萧红是现代作家中最受读者青睐的热点之一,这不只是因为葛浩文、刘禾等国外学者以及国内女性文学倡导者从不同角度的推崇,也来自于萧红小说质朴自然的呈现方式以及奇谲凄婉的特殊神韵。笔者赞同王彬彬教授的观点,即萧红算不上文学大师,而是一位有“非凡的才华”的优秀作家。但不认同王彬彬(王彬彬:《关于萧红的评价问题》)将《生死场》与《呼兰河传》割裂开来的说法。《生死场》的确有些稚嫩,但那种肆无忌惮的写法
WebQuest是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学生借助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围绕某一主题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对所得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推理、判断、综合等,从而解决一个或一组具体问题。WebQuest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上,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过程中,WebQuest由6个模块组成
《苦难的历程》是我近期看到的最令自己久久不能平静的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连续剧,改编自阿·托尔斯泰同名小说《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姊妹》《一九一八》及《阴暗的早晨》。  说到这部电视剧不得不提原著作者、公认的俄罗斯语言艺术大师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简称阿·托尔斯泰,与比他年长50多岁的列夫·托尔斯泰同姓。《苦难的历程》是他历经20多年的呕心沥血之作。阿·托尔斯泰出生于俄罗斯萨马拉省的一个贵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资源应用观  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再生的持续发展过程,它源于广大中小学师生的教学实践,其中教学资源的再生过程事关教学资源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周淮南,2008)。要想增加资源的通用性、流通性和可利用性,必须树立新的资源观。  新的资源观包括对资源的五种认识,即资源的生成性、资源的动态性、资源的建构性、资源的交互性和资源的主体性。电子白板以一些固有的资源为基础,通过使用
本课选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节。本节课主要介绍常用的图片处理软件,让学生们掌握一些简单的图片处理方法,并能够利用图片来表达主题。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图片处理软件,熟悉ACDSee软件中图片的裁剪、旋转、曝光等基本功能,初步掌握利用ACDSee调节图片亮度的方法;掌握“我形我速”软件对图片的简单修饰功能。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效果不佳的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