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起到的作用是非比寻常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效率不高的现状,导入就显得更加重要。教师可以采取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以及情感导入等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更有效地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导入初中美术故事多媒体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90
美术教育在初中阶段至关重要,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培养学生性灵的时候,所以初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品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新的时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又长远的目标。而核心素养的形成首先要让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导入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设计的。美术教师要在导入中出奇制胜,赢得学生的芳心,方可使其感受美术的艺术气息。
一、故事引入,完美吸睛
美术学科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人生观教育纳入了常态教学。而初中生对于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大多没有什么兴趣,第一是因为美术不在中考范围,第二是因为美术看似简单,学习起知识技能来难免有枯燥之感。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消除学生的这种抵触情绪,让他们了解到美术学习亦是人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故事引入可以起到作用。
例如,在《中国花鸟画——花卉、禽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用一个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家知道周恩来总理在1950年曾经花了六万港元收购的一幅画是什么吗?是《五牛图》,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关于它的故事。这幅作品现在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明代的时候它几易其主,后清兵入关,遗落民间,在乾隆年间才得以找回。八国联军入侵之时,它又被劫到国外,至20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1950年,周恩来总理得到了这位爱国人士的消息,《五牛图》在香港露面,却要价十万港元,他希望国家可以收购这幅画。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最终在专业人士的鉴别下,《五牛图》确系真迹,以6万港元成交。同学们愿不愿意亲眼来看看这幅花了几年时间修复好的《五牛图》呢?”学生异口同声,产生了强烈的参与课堂的欲望。
在故事的讲解中教师要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了解清楚每个作品背后的故事,要特别注意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立足于他们的心理实际,选择那些他们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多媒体导入,俘获生心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不是那么稀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的时候也要在教学内容的指导下,熟练地使用教育技术,尤其是美术作品。我们在将作品呈现出来的时候,要给学生一种心灵的震撼,做到上课开始便成功地俘获生心。
例如,在《美术与自然》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古琴悠扬的旋律中,欣赏那一幅幅有关自然景色的美术作品。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音乐与美术得到完美的融合,这是提升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除此之外,笔者还制作了一个微课,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集中讲解。学生在学习中劳逸结合,轻重得当,感受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增添了新奇的感受。
简短的微课、美妙的音乐、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都可以将学生对于美术的热情唤醒。可用但是不可滥用多媒体,这应是我们遵从的一个主要原则。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固化的教学思维模式,这将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飞跃。
三、情感导入,陶冶性灵
每一个美术作品的背后都有画家真实的情感,了解了这些情感,我们便可以成为那个画中人。课堂导入环节中,我们可以轻松地将这份情感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情感渲染下爱上美术。情之所起,画之所生,教师要用自己富有情感的语言去告诉学生,美术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更是超出生活的艺术,将自己的情感渗透进作品之中,才会得到美的启迪。美术教育的本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性灵,在课堂导入环节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以后的课程开展便会变得更加轻松和自然。
例如,在《剪纸》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将情感融入了课堂,学生在情感的渲染下,更加热爱我国的民俗艺术。上课伊始笔者就以情感开篇:“大家肯定会有许多动人的童年记忆,记忆中奶奶贴在窗户上的窗花,过年时门口上那些红火的对联,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无不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我们的情感与之相融,心灵与之相契合,民俗文化像一颗种子,根深蒂固地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今天我们就走进剪纸,走进我国的民俗文化。”这样富有情感的开篇在一开始就将学生内心深处的东西激发了出来,每一句话的背后都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情感导入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的一种导入方式,在为学生奠定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再去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美术情感的渗透,更有利于学生去深入理解作品。
总之,导入是一块敲门砖,更是一块奠基石,搭建起美术课堂教学的摩天大厦。教师在导入中倾尽自己的心血,才会收获最美好的课堂。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关键词]导入初中美术故事多媒体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90
美术教育在初中阶段至关重要,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培养学生性灵的时候,所以初中美术课程标准中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品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新的时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了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又长远的目标。而核心素养的形成首先要让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导入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而设计的。美术教师要在导入中出奇制胜,赢得学生的芳心,方可使其感受美术的艺术气息。
一、故事引入,完美吸睛
美术学科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人生观教育纳入了常态教学。而初中生对于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大多没有什么兴趣,第一是因为美术不在中考范围,第二是因为美术看似简单,学习起知识技能来难免有枯燥之感。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消除学生的这种抵触情绪,让他们了解到美术学习亦是人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故事引入可以起到作用。
例如,在《中国花鸟画——花卉、禽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用一个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家知道周恩来总理在1950年曾经花了六万港元收购的一幅画是什么吗?是《五牛图》,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关于它的故事。这幅作品现在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明代的时候它几易其主,后清兵入关,遗落民间,在乾隆年间才得以找回。八国联军入侵之时,它又被劫到国外,至20世纪50年代,它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1950年,周恩来总理得到了这位爱国人士的消息,《五牛图》在香港露面,却要价十万港元,他希望国家可以收购这幅画。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指示,鉴定真伪,不惜一切代价购回,最终在专业人士的鉴别下,《五牛图》确系真迹,以6万港元成交。同学们愿不愿意亲眼来看看这幅花了几年时间修复好的《五牛图》呢?”学生异口同声,产生了强烈的参与课堂的欲望。
在故事的讲解中教师要积极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了解清楚每个作品背后的故事,要特别注意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立足于他们的心理实际,选择那些他们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多媒体导入,俘获生心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不是那么稀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的时候也要在教学内容的指导下,熟练地使用教育技术,尤其是美术作品。我们在将作品呈现出来的时候,要给学生一种心灵的震撼,做到上课开始便成功地俘获生心。
例如,在《美术与自然》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古琴悠扬的旋律中,欣赏那一幅幅有关自然景色的美术作品。学生的情操得到了陶冶,音乐与美术得到完美的融合,这是提升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除此之外,笔者还制作了一个微课,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集中讲解。学生在学习中劳逸结合,轻重得当,感受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增添了新奇的感受。
简短的微课、美妙的音乐、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都可以将学生对于美术的热情唤醒。可用但是不可滥用多媒体,这应是我们遵从的一个主要原则。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固化的教学思维模式,这将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飞跃。
三、情感导入,陶冶性灵
每一个美术作品的背后都有画家真实的情感,了解了这些情感,我们便可以成为那个画中人。课堂导入环节中,我们可以轻松地将这份情感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情感渲染下爱上美术。情之所起,画之所生,教师要用自己富有情感的语言去告诉学生,美术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更是超出生活的艺术,将自己的情感渗透进作品之中,才会得到美的启迪。美术教育的本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性灵,在课堂导入环节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以后的课程开展便会变得更加轻松和自然。
例如,在《剪纸》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将情感融入了课堂,学生在情感的渲染下,更加热爱我国的民俗艺术。上课伊始笔者就以情感开篇:“大家肯定会有许多动人的童年记忆,记忆中奶奶贴在窗户上的窗花,过年时门口上那些红火的对联,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无不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我们的情感与之相融,心灵与之相契合,民俗文化像一颗种子,根深蒂固地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今天我们就走进剪纸,走进我国的民俗文化。”这样富有情感的开篇在一开始就将学生内心深处的东西激发了出来,每一句话的背后都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情感导入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的一种导入方式,在为学生奠定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再去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美术情感的渗透,更有利于学生去深入理解作品。
总之,导入是一块敲门砖,更是一块奠基石,搭建起美术课堂教学的摩天大厦。教师在导入中倾尽自己的心血,才会收获最美好的课堂。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