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德育的初步框架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e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保持人性特质,追问和思考生命的意义,构建一种全新的伦理观,既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人性化教育视阈,试图从德育的要素、特征、功能及途径等方面,对人性化德育进行深入发掘,从而为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人性化德育;隐性德育;生命教育实践
  [作者简介]金绪泽,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王瑞月,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级研究生
  
  一、人性化德育的涵义
  马克思在不同时间对人性做了三种不同的重要阐释。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1]在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在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3]人类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生产劳动都是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这种生产劳动应当是自由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能动的、全面的,所有违背这一根本属性的生产都是非人道的。
  人性化反映在教育上,相应要求实施人性化教育。人性化教育通常指抛开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或学说。它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完成,还要在学生成人的道路上给学生提供一种生存理念、生存态度,提供一种对人生、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及对真理的正确探求,它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为此,人性化教育逐渐被提上日程并受到广大师生欢迎。然而,如何更好地实施人性化教育,笔者从教育哲学角度出发,认为人性化教育就是在体现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规律,从视学生为完整意义的生命出发,关注人的生命意义及其价值提升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人文关怀的教育。
  德育工作中出现伪圣化、抽象化、工具化和功利化等弊端的原因,在于德育人性的缺失。笔者从人学角度对人性化德育进行如下概括:人性化德育,是在遵从人的属性的层面上,从人之为人的角度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尤其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因此,人性化德育就是要把人当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充分了解人的心理需求,最大程度地关注每个人的需求,以一种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关注每个个体生命的成长过程,从根本上做到对人性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
  二、人性化德育的要素、特征和功能
  德育,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因此,在教育人性化思潮中,对人性化德育的要素、特征、功能及其关系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从人性化德育的要素来看,它主要包涵人性化的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思想教育、人性化的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人性化的政治教育指的是在充分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前提下,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所进行的充满人文情怀的,意在唤起人的情感共鸣并影响人的政治立场的教育;人性化的思想教育是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以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为主要内容的,提高受教育者思想认识水平的教育;人性化的道德教育就是在德育的过程中,把人当作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充分了解人的心性需求,最大程度地关注每个人的利益,从根本上做到对人性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人性教育是对个体的人身权、自由权、生命观、生活观、价值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教育等。这四方面的教育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正确地认识各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德育目标、提出合理的德育理念、选择科学的德育方法。
  其次,就人性化德育的特征来说,人性化德育与传统德育的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它在德育目标、原则、方法、内容上始终围绕“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逻辑起点。在德育目标的实现上,它注重个性发展,尊重人的个体性与多样性、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在原则上强调人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的实现及生命的平等;在方法上注重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内容上提倡生命平等、共生共存、和谐相处等。
  最后,是对人性化德育的功能分析。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科学德育理念的形成、有效德育实践的践行。学校人性化德育的功能主要包括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三类。[4]人性化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的是德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结果;人性化德育的个体功能指的是德育对受教育者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实际影响;人性化德育的教育功能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5]人性化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注重的是德育效果,而非德育内容,它注重的是在教人成人的过程中,对智育、体育、美育发生的实际影响。人性化德育的个体功能为人性化德育的本质,也是人性化德育的最高境界。德育若要达到其自身功能效用的最大发挥,就要在尊重人的本性的基础上,确立人的本性具有存在论意义上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三、人性化德育路径探寻
  人性化德育是新世纪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应然产物,也是未来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趋势。如何适时抓住这一契机,选择合理的人性化德育的实施路径十分必要。
  1、实施前提:以生为本,加强素质教育
  以人为本是教育目的之旨归。反映在德育上,则要以学生为本,只有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在德育工作中不偏离目标和主旨。尊重每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传统的枯燥的德育,充满活力和人情味,让受教育者感受到爱的温馨,体验到责任的力量,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使德育这项艰难的工作转变为活力四射、激情洋溢的神圣事业。
  素质教育能使教育者意识到“要把教育和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和人的自由联系起来,和人的尊严联系起来,和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使教育不只是人获得生存技能的一种途径,而且还能成为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6]素质教育落实好了,人性化德育自然也会顺利进行。因此,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是人性化德育实施的前提。
  2、强化手段:实施隐性德育
  隐性德育是使学生无意识地获取教育性经验,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并以一种掩蔽德育意图、手段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在隐性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将‘有意识的德育信息’潜隐于学生喜欢的活动和环境中,‘悄无声息’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陶冶、规范和激励,使学生无意识地作出自主性反应,从而获得教育性经验,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7]
  实施隐性德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创设良好的班风、校风、优化校园环境,从外观上影响学生;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及自身作风的影响,从内隐上感染学生;教学过程中注重“产婆术”教学手段,在课堂显性教学中加入情感教学,以情感渗透法启发学
  生道德情感;创设良好情景,借助学校生活的一切资源、载体运用暗示法开展德育,并不被学生识破诱导的“企图”等。隐性德育的纳入,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教育的“人性”,由此,隱性德育是强化人性化德育的有效手段,体现着德育的人性化。
  3.有效途径:开设“生命教育”课
  “生命教育”课的开设,是学生生活和发展需求
  的产物。它教育人们爱护一草一木,重视生命的存在,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对自己、对集体、对国家负责。只有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作为一个完整生命的价值,才能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才能创造和谐教育、和谐社会。通过生命教育,使教育者明白每个受教育者都是有鲜活生命、有自身价值、有独特人格的个体。只有从尊重生命出发,懂得每一个生命的意义,才会更好地尊重学生,落实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一些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的实践证明,它是促进人性化德育有效进展的前提,是探索人性化德育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4.检验标尺: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生命教育实践就是将认知结构中的德育知识通过实践检验,从而更大程度地获取德育知识、提升生命质量、发掘生命意义、体味生命真谛。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使其在实践中正确认识自我、感悟生命、体验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使其在实践中学会负责、善于负责、积极乐观,使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道德观,从而加深生命意义的理解,提升生命质量。人性化德育实施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对人之为人的认识,而这一认识通过实践可以获得认识上的新突破。
  
   ————————
  参考文献:
  [1] [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5]檀传宝.德育功能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1999,(5)
  [6]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 李月玺.学校隐性德育实施的理论基础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3).
  责任编辑/李书华
其他文献
上海营邑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具有乙级城乡规划资质、乙级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丙级土地规划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是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
[摘 要]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把学生幸福与德性发展有机结合,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本文提出,幸福是一种具有客观性的主观存在,这一特性决定了幸福感是可培养的;“关爱”兼有德性与幸福品质的属性,为德育实现学生幸福与德性发展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可能;在德育实践中,通过实施幸福教育与德性教育相结合的德育策略,完全可以实现令学生幸福的德育。  [关 键 词] 幸福;德性;关爱  [作者简介] 冯光,浙江嘉兴学院思
[摘要] 陶行知训育方法是其生活德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要落到实处,关键还是要看其采用的方法是否合适、是否有效。在训育方法方面,陶行知有其独到之处,包括教训合一法、教学做合一法、小事大做法、集体生活教育法以及兴趣教育法等。这些方法对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 键 词] 训育;方法;生活  [作者简介] 何增光,湛江师范学院思政部教授,博士    陶行知的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温家宝总理2011年8月28日在河北省张北县农村教师大会上讲话时,再次强调要“造就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办好农村教育的重要举措,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温总理的讲话,句句实在,高瞻远瞩,不仅对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意义重大,而且对促进农村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意义
[摘要]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应当为学生人生的幸福奠基。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教育观是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幸福缺失的理论根源,课程评价是让学生幸福缺失的主要现实因素。优化课程实施应从如下四个角度入手:重塑课程目标,变革教学策略,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评价内容。  [关 键 词] 幸福;教学策略;课程目标;课程资源  [作者简介] 牛文明,陕西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    幸福是人类一切生活的最终目的
所谓“管”,指的是为了让犯错误的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养成良好习惯,教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的行为。而当前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笔者曾对自己所在地区的12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教师都觉得现在的学生“不好管”,尤其是初中学段表现最为突出。  在学校生活中,常听老师们这样议论:    甲:××太不好管了!  乙:不好管就少管!别给自己找麻烦!  丙:管不了就
根据一些人的观点,品德已经死了。在他们看来,依据就在于,我们都在说学生的品德不仅失败了,而且事实上由于各种原因这是注定要失败的。他们把这个结论部分归因于20世纪20年代以来
陶行知先生认为,德育本应源于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是构建德育大厦的基石,道德教育只有与生活完全融为一体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现实生活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生
2011年9月9日,《人民日报》全文刊发了温家宝总理的署名文章《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这是温家宝总理在第27个教师节前夕,到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慰问教师、考察农村教育时所作的报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幸与张家口的1000多名教师共同聆听了总理的教导,亲自感受了总理对教育的理解之深、对农村的关注之重和对教师的关爱之情。  早在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就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特别强调
编者按“道德观察”是本刊关于德育事件和热难点的带有评论性质的栏目,充满思想性和批判性。从本期起,我们邀请洞察力强、思想有锋芒、文笔犀利的知名专家在本栏目下冠名开设专栏,随当期主题发表真知灼见。首先邀请的是原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研究员,相信他的声音能引起广大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中国,礼仪之邦。“不学礼,无以立。”一句《论语》承达千年,源远流长,当然也流淌在教育的血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