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会“偷懒”的语文老师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601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教师越“懒”越好,这样才能教出活学生、能学生、勤学生。所以教师要学会“偷懒”,但要有目的的“偷懒”,有计划的“偷懒”,要“懒”的合理,“懒”的有方,“懒”的有效。这样,不但能把自己从烦琐的事物中解脱出来,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任务,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一、学生能做的老师不做——会“偷懒”
  魏书生上课有三不讲:“凡是学生会的,不讲;凡是学生查找资料后能学会的,不讲;凡是班干部能教会的,不讲。”和我们自己一对比,才觉得我们真是太“勤奋”了,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可学生回报我们的大多时候好像都是“呵欠连天”“蒙眬睡眼”。我们何不走出“保姆”角色,向魏书生老师学习一下呢?
  比如语文课文的背诵,家庭作业的检查,只要选拔出几个小助手,让他们去做,赋予一定的权力,他们一定比老师还认真。作文的批阅总是一项高耗低效的工作,其实不光老师可以评改,还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评改。可以先找一两篇作文带领全班同学集体讲评、由易到难,教给他们评阅方法,批阅要求;然后由小组集体评改,并讲明批改的大致规则,如何入手改,重点放哪里等。学生批阅别人的作文,因为能亲自参与,所以比起听老师讲评作文收益更大。而这样做,不仅能学习他人写作的长处,从中摸索出好的写作思路,而且能解放老师繁重的劳动,老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单独指导,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学生会想的老师不想——善“示弱”
  示弱并不是害怕,而是强调不要以强势的面孔对学生,要善于隐藏自己的优势,让弱势的学生产生认同感。只有教师搭台,让学生唱戏,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敢想敢为,勇于创新,拓宽视野,提高素养。
  学完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脉络,更深入理解课文,我布置学生分组表演课本剧,学生当时就表现出了为难之色。我便把早已构思好的表演方案在教学的7班做了简要“示范”,而另外的一个班(1班)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安排便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并鼓励他们大胆创新。经过一周的准备,终于登台了。看,1班的同学早已跃跃欲试,有的组竟然精心准备了道具:纸杯和纸板合成的帽子,侍女的日月扇(笤帚),镜子(黑板画),长袍(大人衣服)。表演时不但能紧扣文本,而且融合当代流行用语,并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表现,将齐王的威严、邹忌的理智、妻的从容、妾的胆小、客的奉承夸张地表现了出来。同时,还增加了旁白及侍女、太监等文中没有的人物活动。看他们的表演,俨然是一场古装剧的拍摄现场,因此也得到了同学们极高的评价。我想,7班有我事先的“示范”,肯定表演的比1班要好。可结果却让我很是意外,7班同学不仅没有道具,有的同学竟然连台词都没有记下,磕磕巴巴,引来一阵哄笑,让我非常失望。课后细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别,就是因为我给7班同学的表演画了“圈”,束缚了他们的思想。而为了迎合老师,他们也只能在这个“圈”内谨慎的“小打小闹”机械表演。看来,适当的“示弱”,反而能收获更大的惊喜。三、学生能说的老师不说——巧“踢球”
  谁是学习的主角?谁是课堂的主演?是学生。新课改的课堂里,不需要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展现自己的魅力,而应该放下为师的尊严和高高在上的姿态,走下讲台,亲近学生,为他们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的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在9年级诗词归纳复习时,班里的同学问我:“老师,李白和杜甫处在同一时代,年龄相差不大,为什么诗风却迥然不同呢?”这个问题的确有难度,教科书上也没有提到,而我了解的也不是很全面。于是我诚恳地告诉他须要去寻找答案,并让同学们结合学过的诗歌再回家去查一查资料。第二天上课真是出乎意料,许多同学都查找了资料,而一位同学更是从两位诗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特点等方面条理清楚的一一为同学们做了详细分析。另一位同学还以诗歌作对比,区分了两位诗人诗风的不同。试想如果当时我把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匆匆讲给学生,肯定不会有今天的精彩和学习效果。在进行名著综合训练时,有一道题让学生把“斗杀西门庆”“景阳冈打虎”“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按时间先后排出顺序。到底如何排序出现了分歧意见,我笑而不语。有位同学建议让班里的几个“水浒迷”给大家讲讲,不想“水浒迷”一张嘴就停不下来,复习课早已成为“说书堂”,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一节课只能眼睁睁地被“霸占”去了。
  “教”是为了“不教”,语文课堂里,巧妙的“偷懒”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演绎出了无法预约的精彩。但要强调的是这种“偷懒”,必须建立在对教材、教法和学生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学生的口味调制出适合学生的“大餐”,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是情感熏陶、思维启迪、审美建构的动态过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用诗情画意构成语文教学的血脉,贯穿于语文课堂的始终。本文以《背影》(苏教版八下)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诗情画意。  一、情境导入,营造艺术氛围  教师在导入环节,创设诗情画意的情境,为学生营造典雅的艺术氛围。语文课的导入语不需要长篇累牍,这样反而会喧宾夺主,冲淡课堂效果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2.咀嚼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词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珍珠,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每一首词都有其特有的韵味。一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尽显幼安少女时的娇羞之态;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尽展东坡豪迈志气。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这首词
为进一步明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分类,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现有的主要分类方式,运用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提出
糙米富合营养,但是直接蒸煮食用口感差,不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该文研究了冻融处理对糙米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经过-23℃冷冻1h,再40℃解冻30min,如此循环3次冻融处理,可
据美国《教育新闻网》报道,一份发表在《战略组织》杂志上题为“幼儿园成为新的一年级了吗”的报告显示,长期被视作孩子们玩耍、合作、交往场所的幼儿园如今正日益学术化。报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学校首要目标。第二课堂教育是高等学校育人的重要环节,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
历时多年,备受国人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子商务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也即是说,在我国磅礴发
《明天不封阳台》是苏教版8年级上册“人与环境”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以作者对明天“要不要封阳台”的态度转变为叙事线索,即从决定“封阳台”,到犹豫“封不封”,再到暂时“先不封”,最后决定“明天不封阳台”。这是一条明线,也是学生一望而知的。再仔细研读,究其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却发现其中潜藏着一条情感变化的暗线,即作者所说的——“我的那一片恬淡而和谐的思绪”。在探寻作者思绪流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作者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也需要将原有陈旧的教学观念,模式,评价等等方面进行创新改善,要能够针对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积极思考对策。以创新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