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效朗读训练之我见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优化朗读教学,提高朗读的有效性,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课堂扎实、有效。
  关键词:有效朗读;训练
  《语文课标》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也深入人心。朗读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手段。因此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这种技术的训练,他科教学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膀上。”我认为朗读训练的实效性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朗读训练关键是培养阅读兴趣
  最近我听了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公开课——《燕子妈妈笑了》第二课时。《燕子妈妈笑了》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两节课的设计完全不同。一位老师在教学理解课文这个环节时提出:小燕子每次都看到了什么?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学生自读勾画后汇报时,老师不放心又让学生把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三次对话完全拆开来。
  师:燕子妈妈第一次提出了什么问题?用笔勾画出来。(生汇报后指导朗读)
  师:小燕子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用笔勾画出来。(生汇报后指导朗读)
  就这样依次问了六次,学生勾画了六次回答了六次。当学生第一次勾画时积极性较高,但后来就不耐烦了,结果延堂五分钟。
  第二位老师在教学理解课文这个环节时提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有几次对话?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找一找。(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二三)。
  师:第一次对话在哪几自然段?(生汇报后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师: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请两组同学读出来。(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师:每一次小燕子发现了什么呢?(学生汇报,师出示多媒体图片,形象比较。)
  接下来分角色朗读,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争着要读,乐此不疲。《语文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有了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上例中第一位老师把对话完全拆分开,使原本趣味很浓的课文变得索然无味。第二位老师指导朗读,通过创设感情朗读的情境,让学生融入角色之中,在创设的情境中悟读。学生间合作探究,自读自悟,加上教师适当地点拨、指导,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力,读好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对话,获得成功的体验使感情更投入,阅读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二、朗读训练注重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抓课题中的关键词训练
  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弄明白“神圣”的意思是什么,然后交流“土地上的什么是神圣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引发思考。课结束时再读课题,比较课前与课后有什么不同感受。
  《钓鱼的启示》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在体验中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时,让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如果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心情会怎样?”用第一人称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使学生情感在朗读体验中与主人公产生了共鸣。紧扣课题关键词步步深入,让“读”不停留在同一层次,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2.抓文中重点词句训练
  《小胖墩和小嘎子摔跤》这篇课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极为细致,文中对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得很细致。学生体会“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推、拉、拽、顶”等动作,因为通过观看影片已有一定的感知,我就请两位同学来演一演,请同学从他们的动作神态这方面去评价。通过表演、评价、揣摩人物心理活动,了解小嘎子顽皮、机灵、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动词对反映人物形象的作用。使学生再次接近主人公,提高阅读能力。
  3.抓文中重点语段训练
  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我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描写李大钊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交流、朗读。在交流李大钊同志被捕时,为了让学生弄清他处境危险,我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体会出“我”的惊慌,敌人的凶残,李大钊的沉着,领悟革命者沉着镇定、从容不迫的英雄气概。抓住重点语段读中悟情,质疑导思,教师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再次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使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现了语文课的特点,使朗读训练扎实有效。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的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体会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只有经过反复朗读,学生会把眼前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感情,从而更好的体会文章的含义,语句的优美,思想的深刻,更好的受到文章的感染熏陶,激发强烈爱憎感情,达到文道统一。因此,通过有效朗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习惯,是语文老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主题。
  参考文献:
  [1]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开明出版社1998年版
  [2]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3]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小学语文》
  [5]《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其他文献
摘 要:《好了歌》是《红楼梦》中经典诗词,表现了作者现实主义和宗教思想。诗歌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和失望,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今天要介绍一下《好了歌》的两种英译本。  关键词:《好了歌》 ;英译本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末了。  杨宪益译文:ALL GOOD THINGS MUST END  All men long to be immo
编者按rn2004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召开了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九月九日市府办公厅以“沪府办[2004]45号”文发出正式通知,明确“已经市政府同意”,要求认真贯彻执
摘要: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落实好文化惠民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真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本文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特点与作用的重要性谈起,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相关措施,期望通过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奋斗,进一步发展基层群众文化,深入推动文化惠民工作。  关键词:文化建设 文化惠民 群众 文化素质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Herp的相互作用蛋白。构建编码Herp的基因HERPUD1真核表达载体HERPUD1plexA,应用MATCHMAKERLexA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胎脑cDNA文库,获得的阳性克隆的
西藏拉萨“3·14事件”发生后,英、美、德、法等国的媒体做了大量报道,其中有些因基本事实错误或观点严重辱华,引起我国政府和公众的强烈批评、质疑。本文以金融时报为个案,
石油企业建筑物墙体由于受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承载力不足等多方面因素作用而产生裂缝,其中温度应力作用导致墙体出现裂缝的现象最为普遍,且多发生在结构顶部墙体、女
南昌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在组建形式上是符合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的,在具体做法上则存在明显的法人治理结构与产权关系不对称、行政意识取代了产权权益、职位
学生在写作中最困难最无奈的问题,就是写什么的问题,不管你什么时候问起作文的困难,学生都说“没的写”。 这正是人文性不足造成的缺陷。写什么,主要涉及到材料的选择和主题的确立上,主题的确立又体现在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能力上。也就是说,储备材料,分析材料,确立主题,是解决学生写作困难的主要措施。读写结合中加强人文性非常必要。  材料是第一个问题。一方面,学生写作没材料;另一方面,我们读过的大量文章不被重视,
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着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局”。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在近代中国精英分子的主导下,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产生了近代中国众多的思潮,打破了传统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