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赋予学校的重要使命是立德树人,各学科要紧紧围绕这一要求实施道德教育。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之外,更应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正确引领的过程中完善学生人格,让其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好少年,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爱国情怀;审美情操;环保意识;学习品质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五育并举”的领头羊,“德育为先”更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学科教材的编写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准确的学科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习惯,锻炼坚强的意志品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四有”好公民。在各科教学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能与宇宙自然相沟通,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通古博今。因此,数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只是体现在思维的开发与拓展,更重要的体现是它能把思维技能训练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勇于探究的情操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的同时,让学生学会爱祖国、爱集体、团结互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借助教材中的现有资源,对学生渗透道德教育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旁征博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传承。“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是一百多年前,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在旦夕,人民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梁启超为激励无数爱国青年而写下的。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时刻,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国。我们等待、蓄力、苦修内功,我们沉稳大气、临危不乱,实事求是地展现大国担当。繁荣富强的今天,爱国教育更应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长河中数学有着伟大成就,涌现出一大批严谨求真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他们的研究成果、科学精神以及智慧结晶,正是实施爱国教育的重要元素。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一段距离,教育的责任,不在别人,还是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身上。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恰当地渗透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增强爱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方向,教学时需要借助指南针帮助学生理解方向的命名,以此为契机,课前,笔者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指南针的历史材料,课内进行集体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迫不及待地与大家分享,从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司南,到古代罗盘,再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航海、测量、军事、日常生活上都有广泛应用的指南针等等内容作了一一介绍。丰富的历史知识,不但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了数学的价值,还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了民族自豪感。
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利用太阳照射的影子计时)、铜漏壶(利用滴水计时),使学生在了解计时工具的同时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在教学《认识年月日》时,向学生介绍“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制订的一种用来指引农务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久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的成果。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与学习,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的兴趣,又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妙用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马克思认为,“美是人的内在力量的感性体现。”人类对美的体验,有着丰富道德内涵。一般地,美大多数会出现在诗词歌赋、青山绿水中,然而,数学王国中也蕴含着数学之美,这种数学美是内敛的,理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提炼教材中的美学成分,把抽象的数学内涵不失时机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爱好与兴趣,激发创造力,养成严密谨慎的思维好习惯。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发现和感悟对称美,笔者呈现了大量的植物、动物、建筑物等实物及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对称现象;接着,让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在自主创造中进一步理解对称的含义;最后,介绍我国民间的剪纸艺术,让学生在欣赏剪纸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艺术美、数学美,感受数学的宽度与广度。
再如,教學《莫比乌斯带》时,让学生沿着莫比乌斯带的中心线画线,从任意一个中心线上的点开始,墨迹会沿着纸面一直移动,不会超越莫比乌斯带纸面的边缘,直到返回到起点为止,正反两面的中心线也会留下印记。此外,如果沿着画好的中心线剪开,莫比乌斯带会变成一个扭曲的更厉害的大环。这么有趣的实践操作,学生兴趣盎然,不但真切体验到数学的神奇美,还培养了学生正确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获得创造美的技巧,养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展现生意盎然的精神面貌。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的日趋恶化,已经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把环保纳入教育的课题,从小学生抓起,提高全民的素质。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其中也不乏讲文明、爱环境的丰富材料,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熏陶,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肩负保护环境的使命。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8和9》时,教材呈现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境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了解8和9的基数意义,初步感受它们之间的联系。图中,优美的环境,争芳斗艳的鲜花,积极的师生劳动场景,构建成了一幅和谐幸福的水彩画,此时此刻,进行爱护一草一木,保护公共设施,不随地乱扔垃圾杂物等环保教育,自然而然地发挥着其育人功能,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此外,各年级教材中的一些课后练习,如:
这些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但教师也可以恰当地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垃圾分类”“净化空气”“大气污染”等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从而加强环保意识,达到育人的效果。
四、巧用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其中,如何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品质,成为了课堂教学中德育的重要一环。数学知识思维性强,乏味、枯燥,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这样不利于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锻炼意志。数学家渡利亚指出:困难和问题属于同一概念,没有困难,也就没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生突破难点的同时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努力去克服困难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年月日》时,课前了解到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但都是零碎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地方。而为了让学生系统理解年月日的编排规律,课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利用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年历卡,自己统计和观察后,解决问题,接着借助小组的力量,在交流讨论中,发现规律。学生经历了一个积极主动的、活跃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欣赏自己和同学的愉悦情感体验,在自主学习中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了畏难情绪,树立了能学好的信心。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爱学、乐学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立德树人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与分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新课改理念,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优良个性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婷.浅谈小学数学课程中德育资源的渗透[J].科教文汇,2016(6).
[2]韩雪怡.数学课堂上的环保教育、教育教学论坛[M].北教育出版社,2011.
[3]向昌祥.浅谈数学课堂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9).
【关键词】爱国情怀;审美情操;环保意识;学习品质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五育并举”的领头羊,“德育为先”更成为了学校教育的“指挥棒”。学科教材的编写是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准确的学科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习惯,锻炼坚强的意志品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四有”好公民。在各科教学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能与宇宙自然相沟通,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通古博今。因此,数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只是体现在思维的开发与拓展,更重要的体现是它能把思维技能训练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勇于探究的情操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的同时,让学生学会爱祖国、爱集体、团结互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借助教材中的现有资源,对学生渗透道德教育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旁征博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传承。“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是一百多年前,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在旦夕,人民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梁启超为激励无数爱国青年而写下的。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时刻,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国。我们等待、蓄力、苦修内功,我们沉稳大气、临危不乱,实事求是地展现大国担当。繁荣富强的今天,爱国教育更应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长河中数学有着伟大成就,涌现出一大批严谨求真的数学家和教育家,他们的研究成果、科学精神以及智慧结晶,正是实施爱国教育的重要元素。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一段距离,教育的责任,不在别人,还是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身上。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恰当地渗透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增强爱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方向,教学时需要借助指南针帮助学生理解方向的命名,以此为契机,课前,笔者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指南针的历史材料,课内进行集体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迫不及待地与大家分享,从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司南,到古代罗盘,再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航海、测量、军事、日常生活上都有广泛应用的指南针等等内容作了一一介绍。丰富的历史知识,不但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了数学的价值,还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了民族自豪感。
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利用太阳照射的影子计时)、铜漏壶(利用滴水计时),使学生在了解计时工具的同时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在教学《认识年月日》时,向学生介绍“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制订的一种用来指引农务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久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的成果。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与学习,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的兴趣,又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心灵,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妙用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马克思认为,“美是人的内在力量的感性体现。”人类对美的体验,有着丰富道德内涵。一般地,美大多数会出现在诗词歌赋、青山绿水中,然而,数学王国中也蕴含着数学之美,这种数学美是内敛的,理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提炼教材中的美学成分,把抽象的数学内涵不失时机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爱好与兴趣,激发创造力,养成严密谨慎的思维好习惯。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时,为了让学生发现和感悟对称美,笔者呈现了大量的植物、动物、建筑物等实物及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对称现象;接着,让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在自主创造中进一步理解对称的含义;最后,介绍我国民间的剪纸艺术,让学生在欣赏剪纸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艺术美、数学美,感受数学的宽度与广度。
再如,教學《莫比乌斯带》时,让学生沿着莫比乌斯带的中心线画线,从任意一个中心线上的点开始,墨迹会沿着纸面一直移动,不会超越莫比乌斯带纸面的边缘,直到返回到起点为止,正反两面的中心线也会留下印记。此外,如果沿着画好的中心线剪开,莫比乌斯带会变成一个扭曲的更厉害的大环。这么有趣的实践操作,学生兴趣盎然,不但真切体验到数学的神奇美,还培养了学生正确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获得创造美的技巧,养成高尚的思想情操,展现生意盎然的精神面貌。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的日趋恶化,已经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把环保纳入教育的课题,从小学生抓起,提高全民的素质。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其中也不乏讲文明、爱环境的丰富材料,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熏陶,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肩负保护环境的使命。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8和9》时,教材呈现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境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了解8和9的基数意义,初步感受它们之间的联系。图中,优美的环境,争芳斗艳的鲜花,积极的师生劳动场景,构建成了一幅和谐幸福的水彩画,此时此刻,进行爱护一草一木,保护公共设施,不随地乱扔垃圾杂物等环保教育,自然而然地发挥着其育人功能,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此外,各年级教材中的一些课后练习,如:
这些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但教师也可以恰当地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垃圾分类”“净化空气”“大气污染”等思想教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从而加强环保意识,达到育人的效果。
四、巧用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态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之中。其中,如何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品质,成为了课堂教学中德育的重要一环。数学知识思维性强,乏味、枯燥,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这样不利于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锻炼意志。数学家渡利亚指出:困难和问题属于同一概念,没有困难,也就没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生突破难点的同时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努力去克服困难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年月日》时,课前了解到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但都是零碎的、模糊的,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地方。而为了让学生系统理解年月日的编排规律,课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利用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年历卡,自己统计和观察后,解决问题,接着借助小组的力量,在交流讨论中,发现规律。学生经历了一个积极主动的、活跃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欣赏自己和同学的愉悦情感体验,在自主学习中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了畏难情绪,树立了能学好的信心。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爱学、乐学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更是立德树人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与分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中的德育因素,贯穿新课改理念,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优良个性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婷.浅谈小学数学课程中德育资源的渗透[J].科教文汇,2016(6).
[2]韩雪怡.数学课堂上的环保教育、教育教学论坛[M].北教育出版社,2011.
[3]向昌祥.浅谈数学课堂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