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生态”是一种存在于民间原始的形态。数学教学提倡“简约的教学方式”,还原课堂的“原生态”。新课程改革出来后很多教师流于表面形式,我认为要洗去新课程表面的铅华,以真实的面容来面对,提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只有原汁原味,才能品出教学中的酸、甜、苦、辣。
一、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只有在静心等待中才能听到,而在这节课中我似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上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后布置了三个字的作业:画、说、找。检查了前两项作业,学生完成得还不错。第三项作业: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教室里渐渐热闹了,小成说:“球的每个面都是圆形。”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暗喜。这是昨天上课没有来得及讨论的问题,于是,我让小成又大声重复了刚才的话,马上有孩子开始反对了,“不是,不是。”“为什么呢?”此刻,孩子们又停住了,想不出理由。我从讲台下捧出一个球,小杰很快举了手,“球有个圆肚子,圆形没有。”“圆形是平平的,只有一面。”小然接着说。稍后,我拿出教具球,切开,出现了圆形的切面,这个切开的过程,我想会给孩子们留下很深的印记。我喜欢今天这样的课堂教学,爱因斯坦曾说,“就是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而我只想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快乐数学”的印记。接着我又搬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摆在一起,让孩子们观察、思考。“为什么用球印不出圆形呢?”比较之后,有孩子发现球是鼓鼓的,球没有平平的面。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都有平平的面。在孩子们的心里,又一次感受了平面图形的特点。
这是等来的精彩,当问题有孩子提出,又有师生共同解决,这是多么自然的课堂。还真的能听到这些“小花朵”开放的声音。
二、美丽的“错”
人生自古谁无“错”。曾听过华应龙校长在关于“融错”的讲座中说:“真实的课堂因错误而美丽。”的确如此,课堂中的错误是我们“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贵资源。反思自己的课堂,对于错误,也许因为有人听课,我们遮遮掩掩地堵回去;也许因为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轻描淡写地溜过去。我们只表扬对的,我们只告知对的。我们没有正确地面对错误,我们没有大胆地留住错误。
其实我们错过的是多么宝贵的一份财富,一份难得的自然流露出的真实。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孩子们的差错,往往会错失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因为低年级的数学知识,在成人的眼里,是多么简单的知识,可是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任何简单的东西都是一个新的面孔。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100以内的数》这一单元时,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这节课的任务之一是使孩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数数,从1数到100,再从100数到1。孩子们知道这个任务后立即做出 “太简单了”的反应,其实,我的心里也感觉这个任务对于现在家庭教育都比较好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件难事儿。而且有前面对于数的组成的铺垫。所以在让孩子们数数接龙时,小静在59后面数出的是40,我只是简单地纠正了一下,并没有帮助她分析数错误的原因。到下节课做练习时,例如66、67、68、( )、( )、( )、( )的题目,小静几乎全军覆没,无从下手。这时我才知道小静是真的不会数数。认真分析了她的作业后,知道她是几十九后面不知道是多少。于是,我想到了用借助小棒的方法,边数边演示,几次练习后孩子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顺序和规律。我看到孩子紧缩的眉头展开了,也许这几天孩子一直都在烦恼,自己不会数数,老师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呢?可见真不应该放弃孩子的任何一个差错。
让孩子犯错!“出错是孩子们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错是老师的义务。”新课程也提出“学生学习的不是文本课程,而是体验课程”。让学生经历真实的知识形成的过程,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堂中错误。作为老师,在“容错”之后,要能够“融错”,让学生从差错中学习,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追根溯源”“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给学生犯错的空间,也给学生犯错的勇气,“融错”让学生大胆地表述出自己的错。珍惜学生的“原生态”,打造课堂教学的“原生态”。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具有大胆融错的勇气和信心。坦然接受错误,正确面对错误,理智融化错误。让“差错”美丽起来。
“原生态”的课堂是美丽的,“原生态”的孩子也是美丽的。老师应该是创造和保存这种美丽的使者,和他们一起美丽!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中心小学)
一、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只有在静心等待中才能听到,而在这节课中我似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上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后布置了三个字的作业:画、说、找。检查了前两项作业,学生完成得还不错。第三项作业: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教室里渐渐热闹了,小成说:“球的每个面都是圆形。”听到这句话时,我心里暗喜。这是昨天上课没有来得及讨论的问题,于是,我让小成又大声重复了刚才的话,马上有孩子开始反对了,“不是,不是。”“为什么呢?”此刻,孩子们又停住了,想不出理由。我从讲台下捧出一个球,小杰很快举了手,“球有个圆肚子,圆形没有。”“圆形是平平的,只有一面。”小然接着说。稍后,我拿出教具球,切开,出现了圆形的切面,这个切开的过程,我想会给孩子们留下很深的印记。我喜欢今天这样的课堂教学,爱因斯坦曾说,“就是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而我只想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快乐数学”的印记。接着我又搬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摆在一起,让孩子们观察、思考。“为什么用球印不出圆形呢?”比较之后,有孩子发现球是鼓鼓的,球没有平平的面。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都有平平的面。在孩子们的心里,又一次感受了平面图形的特点。
这是等来的精彩,当问题有孩子提出,又有师生共同解决,这是多么自然的课堂。还真的能听到这些“小花朵”开放的声音。
二、美丽的“错”
人生自古谁无“错”。曾听过华应龙校长在关于“融错”的讲座中说:“真实的课堂因错误而美丽。”的确如此,课堂中的错误是我们“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贵资源。反思自己的课堂,对于错误,也许因为有人听课,我们遮遮掩掩地堵回去;也许因为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我们轻描淡写地溜过去。我们只表扬对的,我们只告知对的。我们没有正确地面对错误,我们没有大胆地留住错误。
其实我们错过的是多么宝贵的一份财富,一份难得的自然流露出的真实。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容易忽视孩子们的差错,往往会错失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因为低年级的数学知识,在成人的眼里,是多么简单的知识,可是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任何简单的东西都是一个新的面孔。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100以内的数》这一单元时,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这节课的任务之一是使孩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数数,从1数到100,再从100数到1。孩子们知道这个任务后立即做出 “太简单了”的反应,其实,我的心里也感觉这个任务对于现在家庭教育都比较好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件难事儿。而且有前面对于数的组成的铺垫。所以在让孩子们数数接龙时,小静在59后面数出的是40,我只是简单地纠正了一下,并没有帮助她分析数错误的原因。到下节课做练习时,例如66、67、68、( )、( )、( )、( )的题目,小静几乎全军覆没,无从下手。这时我才知道小静是真的不会数数。认真分析了她的作业后,知道她是几十九后面不知道是多少。于是,我想到了用借助小棒的方法,边数边演示,几次练习后孩子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顺序和规律。我看到孩子紧缩的眉头展开了,也许这几天孩子一直都在烦恼,自己不会数数,老师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呢?可见真不应该放弃孩子的任何一个差错。
让孩子犯错!“出错是孩子们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错是老师的义务。”新课程也提出“学生学习的不是文本课程,而是体验课程”。让学生经历真实的知识形成的过程,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在课堂中错误。作为老师,在“容错”之后,要能够“融错”,让学生从差错中学习,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追根溯源”“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给学生犯错的空间,也给学生犯错的勇气,“融错”让学生大胆地表述出自己的错。珍惜学生的“原生态”,打造课堂教学的“原生态”。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具有大胆融错的勇气和信心。坦然接受错误,正确面对错误,理智融化错误。让“差错”美丽起来。
“原生态”的课堂是美丽的,“原生态”的孩子也是美丽的。老师应该是创造和保存这种美丽的使者,和他们一起美丽!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