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方式和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选择教学策略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需要怎样体现教学策略对于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笔者以最近在校内所听的《美丽的丹顶鹤》第二自然段教学为例,谈一谈自己粗浅的思考。
《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情景交融,描绘了丹顶鹤美丽的外形和高雅的姿态,展现了冬天丹顶鹤飞往南方过冬的场景,引起学生对丹顶鹤的喜爱,使他们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丹顶鹤外形上的美,具体内容是:
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执教的青年教师首先进行教学的第一环节:请学生自读课文,并且动笔完成表格填写:
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学生能正确填写丹顶鹤的身体部位和相应的颜色,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两幅丹顶鹤的简笔画,指名两名学生到黑板前用彩色水笔进行涂色,其他学生观看是否正确。接着进行教学的第二环节:首先,让学生比较两句话:
(1)丹顶鹤头顶是红色的。
(2)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让学生体味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其次,教师出示红宝石图片和丹顶鹤头部特写图片,让学生比较相似之处。再次,让学生比较下面两句话:
(1)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2)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学生比较“鲜红”与“鲜红鲜红”两个词语在表达上的异同,引导学生说一说“ABAB”结构的词语。之后,进行第三环节教学:出示这一段课文内容的填写,引导学生试着背诵。
以上针对第二自然段的三个环节的教学,教师结合文本内容,采用表格填写的方式来理解内容,通过对比感受语言表达的好处,通过填关键词来引导背诵,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教师教学策略选择上的思考。但是,对这样的教学,笔者认为有必要作一个分析,希望引发大家共同对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效性进行积极反思。
一、 教学策略的选择须要结合文体特点
《美丽的丹顶鹤》是一篇文质兼美、含有丰富意蕴的状物小散文,教学这一类文章能否采用表格填写的方式来进行文本理解,笔者以为值得商榷。学生可以找出丹顶鹤身体各个部分的颜色,但丹顶鹤的美在哪里呢?文本所具有的美的体悟,在学生表格填写的过程中无法完全感知,甚至是对文本美的肢解。生硬地用表格填写“数据”的教学策略,让课堂变得毫无生趣,让本来最应该令学生沉浸于美的想象中的文字变得没有了生机和活力。王荣生教授曾说:把小说当小说教,把诗歌当诗歌教,把散文当散文教。从表达的特点解读教材,才能确定好的教学思路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这是我们进行文本教学时首先需要考虑的。
二、 教学策略运用须要考虑面向全体
在以上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到黑板前给简笔画涂色的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丹顶鹤外形的美,在低年级这一策略有其可取之处,但在运用时,教师只选择了两名学生上台,其余学生只是看着这两名学生完成。可以说,这一策略只是针对班级少数学生进行的教学,忽略了班级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是否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动一动手?另一方面,是否可以让这两名学生操作,而全班其他同学做他们的“指挥员”,从书本的文字中给这两名学生找依据,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当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到,语文课堂所运用的教学策略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像课堂选取表演、绘画、歌唱等方式时,应与文本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让课堂呈现浓浓的语文味。
三、 教学策略推进须要相对集中
之所以有这样的思考,主要是因为在以上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第二句话时,比较的着眼点是文中比喻句好在哪里,红宝石与丹顶鹤头顶的异同之处,鲜红鲜红与鲜红区别在哪。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这些比较,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说,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比较,让教师最初的教学意图反倒被掩盖了。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应是层层深入,渐入佳境,教师在运用比较策略时,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课堂显得散乱,教学没有层次,教学效果也就显得低下。因而,教学策略的选择要注意相对集中,不能分散的点太多,也就是要通过策略,将自己的教学意图真正达成。这就要注意体现教学的前后联系,彰显教学的逐层深入,让学生真正学懂、学透、学会,关注学习的实效。
四、 教学策略选取还须立足学情
针对这一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想说的是,在学生反复读了课文,而且这一段只有两句话的情况下,真的需要以填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背诵吗?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基本可以直接背诵出来了吧?所以这样的填空没有必要。教师在选取教学策略时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学策略也就成了走过场。这其实也在告诉我们,选择教学策略时需考虑学生的起点在哪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而不是着眼于教师的想当然。一方面,教师要对年段学生以及班级学生的真实学习力有清晰了解,另一方面,还要对课堂上学生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新情况有一定的预知,在此基础上才能选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以上,笔者从四个方面谈了课堂教学策略实效性如何得以保证的问题,当然,联系到一篇具体的课文,我们也许还会有很多新的思考和发现,只要我们真正从学生语文学习成长的角度出发,让课堂教学贴着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行走,相信我们的课堂将会实现教学策略的最优化,促成课堂教学效益的高效化。
【责任编辑:陈国庆】
《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情景交融,描绘了丹顶鹤美丽的外形和高雅的姿态,展现了冬天丹顶鹤飞往南方过冬的场景,引起学生对丹顶鹤的喜爱,使他们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丹顶鹤外形上的美,具体内容是:
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执教的青年教师首先进行教学的第一环节:请学生自读课文,并且动笔完成表格填写:
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学生能正确填写丹顶鹤的身体部位和相应的颜色,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两幅丹顶鹤的简笔画,指名两名学生到黑板前用彩色水笔进行涂色,其他学生观看是否正确。接着进行教学的第二环节:首先,让学生比较两句话:
(1)丹顶鹤头顶是红色的。
(2)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让学生体味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其次,教师出示红宝石图片和丹顶鹤头部特写图片,让学生比较相似之处。再次,让学生比较下面两句话:
(1)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2)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学生比较“鲜红”与“鲜红鲜红”两个词语在表达上的异同,引导学生说一说“ABAB”结构的词语。之后,进行第三环节教学:出示这一段课文内容的填写,引导学生试着背诵。
以上针对第二自然段的三个环节的教学,教师结合文本内容,采用表格填写的方式来理解内容,通过对比感受语言表达的好处,通过填关键词来引导背诵,从中可以明显看出教师教学策略选择上的思考。但是,对这样的教学,笔者认为有必要作一个分析,希望引发大家共同对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效性进行积极反思。
一、 教学策略的选择须要结合文体特点
《美丽的丹顶鹤》是一篇文质兼美、含有丰富意蕴的状物小散文,教学这一类文章能否采用表格填写的方式来进行文本理解,笔者以为值得商榷。学生可以找出丹顶鹤身体各个部分的颜色,但丹顶鹤的美在哪里呢?文本所具有的美的体悟,在学生表格填写的过程中无法完全感知,甚至是对文本美的肢解。生硬地用表格填写“数据”的教学策略,让课堂变得毫无生趣,让本来最应该令学生沉浸于美的想象中的文字变得没有了生机和活力。王荣生教授曾说:把小说当小说教,把诗歌当诗歌教,把散文当散文教。从表达的特点解读教材,才能确定好的教学思路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这是我们进行文本教学时首先需要考虑的。
二、 教学策略运用须要考虑面向全体
在以上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到黑板前给简笔画涂色的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丹顶鹤外形的美,在低年级这一策略有其可取之处,但在运用时,教师只选择了两名学生上台,其余学生只是看着这两名学生完成。可以说,这一策略只是针对班级少数学生进行的教学,忽略了班级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一方面,是否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动一动手?另一方面,是否可以让这两名学生操作,而全班其他同学做他们的“指挥员”,从书本的文字中给这两名学生找依据,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当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到,语文课堂所运用的教学策略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像课堂选取表演、绘画、歌唱等方式时,应与文本的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让课堂呈现浓浓的语文味。
三、 教学策略推进须要相对集中
之所以有这样的思考,主要是因为在以上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第二句话时,比较的着眼点是文中比喻句好在哪里,红宝石与丹顶鹤头顶的异同之处,鲜红鲜红与鲜红区别在哪。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这些比较,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说,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比较,让教师最初的教学意图反倒被掩盖了。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应是层层深入,渐入佳境,教师在运用比较策略时,恰恰忽略了这一点,课堂显得散乱,教学没有层次,教学效果也就显得低下。因而,教学策略的选择要注意相对集中,不能分散的点太多,也就是要通过策略,将自己的教学意图真正达成。这就要注意体现教学的前后联系,彰显教学的逐层深入,让学生真正学懂、学透、学会,关注学习的实效。
四、 教学策略选取还须立足学情
针对这一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想说的是,在学生反复读了课文,而且这一段只有两句话的情况下,真的需要以填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背诵吗?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基本可以直接背诵出来了吧?所以这样的填空没有必要。教师在选取教学策略时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实际,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学策略也就成了走过场。这其实也在告诉我们,选择教学策略时需考虑学生的起点在哪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而不是着眼于教师的想当然。一方面,教师要对年段学生以及班级学生的真实学习力有清晰了解,另一方面,还要对课堂上学生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新情况有一定的预知,在此基础上才能选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以上,笔者从四个方面谈了课堂教学策略实效性如何得以保证的问题,当然,联系到一篇具体的课文,我们也许还会有很多新的思考和发现,只要我们真正从学生语文学习成长的角度出发,让课堂教学贴着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行走,相信我们的课堂将会实现教学策略的最优化,促成课堂教学效益的高效化。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