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题记:1851年首届世博会伦敦万国博览会上,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荣记湖丝”参展并一举获得金奖;清末维新派先驱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首次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 那时一缕缕飘逸的精灵—— 从遥远的东方飘啊飘, 飘过了辽阔的欧亚大陆, 飘过了长长的英吉利海峡, 飘到了伦敦街边。 “丝来咯,丝来咯”, 一句句九个声调的叫卖声, 那样的高亢, 那樣的动听。 从此, 英格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1851年首届世博会伦敦万国博览会上,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荣记湖丝”参展并一举获得金奖;清末维新派先驱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首次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
那时一缕缕飘逸的精灵——
从遥远的东方飘啊飘,
飘过了辽阔的欧亚大陆,
飘过了长长的英吉利海峡,
飘到了伦敦街边。
“丝来咯,丝来咯”,
一句句九个声调的叫卖声,
那样的高亢,
那樣的动听。
从此,
英格兰语言,
就多了个奇妙的单词——
“Silk,Silk”
中国人的第一张金牌,
就让全世界那长长的T台,
开始流行丝绸飘逸的倩影。
那时一个伟大的预言——
当五千年的文明古国,
走过千年盛世,
坠入了强弩之末,
一句惊世危言,
竟然成就了
百年未来的完美前瞻。
今天啊,
我们带着崇敬,
我们怀着虔诚,
来到美丽的黄浦江畔,
那热火朝天的工地,
让我们终于听到了公元1851年
伦敦街头那一声声奇妙的呼喊;
那灯火通明的两岸,
让我们终于看到了120多年前
那一句被我们自己应验的预言。
而我,
作为那两个先贤的乡亲,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
无尽的感怀,
心中的震撼,
只化成这三两节
带韵的句子——
以历史之名,
以今天之名,
以未来之名……▲
摘自2009年《光明日报》
其他文献
地理是启迪爱国、经世致用的伟大学科 1.初中地理是进行国情教育、国策教育、爱国教育、环境教育、全球化教育最好的启蒙教育 让学生从小知国情、懂国策(人口、土地、资源、环境等)、明法规,都必须以地理知识为基础;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需要以具体的祖国自然环境、文化历史、人文活动等地理事实为依托;要进行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培养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衡量公民文明程度的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即将颁布,这标志着开始于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要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回顾这十年的课程改革路程,感慨万千!我们有激动、欣喜,有迷茫、彷徨,更有思考后的坚定。不管怎样,在这条课改的道路上,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背负的“行囊”越来越重。因此,在课程改革新的起点上,很有必要稍作停顿,将“行囊”进行盘点,并加以选择,以利于更好地前行。 盘点行囊”中究竟收纳了什么?不妨将此分类。按照课程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山中学熊国权教师回答: 1.运用目标激励激发地理学习动机 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E.A.Locke)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地理教学实践也表明,当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而学的时候,学生会降低学习动机。目标本身的属
山东省诸城繁华中学赵瑞明教师回答: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学生的地理情感是在课堂教学教与学的交流中产生的。教师要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在合作、交流、探究中“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在“情境活动”中感知方法,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发现地理之美,产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地理原理与规律的内在需求,引起思想共鸣。如学习“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分析山区在开发利用上有什么优势和不足时,若照本宣科、书云亦云,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的枯燥无味,在实际教学中,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假如上天再给你一个选择出生地的机会,你愿意选择在山区还是平原?为什么? 问题一抛出,学生的精神劲就上来了,“我愿意选择山区”,“我选平原”,“老师,我说”,课堂上马上分成两派:山区派和平原派,经过学生的陈述,理
地理一直是高中文科生的一块心病,很多同学确实认认真真地学习,却收效甚微,试卷上的分数仍然没有起色。高中三年来笔者的地理一直不错,常常有人讨教学习地理的秘诀,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地理的方法。 首先,培养地理学习兴趣。俗话说,爱好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笔者从小就对地理感兴趣,两岁时就嚷嚷着让母亲买地图:一张中国地图、一张世界地图,然后将买来的地图放在地上,趴在上面,如数家珍般地向母亲介绍一个个国家、
一、教材分析 教材从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优势区位条件入手,说明我国对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三项措施,并指出能源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入能源的综合利用、以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全国能源基地的作用。最后,教材探讨了在能源开发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山西煤炭资源开发条件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理解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中的限制性区位因素与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
中国地理学会 《地理教育》杂志社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知识经济,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包括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等。推进创新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环节。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造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为交流地理教育教学创新成果,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激发广大地理
2010年民生话题(地理篇) 西南大旱的拷问 玉树大地震、舟曲泥石流、长江等流域水患……我们在慨叹天灾无情的同时,也备感救灾中的人性温暖。而自去年秋季持续至今年春季的西南地区特大干旱,造成5000多万人受灾、近500万公顷农作物受损,暴露出我国水资源调蓄能力较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社会抗灾减灾意识薄弱、旱情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等问题。 多地农民“被上楼” 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运
连接中国与中亚中东 “丝绸铁路”呼之欲出 伊朗外长穆塔基2010年11月15日高调宣布,将修建一条连接中国与中亚、中东地区的铁路,目前伊朗、阿富汗和土耳其等过境国已经达成协议。这条横穿亚洲的铁路大动脉,连接欧亚经济中心,然后再依托这条钢轨上的“丝绸之路”,通过源源不断的货物过境运输来繁荣中亚各国经济。 据悉,这条铁路过境的国家包括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阿富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