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8-0076-01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以下是我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做法。
一、重视课内阅读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㈠努力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在阅读教学中,我不搞一言堂,引导鼓励学生做阅读的主人,不一味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我一般采取“由学生初步感知——提出自己的疑问——集体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的步骤,尊重阅读规律,注重学生的感悟,鼓励个性化阅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助手。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作学生阅读中的引导者、倾听者、赞美者。在宽松的阅读氛围中,个性化的阅读才会成为可能。
㈡引导学生与文本个性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我引导学生,与百年之远、万仞之遥的大师巨匠,与古代最出色的史学家、文学家,与现代的剧作家、散文家,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这过程表面无声无息,内心则是机锋万变。学生读了屈原,会感到自己的卑琐;读了陶渊明,会感到自己的势利;读了李白,会感到自己的狭隘……这种对卑琐、势利、狭隘的自责心理,就是与文本中高尚、淡泊、豁达对话的反观效应。学生在文本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不知不觉中,学生才会变得更智慧、更善良、更宽容。
㈢教会学生一点批注的方法。若能教以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效果则会事半功倍。我常采用的方法有:“勾画法”,在自己喜欢的句子下面画浪线;对条理清晰的课文,用“概述法”;对文辞优美的句子,用“赏析法”;对于内涵丰富、哲理深刻的文段,用“感悟法”;对于线索不大清晰的文段,用“模糊法”;对于晦涩的词句,用“质疑法”,在词句旁边画个“?”……这样有方法可寻,批注也就有话可说;这样循序渐进,多种方法并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批注,在批注中阅读,这是通向个性化阅读的一座坚实桥梁。
㈣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说真话。在阅读活动中,为让学生更好地表述和交流,我一般采用讨论的方式。在设计阅读课的讨论时,我会考虑学生的学情,合理分组,在每个小组中安排几个能主动发言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轮流当小组长的机会,避免课堂上由几个学生垄断的不良现象,让更多学生有发言机会。实践证明,那些平时不举手发言的同学,在大势所趋下,也能比较大胆、自信地发言。
学完《岳阳楼记》,我问:“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提醒学生不重复,可从不同角度来谈。结果,学生比我考虑得更周全:有的谈范仲淹的人格魅力;有的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自己的启示;有的谈表达方式;有的谈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有的谈骈散结合;有的谈节奏鲜明;有的谈比喻、对比;有的谈做人的气度……真可谓百花齐放!我也从中得到了一份意外的收获,给他们提供自由发表见解的空间,他们的思维更活跃,个性更飞扬。
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吸纳丰富人文精华
阅读学习不能仅满足于课内,还应和课外紧密链接,互相促进。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吸取丰富的人文内涵,扩大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发展良好个性,培养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平时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语文本色,使语文课充满生机与活力。我有如下一些做法:
(一)激发兴趣。我常在课堂上对课外读物的内容作简要介绍,或朗读精彩片段,或设置故事悬念,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一听我要给他们读书,精神抖擞,双耳竖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想一听为快。我在上《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时深有同感,随着我声情并茂的讲解,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有趣、惊险、奇特、感人的海底世界。在学生们期待更精彩时,我巧设悬念,告诉他们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学生们无不想马上把《海底两万里》一睹为快,激起了阅读兴趣,阅读的有效性自然高。
(二)推荐读物。老师和家长都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学生有各类书读,阅读面广。推荐课外读物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还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我一般这样推荐:⑴结合语文教材推荐名著,引导学生阅读。如八上向学生推荐阅读《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⑵结合学生特点推荐。我针对初二学生,推荐亲子共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学习哪有那么难》,让大家都明白学习其实很简单,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养成良好的习惯,人人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强者。⑶学校购进大批初中生优秀读物,如《我的第一本哲学书》、《有美一朵向晚生香》、《目送》等,赠予精神食粮。
(三)方法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恰当的阅读方法,才能形成有效的阅读。我上《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前,备课时确定将教给学生一些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拿到一本课外读物时,首先应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目的;接着把握人物、故事情节、艺术特色;再用略读和精读结合的方法,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然后写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开展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感受阅读的成功。鼓励学生把从课外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于说话、写作、手抄报、黑板报。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彰鼓励,并讲心得体会,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我经常开展的活动有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读书笔记展览、演讲比赛、辩论赛、手抄报比赛、美文赏读等,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给予奖励,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形成。个人的进步又是同学效仿的范例,班上也就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意义更深远了。这样,学生的思想品质、思维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阅读教学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我只是一个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我会继续努力,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有效阅读、广泛阅读,心灵更加澄明更加智慧!
(作者单位:青神县初级中学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以下是我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做法。
一、重视课内阅读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㈠努力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在阅读教学中,我不搞一言堂,引导鼓励学生做阅读的主人,不一味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我一般采取“由学生初步感知——提出自己的疑问——集体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的步骤,尊重阅读规律,注重学生的感悟,鼓励个性化阅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助手。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作学生阅读中的引导者、倾听者、赞美者。在宽松的阅读氛围中,个性化的阅读才会成为可能。
㈡引导学生与文本个性对话。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我引导学生,与百年之远、万仞之遥的大师巨匠,与古代最出色的史学家、文学家,与现代的剧作家、散文家,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这过程表面无声无息,内心则是机锋万变。学生读了屈原,会感到自己的卑琐;读了陶渊明,会感到自己的势利;读了李白,会感到自己的狭隘……这种对卑琐、势利、狭隘的自责心理,就是与文本中高尚、淡泊、豁达对话的反观效应。学生在文本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不知不觉中,学生才会变得更智慧、更善良、更宽容。
㈢教会学生一点批注的方法。若能教以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效果则会事半功倍。我常采用的方法有:“勾画法”,在自己喜欢的句子下面画浪线;对条理清晰的课文,用“概述法”;对文辞优美的句子,用“赏析法”;对于内涵丰富、哲理深刻的文段,用“感悟法”;对于线索不大清晰的文段,用“模糊法”;对于晦涩的词句,用“质疑法”,在词句旁边画个“?”……这样有方法可寻,批注也就有话可说;这样循序渐进,多种方法并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批注,在批注中阅读,这是通向个性化阅读的一座坚实桥梁。
㈣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说真话。在阅读活动中,为让学生更好地表述和交流,我一般采用讨论的方式。在设计阅读课的讨论时,我会考虑学生的学情,合理分组,在每个小组中安排几个能主动发言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轮流当小组长的机会,避免课堂上由几个学生垄断的不良现象,让更多学生有发言机会。实践证明,那些平时不举手发言的同学,在大势所趋下,也能比较大胆、自信地发言。
学完《岳阳楼记》,我问:“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提醒学生不重复,可从不同角度来谈。结果,学生比我考虑得更周全:有的谈范仲淹的人格魅力;有的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自己的启示;有的谈表达方式;有的谈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有的谈骈散结合;有的谈节奏鲜明;有的谈比喻、对比;有的谈做人的气度……真可谓百花齐放!我也从中得到了一份意外的收获,给他们提供自由发表见解的空间,他们的思维更活跃,个性更飞扬。
二、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吸纳丰富人文精华
阅读学习不能仅满足于课内,还应和课外紧密链接,互相促进。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吸取丰富的人文内涵,扩大视野,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发展良好个性,培养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平时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语文本色,使语文课充满生机与活力。我有如下一些做法:
(一)激发兴趣。我常在课堂上对课外读物的内容作简要介绍,或朗读精彩片段,或设置故事悬念,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一听我要给他们读书,精神抖擞,双耳竖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想一听为快。我在上《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时深有同感,随着我声情并茂的讲解,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有趣、惊险、奇特、感人的海底世界。在学生们期待更精彩时,我巧设悬念,告诉他们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学生们无不想马上把《海底两万里》一睹为快,激起了阅读兴趣,阅读的有效性自然高。
(二)推荐读物。老师和家长都应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学生有各类书读,阅读面广。推荐课外读物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还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我一般这样推荐:⑴结合语文教材推荐名著,引导学生阅读。如八上向学生推荐阅读《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⑵结合学生特点推荐。我针对初二学生,推荐亲子共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学习哪有那么难》,让大家都明白学习其实很简单,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养成良好的习惯,人人都可以成为学习的强者。⑶学校购进大批初中生优秀读物,如《我的第一本哲学书》、《有美一朵向晚生香》、《目送》等,赠予精神食粮。
(三)方法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恰当的阅读方法,才能形成有效的阅读。我上《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前,备课时确定将教给学生一些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拿到一本课外读物时,首先应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目的;接着把握人物、故事情节、艺术特色;再用略读和精读结合的方法,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然后写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四)开展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感受阅读的成功。鼓励学生把从课外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于说话、写作、手抄报、黑板报。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彰鼓励,并讲心得体会,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我经常开展的活动有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读书笔记展览、演讲比赛、辩论赛、手抄报比赛、美文赏读等,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及时给予奖励,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形成。个人的进步又是同学效仿的范例,班上也就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意义更深远了。这样,学生的思想品质、思维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阅读教学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我只是一个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我会继续努力,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让更多的孩子爱上阅读、有效阅读、广泛阅读,心灵更加澄明更加智慧!
(作者单位:青神县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