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应获得的一项基本的语文素养。朗读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元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准确领会作者的意图是大有益处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如粜从学习朗读之初就拥有强烈的兴趣、掌握正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我班学生朗读不正确、不流利、缺少感情等问题,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巾,努力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想读、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有读的欲望和乐趣,这是激发学生朗读的动力。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日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一个人倘若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朗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猴子种果树》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有一只小猴,他先后种了四种果树,有梨树、杏树、桃树和樱桃树,可是最后他一种粜子也没吃着,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引言,引起了同学们的很大兴趣,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同学们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好处的。
2.利用语文插图,激发朗读兴趣
我允分利用义中包彩鲜艳、丽面形象逼真的插图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我这样指导学生观察图丽:①学生自由观察插图。初看插图,学生可能只有一个整体印象,并不能清除准确地理解图意。②针对问题,仔细观察插图。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便可加深对图意的理解。看完了插图,学生肯定急着想知道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就很乐意地朗读起来。
二、教给学生朗读方法,打好朗读基础
低年级学生初学朗读,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学贵得法,方法正确,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大有益处。
1.教师范读。儿童模仿能力非常强,低年级学生尤其喜欢模仿。鲜活、生动地直观示范会使学生产生“顿悟”和“灵感”。因此,教给学生朗读方法主要通过示范的方式进行。例如,范读长句子要突出自然停顿;句、段中要求掌握的生字、多音字、音近字等,范读时可以放慢速度、字字清晰,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记忆;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句子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对朗读材料的感悟融情于声,让学生从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范读中心有所触、情有所动、语有所悟。教师还可以从学生中物色优秀的范读者,学生朗读之后可做适当评价、简释、提示,引导学生揣摩“为什么这么读”,“还可以怎么读”,使学生朗读感悟力得到提高。
2.以理解促进朗读。理解和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朗读做到有感情,就必须揣揣摩词句,领会意境,见景生情。首先要钻进文中进行分析,加深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读懂文中之理,感受文巾之情,而后读出文中之味,读出文中之趣。我认为在低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不宜单纯教技巧,而应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去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悟出来的,则记得牢,久而久之,则自然形成内功。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指导方法。
3.适当教给朗读技巧。理解是认识,朗读是技能。有些学生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却不能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应该掌握一些朗读技巧。例如:停顿、轻重、语气等在朗读巾要随着表达的需要而变化,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常读得快些、急促些;表现高兴、兴奋、夸奖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表示悲痛、沮丧的语句可读得低沉些、缓慢些。这些朗读技巧是在理解正确的基础上运用的,重在恰当、适度,切忌缺乏感情、拿腔拿调。
三、以评促读,读中体验乐趣
1.运用激励语言,适时给予评价。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应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如:“你的声音真响亮”“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到了美妙的情境”“你的声音真甜美”“你读得声情并茂,老师和同学都被你感动了”……在教师真诚的赞美中,学生一定会体会到绘声绘色的朗读所带来的成就感。有时,我还用肢体语言来给予评价:翘起大拇指、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等等,都可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信心,读的乐趣就会高。
2.学生互评,以评促读。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创造,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圳练与指导,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这时我充分给学生自主权,激活参与,让学生互坪,教师点评,以此唤醒学生的灵感,体验朗读的乐趣。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我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的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我觉得很好”。然后,我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以评促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也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
教学中,我有机会就换着法子引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的朗读提高有很大帮助,让他们都能在朗读中体验到朗读的乐趣,喜欢朗读,喜欢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如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只有靠经常的反复训练,才能实现朗读为理解课文搭好桥;也唯有重视朗读,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传授正确的朗读方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者单位:扬州市花园小学)
针对我班学生朗读不正确、不流利、缺少感情等问题,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语文教学巾,努力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想读、乐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有读的欲望和乐趣,这是激发学生朗读的动力。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日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一个人倘若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朗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猴子种果树》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有一只小猴,他先后种了四种果树,有梨树、杏树、桃树和樱桃树,可是最后他一种粜子也没吃着,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引言,引起了同学们的很大兴趣,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同学们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好处的。
2.利用语文插图,激发朗读兴趣
我允分利用义中包彩鲜艳、丽面形象逼真的插图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我这样指导学生观察图丽:①学生自由观察插图。初看插图,学生可能只有一个整体印象,并不能清除准确地理解图意。②针对问题,仔细观察插图。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便可加深对图意的理解。看完了插图,学生肯定急着想知道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就很乐意地朗读起来。
二、教给学生朗读方法,打好朗读基础
低年级学生初学朗读,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学贵得法,方法正确,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大有益处。
1.教师范读。儿童模仿能力非常强,低年级学生尤其喜欢模仿。鲜活、生动地直观示范会使学生产生“顿悟”和“灵感”。因此,教给学生朗读方法主要通过示范的方式进行。例如,范读长句子要突出自然停顿;句、段中要求掌握的生字、多音字、音近字等,范读时可以放慢速度、字字清晰,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记忆;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句子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对朗读材料的感悟融情于声,让学生从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范读中心有所触、情有所动、语有所悟。教师还可以从学生中物色优秀的范读者,学生朗读之后可做适当评价、简释、提示,引导学生揣摩“为什么这么读”,“还可以怎么读”,使学生朗读感悟力得到提高。
2.以理解促进朗读。理解和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朗读做到有感情,就必须揣揣摩词句,领会意境,见景生情。首先要钻进文中进行分析,加深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读懂文中之理,感受文巾之情,而后读出文中之味,读出文中之趣。我认为在低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不宜单纯教技巧,而应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去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悟出来的,则记得牢,久而久之,则自然形成内功。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指导方法。
3.适当教给朗读技巧。理解是认识,朗读是技能。有些学生能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却不能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应该掌握一些朗读技巧。例如:停顿、轻重、语气等在朗读巾要随着表达的需要而变化,描写突然发生变化、着急、遇到危险情况的句子,常读得快些、急促些;表现高兴、兴奋、夸奖的句子,读时音调略高;表示悲痛、沮丧的语句可读得低沉些、缓慢些。这些朗读技巧是在理解正确的基础上运用的,重在恰当、适度,切忌缺乏感情、拿腔拿调。
三、以评促读,读中体验乐趣
1.运用激励语言,适时给予评价。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学中我们应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如:“你的声音真响亮”“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到了美妙的情境”“你的声音真甜美”“你读得声情并茂,老师和同学都被你感动了”……在教师真诚的赞美中,学生一定会体会到绘声绘色的朗读所带来的成就感。有时,我还用肢体语言来给予评价:翘起大拇指、鼓鼓掌、发自内心的微笑、连连点头等等,都可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信心,读的乐趣就会高。
2.学生互评,以评促读。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创造,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圳练与指导,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这时我充分给学生自主权,激活参与,让学生互坪,教师点评,以此唤醒学生的灵感,体验朗读的乐趣。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我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的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我觉得很好”。然后,我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以评促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也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
教学中,我有机会就换着法子引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的朗读提高有很大帮助,让他们都能在朗读中体验到朗读的乐趣,喜欢朗读,喜欢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如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只有靠经常的反复训练,才能实现朗读为理解课文搭好桥;也唯有重视朗读,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传授正确的朗读方法,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者单位:扬州市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