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项目成本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需要抓住基础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调动项目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把成本责任制落到实处,同心协力抓管理,齐抓共管降成本,才能达到降低成本实现最佳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项目成本;管理;施工企业
一、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首先应该从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方面着手,任何企业的机构设置都应以企业职能分配为依据,不是按人设部门、设岗,而是按职能设置。将企业的总目标(成本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等)逐层划分成为各部门、各岗位的分目标。以实现这些分目标为目的,规定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当然按责权利对等原则也应规定与职责对等的职权和利益。实行岗位责任制,领导应起表率作用,尤其是决策层领导。其次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需要具备资格操作的项目施工持证上岗制度,技术交底与技术复核制度,材料采购、运输、入库验收、保管及发放和回收制度,现场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质量奖罚制度等。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将施工管理由无序变成有序,由随意变成规矩,由“人制”变成“法制”。
二、认真会审图纸,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按图施工,但是图纸是由设计单位按照用户要求和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设计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设计人员的主观意图,很少考虑为施工单位提供方便,有时还可能给施工单位出些难题。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在满足用户要求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联系项目施工的主客观条件,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并提出积极的修改意见,在取得用户和设计单位的同意后,修改设计图纸,同时办理增减帐.在图纸会审的时候,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项目,更要加倍认真审核,并且要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收入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有科学根据的合理化建议,争取业主和设计单位的认同。
三、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增加工程预算收入
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合同内容,正确编制施工图预算。编制施工图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合同规定的属于包干性质的各项定额外费用,并将其全部列入施工图算;最后通过工程价款结算,从建设单位取得补偿。把合同规定的“开口”项目,作为增加预算收入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按照施工图纸、资料和预算定额编制的施工图预算,由于受预算定额的制约,很少有灵活伸缩的余地;而“开口”项目则有比较大的潜力,是项目创收的关键部分。根据工程变更资料,及时办理工程价款增减结算手续。工程变更通常会带来工程内容的增减和施工工序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施工单位应对工程变更进行合理计算,及时办理工程内容增减签字确认手续,并及时与建设单位结算,以便及时从建设单位取得工程价款补偿。
四、把握重点,加强项目施工环节的控制
利用货币形式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管理对象的耗费实行全面管理,运用标准成本进行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制订标准成本。确定建筑产品价格的依据由建筑预算定额、预算单价、材料结算规定和取费规定组成,根据施工图预算书文件,施工企业结合工程项目特点、自身作业条件,编制合理施工方案,在此基础上制订工程项目标准成本。项目标准成本由人工费标准成本、材料标准成本和费用标准成本组成。标准成本是完成施工任务的预期成本。在制定过程中,做到既能激发职工最大积极性,又紧宽适度,既合理,又能够争取达到。采用成本差异考核办法。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或预算成本之间的差额叫做成本差异,工程项目在施工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发生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和企业制订的标准成本不符,产生不利差异和有利差异。通过考核,及时发现“差异”,反馈信息。成本差异相应分为直接人工费成本差异、材料差异和机械使用费用差异。建立项目成本责任制,推行项目管理是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的施工管理方法。项目成本管理应在项目经理主持下,把成本管理的各项内容责任到人,分别进行核算和分析,建立成本核算责任制;健全成本原始记录,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运用成本管理各种方法,及时对施工活动进行动态分析,从各环节、各岗位上挖掘成本潜力。
五、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并举
施工方案的优化,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工程进度、保证质量安全,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在选择施工方案时应遵循五个原则:一是根据工程计价情况,按照土建和安装工程的工艺顺序,确定本工程的施工顺序和平面上的区分、分段以及立体上的分层,有利于组织流水作业,以加快工程进度。二是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施工条件,选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质量上可靠、安全到位、能够顺利实施的施工方法。三是尽可能采用机械化作业。四是确定施工方案时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特别是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必须制定相应技术要点和操作要点,按工序实行作业指导书管理,使“四新”成果在工程上推广应用。五是贯彻“安全第一”思想,把安全工作列如施工方案之中,为安全生产提供全程监控和指导。
【关键词】项目成本;管理;施工企业
一、实行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首先应该从企业的组织机构设置方面着手,任何企业的机构设置都应以企业职能分配为依据,不是按人设部门、设岗,而是按职能设置。将企业的总目标(成本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等)逐层划分成为各部门、各岗位的分目标。以实现这些分目标为目的,规定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当然按责权利对等原则也应规定与职责对等的职权和利益。实行岗位责任制,领导应起表率作用,尤其是决策层领导。其次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需要具备资格操作的项目施工持证上岗制度,技术交底与技术复核制度,材料采购、运输、入库验收、保管及发放和回收制度,现场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质量奖罚制度等。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将施工管理由无序变成有序,由随意变成规矩,由“人制”变成“法制”。
二、认真会审图纸,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按图施工,但是图纸是由设计单位按照用户要求和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设计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设计人员的主观意图,很少考虑为施工单位提供方便,有时还可能给施工单位出些难题。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在满足用户要求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联系项目施工的主客观条件,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并提出积极的修改意见,在取得用户和设计单位的同意后,修改设计图纸,同时办理增减帐.在图纸会审的时候,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项目,更要加倍认真审核,并且要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收入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有科学根据的合理化建议,争取业主和设计单位的认同。
三、加强合同预算管理,增加工程预算收入
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合同内容,正确编制施工图预算。编制施工图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合同规定的属于包干性质的各项定额外费用,并将其全部列入施工图算;最后通过工程价款结算,从建设单位取得补偿。把合同规定的“开口”项目,作为增加预算收入的重要方面。一般来说,按照施工图纸、资料和预算定额编制的施工图预算,由于受预算定额的制约,很少有灵活伸缩的余地;而“开口”项目则有比较大的潜力,是项目创收的关键部分。根据工程变更资料,及时办理工程价款增减结算手续。工程变更通常会带来工程内容的增减和施工工序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成本费用的支出。因此,施工单位应对工程变更进行合理计算,及时办理工程内容增减签字确认手续,并及时与建设单位结算,以便及时从建设单位取得工程价款补偿。
四、把握重点,加强项目施工环节的控制
利用货币形式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管理对象的耗费实行全面管理,运用标准成本进行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做法:制订标准成本。确定建筑产品价格的依据由建筑预算定额、预算单价、材料结算规定和取费规定组成,根据施工图预算书文件,施工企业结合工程项目特点、自身作业条件,编制合理施工方案,在此基础上制订工程项目标准成本。项目标准成本由人工费标准成本、材料标准成本和费用标准成本组成。标准成本是完成施工任务的预期成本。在制定过程中,做到既能激发职工最大积极性,又紧宽适度,既合理,又能够争取达到。采用成本差异考核办法。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或预算成本之间的差额叫做成本差异,工程项目在施工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发生的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和企业制订的标准成本不符,产生不利差异和有利差异。通过考核,及时发现“差异”,反馈信息。成本差异相应分为直接人工费成本差异、材料差异和机械使用费用差异。建立项目成本责任制,推行项目管理是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的施工管理方法。项目成本管理应在项目经理主持下,把成本管理的各项内容责任到人,分别进行核算和分析,建立成本核算责任制;健全成本原始记录,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运用成本管理各种方法,及时对施工活动进行动态分析,从各环节、各岗位上挖掘成本潜力。
五、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并举
施工方案的优化,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工程进度、保证质量安全,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在选择施工方案时应遵循五个原则:一是根据工程计价情况,按照土建和安装工程的工艺顺序,确定本工程的施工顺序和平面上的区分、分段以及立体上的分层,有利于组织流水作业,以加快工程进度。二是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施工条件,选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质量上可靠、安全到位、能够顺利实施的施工方法。三是尽可能采用机械化作业。四是确定施工方案时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特别是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必须制定相应技术要点和操作要点,按工序实行作业指导书管理,使“四新”成果在工程上推广应用。五是贯彻“安全第一”思想,把安全工作列如施工方案之中,为安全生产提供全程监控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