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经典教学价值新探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ong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少初中生在面对文言文时心存畏惧,或简单地定位文言文,削弱了文言经典的教学价值。本文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简要阐述文言经典教学的新价值,从而发挥文言经典的经典效应。

一、积淀:触摸文言经典之“言”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难点在于语言理解障碍。学生要体悟文言文精髓,必须要完成文言积淀任务。文言经典是文言文丛林中的翘楚,具有很强的“言”语积淀效应。教师要善于发挥文言经典的载体效应,借助文言经典使学生完成文言实词、虚词、语法与文言句式等积淀任务,丰富学生文言文“言”之积淀,让学生具备文言文自主建构的能力。
  1.自主建构促能力。目前文言文积淀主要以教师单向输出为主,教师通篇串讲,缺乏学生的主动理解,忽视学生在文言经典“言”之积淀中的自主建构作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言”之教学范式,立足于学生自主建构,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书本注解等方式,自主理解本文的文言之意,并记录下学生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为课堂集中展示、质疑与释疑等进行有效的铺垫,以此促进学生文言字词句自主建构能力的发展。
  2.总结归纳成体系。“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表达范式,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本文的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通假等语言现象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不仅见“树木”,也能够借助文言经典见“森林”,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文言知识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二、感悟:体悟文言经典之“意”


  语言是文言文的载体,这就需要我们在引领学生把握文言大意的基础上进入文言经典本身,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感悟,体悟文言经典之“意”,从而受到思想情感等熏陶。
  1.朗读打通“言”“意”通道。文言文的言和意是一体的,如何架构言和意之间的通道?朗读是有效的手段。《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范读、集体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获得个性化体验。通过范读,促进学生之间体验的碰撞,使学生的思想、体悟等进行广泛的交流;集体朗读,则使学生个性化体验与共性认识进行交融,从而获得直接体验,并促进学生朗读能力发展。
  2.扮演直抵文本之意。在学生获得直观认识与体验的基础上,因循《记承天寺夜游》文本特点,我们可以安排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进行角色置换,让学生在月下漫步,会友,赏景,从而感受到作者赏月时的欣喜、漫步时的悠闲、贬谪中潜隐的悲凉,体会到诗人复杂的人生体验,体察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世界,进而对作者身处逆境却达观从容的心态有所触动,逐步领悟作者之意。

三、沉浸:潜入文言经典之“境”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言经典的价值实现需要学生透过“言”之载体,沉浸文章,潜入文本营造的丰满而深远的意境,从而感受到文言經典的魅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习潜入文言经典之“境”,感受文章丰富的内涵。
  1.以境点燃情感。由于文本是作者有感而发下的产物,这就需要我们打破狭隘的文言经典教学设计理念,注重扩展文言经典教学外延。《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我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作者生平资料,了解本文写作背景,将本文的解读置于作者遭受贬谪的大环境下。通过前置性探境,点燃学生阅读、沉浸的积极情感,唤醒学生阅读之趣。
  2.沉浸文本之境。前置性探境为沉浸文本之境进行了有效的铺垫,课堂教学设计要善于因循文本、学情,运用多样化手法引导学生沉浸文本之境。《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意境之妙集中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全句没有一个“月”字,却处处透出月,营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为引导学生沉浸文本之境,我采用两种入境之法。(1)想象入境。学生通过发挥想象,进入该句营造的文本之境。(2)媒体现境。根据该句展现的内容,我利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示出该句展现的情境。学生通过两重入境,逐步体悟到“境由心生”的道理,也对作者光明磊落的胸怀有了深刻的体验,受到作者人格魅力的熏陶。
  总之,文言经典的教学价值是多元的,教师要基于言意兼得的多元价值理念,引领学生从课程走向文本,进而走向文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创造更优秀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临泽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群文阅读,是指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阅读多个相互关联的文本的阅读模式。与传统的单篇阅读相比,群文阅读对阅读量的要求显著扩大,且阅读文本之间具有互文性,可帮助学生建构更完整的知识模块。为贴合教育实践的需求,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主要表现为,以课内文本为起点,拓展课外文本的“1+X”式阅读。群文阅读,根源于语文学科教育的内在需求,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笔者执教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程的过程中,對群文阅
期刊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能帮助学生学会归类,举一反三,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语言,并通过分享阅读感悟,使学生学会表达,真正爱上阅读,从而实现“阅读”与“表达”的有效融合。一、群文阅读的界定  群文阅读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阅读教学方式,是将一组文章借助于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以此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相较于传统单篇文章阅读而言,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在阅读过程
期刊
阅读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是指师生能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用生命与文本的一词、一句,甚至一个标点符号对话,读出文字背后的声音。面对一个文本,细读的关键点在哪里?如何抓住这些关键点进行文本细读呢?下面以《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谈谈笔者的看法。一、于形式相似处细读  文章谋局布篇、遣词造句的结构形式,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尤其是形式相似之处,更值得反复咀嚼。  《少年王冕》一文按王冕成长经历从其七岁丧父
期刊
中小学写字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书写好汉字,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能力,促进个性良好地发展。书法乃是寂寞之道,同时它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艺术,学习者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写字教学如不从育人出发,忽视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和人格的完善,一味刻板地要求学生掌握书法技能,写好汉字,势必会成为学生的另一种课业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所以,中小学写字教学应坚持育人为本,与科学文化教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古诗非常多,引导学生阅读古诗对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情景交融是古诗最大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美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望庐山瀑布》是一首非常著名的风景诗,诗人李白以夸张的语言,比喻、想象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大气磅礴的庐山瀑布之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首古诗,重点要将文字与实景相呼应,借助诗人之笔,感受庐山瀑布的神奇色彩。可以按照读诗、听声、嚼文、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具有相辅相成的功能。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读与写的有机融合,以读导写,以写促读,才能同时提升学生读与写两种能力。鉴于此,我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过程中做出了创新尝试,立足于多视角,充分发掘教材中的“读”与“写”,并紧扣二者的最佳契合点,组织学生展开读与写的双重训练,以确保两种能力的同时培养和提升。一、品读重点词语,组织积累性仿写练笔  张志公指出:“模仿才是
期刊
[人物名片]屈华,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秦馀小学校校长、书记,双本科,教育学士,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能手,苏州市教育信息化柔性使用人才,苏州市电教馆小学语文教师在线培训课程开发和辅导老师。先后参与或主持“九五”—“十三五”六个省级、五个市级课题。在《教学与管理》《语文世界》《小学语文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语心》,在线培训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然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语文用信息技术来支持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从而演绎出语文課堂的精彩呢?下面我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错误》这课教学为例,谈谈个人的几点拙见。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自由、真实的语文教学环境  “人文性”是新课改中提得较响的一个词。何为人文?笔者认为“人文性”最重要的是
期刊
“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心理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诸如任性、耐挫力差、攻击性心理、退缩性行为、心理孤独、心理焦虑、自闭症、抑郁心理等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应有之为。在学校心育中,除了专门心育课程外,还必须有融合性心育。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心育渗透、融合,这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一、捕捉教材的“心育”基因  《义务教育语文
期刊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像清澈的水源灌溉着作者的文本,流淌出一道河流,冲击着伫立在文本岸边的读者。透过文字,一种生命的激荡是影响久远的。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由于太注意文本所含的基础知识及学生的分析过程,而冲淡了文本中闪现的生命教育内容的因素,导致学生缺乏尊重、热爱、敬畏和保护生命的意识,影响其健康幸福地成长。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不断挖掘文本的生命教育资源,并将这种关照生命的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