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课程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关键作用。概念是学科基础,也是教学重难点,文章探究优化概念教学的策略和概念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途径:概念提要、明确目标;结合实际、突出难点;方法指导、深化理解。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教学策略;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4-0054-01
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离不开理论支撑,高中阶段的理论学习主要以概念为主,学生只有夯实了这一基础,才能具备思考探究的条件,灵活解决问题。实际教学中,学生在构建物理概念时候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容易陷入理解误区,产生混淆问题,无法抓住本质深化理解。对此,教师要结合学情,紧扣教材,深入钻研,尝试创新教法,优化概念教学,活化讲解与引导,帮助学生扎实掌握。
一、 优化概念教学的策略
(1)钻研课标,紧扣教材。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是物理教材编写的依据,要格外重视,将其看作理论指导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前者的规范、指导作用。清楚课标内容后,就要钻研教材,明确概念要点,注重讲解的启发性,引导学生对比较、分析、综合、抽象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习题,促进其运用训练,加以深化。
(2)注重引入,揭示本质。概念的“引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思维的激活起关键作用,能帮助其明确目标,清楚了解概念学习的目的与如何运用。之后,就要围绕概念本质展开探究,挖掘事物的个别属性与本质属性,以此促进理解、吸收。
(3)厘清关系,巩固消化。概念教学中,经常会有相似的概念,相互之间存在联系,容易混淆,为了帮助学生分辨,要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其探究、区别。以“电势和电势能”为例,电势的大小是通过电场中的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大小来体现,因此在比较时要侧重“反映的物理现象不同”和“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展开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其在原有知識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及时查漏补缺,巩固认知,促进概念的消化、吸收。
(4)联系实际,深化理解。学习概念之初,学生缺乏相关的认知经验,难以完全消化,在记忆部分存在问题。对此,就可联系实际,借助生活问题引导运用,加强学生认知体验,尝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此加深印象,形成较完全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调控问题难度,注重层次,尽可能地从教材出发,帮助其夯实基础,充分理解,优化教学。
二、 概念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途径
(1)概念提要,明确目标。关于“速度”的概念,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当时简单理解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进入高中以后,这一概念被拓展,分为“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而且涉及的运动不再是单一的匀速直线,增加了曲线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强调速度的瞬时性和矢量性。因此,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区别,引导学生重新定义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时间的比值,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段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为运动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附近无限小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称为物体在该时刻的即时速度。由此,学生就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得到拓展,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其本质,了解到高中教材中提及的速度大多是“即时速度”,问题探究要从速度瞬时性出发,在弄清它是表示物体在哪一瞬时的速度再展开探究。
(2)结合实际,突出难点。“速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后续探究有重要意义,教师对其讲解要细致、到位,确保学生理解、掌握。就概念本身来讲,其存在重难点,重点在于理解变速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也就是即时速度的概念。难点在于建立即时速度的概念以及对速度矢量性的理解。在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入大量生活实例,从“平均速度”与“即时速度”的概念入手。比如,举生活中物体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强调“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快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点,并且模拟小车下坡,证明其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学生意识到“平均速度只能描述变速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在此基础上提问:“如果要精确表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快慢,应使用哪一物理量?”由此引入“即时速度”的概念,并展开讲解。
(3)方法指导,深化理解。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在平均速度的基础上掌握瞬时速度,就可参照教材采取“取极限”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小,即趋近于零时,相应的平均速度就趋近于某一个固定数值,这个数值趋近于零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即运动物体在该时刻的即时速度。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引入实例,让其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进行区分,在辨析中理解,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所取的时间越小,相应的平均速度就越趋近于某一固定的值。由此,学生便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初步建立即时速度的概念。
三、结束语
总之,概念教学的优化是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帮助学生厘清知识要点,夯实理论学习,还能加深其对学科的理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不断地深入、探究中提升学科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乃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5(02).
[2]孟拥军.深度教学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10).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教学策略;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4-0054-01
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离不开理论支撑,高中阶段的理论学习主要以概念为主,学生只有夯实了这一基础,才能具备思考探究的条件,灵活解决问题。实际教学中,学生在构建物理概念时候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容易陷入理解误区,产生混淆问题,无法抓住本质深化理解。对此,教师要结合学情,紧扣教材,深入钻研,尝试创新教法,优化概念教学,活化讲解与引导,帮助学生扎实掌握。
一、 优化概念教学的策略
(1)钻研课标,紧扣教材。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是物理教材编写的依据,要格外重视,将其看作理论指导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前者的规范、指导作用。清楚课标内容后,就要钻研教材,明确概念要点,注重讲解的启发性,引导学生对比较、分析、综合、抽象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习题,促进其运用训练,加以深化。
(2)注重引入,揭示本质。概念的“引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思维的激活起关键作用,能帮助其明确目标,清楚了解概念学习的目的与如何运用。之后,就要围绕概念本质展开探究,挖掘事物的个别属性与本质属性,以此促进理解、吸收。
(3)厘清关系,巩固消化。概念教学中,经常会有相似的概念,相互之间存在联系,容易混淆,为了帮助学生分辨,要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其探究、区别。以“电势和电势能”为例,电势的大小是通过电场中的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大小来体现,因此在比较时要侧重“反映的物理现象不同”和“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展开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其在原有知識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及时查漏补缺,巩固认知,促进概念的消化、吸收。
(4)联系实际,深化理解。学习概念之初,学生缺乏相关的认知经验,难以完全消化,在记忆部分存在问题。对此,就可联系实际,借助生活问题引导运用,加强学生认知体验,尝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此加深印象,形成较完全的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调控问题难度,注重层次,尽可能地从教材出发,帮助其夯实基础,充分理解,优化教学。
二、 概念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途径
(1)概念提要,明确目标。关于“速度”的概念,学生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当时简单理解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进入高中以后,这一概念被拓展,分为“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而且涉及的运动不再是单一的匀速直线,增加了曲线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强调速度的瞬时性和矢量性。因此,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区别,引导学生重新定义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和时间的比值,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段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为运动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附近无限小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称为物体在该时刻的即时速度。由此,学生就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得到拓展,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其本质,了解到高中教材中提及的速度大多是“即时速度”,问题探究要从速度瞬时性出发,在弄清它是表示物体在哪一瞬时的速度再展开探究。
(2)结合实际,突出难点。“速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后续探究有重要意义,教师对其讲解要细致、到位,确保学生理解、掌握。就概念本身来讲,其存在重难点,重点在于理解变速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也就是即时速度的概念。难点在于建立即时速度的概念以及对速度矢量性的理解。在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入大量生活实例,从“平均速度”与“即时速度”的概念入手。比如,举生活中物体变速直线运动的例子,强调“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快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点,并且模拟小车下坡,证明其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学生意识到“平均速度只能描述变速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在此基础上提问:“如果要精确表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快慢,应使用哪一物理量?”由此引入“即时速度”的概念,并展开讲解。
(3)方法指导,深化理解。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在平均速度的基础上掌握瞬时速度,就可参照教材采取“取极限”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来越小,即趋近于零时,相应的平均速度就趋近于某一个固定数值,这个数值趋近于零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值,即运动物体在该时刻的即时速度。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引入实例,让其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进行区分,在辨析中理解,通过计算得出结论:所取的时间越小,相应的平均速度就越趋近于某一固定的值。由此,学生便能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初步建立即时速度的概念。
三、结束语
总之,概念教学的优化是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帮助学生厘清知识要点,夯实理论学习,还能加深其对学科的理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在不断地深入、探究中提升学科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乃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5(02).
[2]孟拥军.深度教学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