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研究”是由本人主持的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跨“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规划期的科研课题,自2009年5月申报立项,在次年1月举行了开题仪式,12月进行了中期论证。两年来,经过制定方案、课题展开、中期小结、深化研究、形成成果等各个环节,对此课题做了科学的、大量的、认真的探索和研究,截至目前共有27位教师参与了本课题的研究。下面就课题研究开展的情况、取得的成果、遇到的困惑及将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予以阐述,以便修正、校正课题研究的相关事项。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大为改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采用问卷法对本校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可以通过合理分组来实现课堂民主,培养合作技能,促使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提高语文教学能力,实现学生合作品质的新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发挥合作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培养学生乐学、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2.发挥合作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在学习小组群体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潜力生得到帮助。
3.运用小组群体的交往机制,培养学生参与、合作、创新等现代意识,形成积极参与、公平竞争的良好心理素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1.重点: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探索适宜的合作学习形式,以充分发挥和利用教学中各动态因素的互动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在发展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2.难点:增强合作学习实效问题的探索。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建立多维学习方式,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合作方法,使学生都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五(1)、五(2)班全体学生(约150人)。
2.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五、课题操作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和谐性原则。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1.共同学习。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共同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
2.科学分组。合作学习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特别强调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实现生生互动的最佳方式是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合作小组。
3.合理分工。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人人参与,共同完成任务。为了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尽快尽美的完成任务,我们对合作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
4.有效合作。通过在生字、阅读、古诗、分角色朗读、口语交际等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布置任务——老师提出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调控下共同探究,完成任务;反馈交流;老师小结。经过课内外的合作,校内外的合作,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实现有效合作。
5.合作小组长的培养。在合作小组长的培养上,我们采取了以下途径:
(1)开学初布置小组长写工作计划,学期末布置合作小组长写工作总结。
(2)每学期期中考试后召开小组长会议,教给小组长管理学生的方法。
(3)每学期还要召开几次主题为“我为合作小组长献一计”的主题班会,通过这一途径,使合作小组长在群策群力中提高管理能力。
七、课题研究阶段性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课题研究教师与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学生方面。
1.学习语文兴趣浓厚,展示了学生个性。
2.合作探究,逐步被学生所接受。
3.学习兴趣浓厚,语言素养提高。
初步统计数据表明,怕学语文的学生减少了,对语文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多了,而且语文学习成绩也得到提高,说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与其学习兴趣是紧密关联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科学运用教学策略的结果。
(二)老师方面。
1.老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了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2.“学生观”的转变。“没有差生,只有差异”,逐渐被实验班教师所认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并适时给予激励,已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3.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课题研究锻炼培养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优势互补,解决疑难,培养优秀品质,它需要我们教师学习、探究、反思、改进。只要我们利用各种手段,精心设计,让学生在课内外体验、参与、合作,就必然会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竞争能力的逐渐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大为改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采用问卷法对本校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可以通过合理分组来实现课堂民主,培养合作技能,促使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提高语文教学能力,实现学生合作品质的新发展。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发挥合作小组群体的主体功能,培养学生乐学、会学、善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2.发挥合作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在学习小组群体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潜力生得到帮助。
3.运用小组群体的交往机制,培养学生参与、合作、创新等现代意识,形成积极参与、公平竞争的良好心理素质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1.重点: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探索适宜的合作学习形式,以充分发挥和利用教学中各动态因素的互动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在发展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2.难点:增强合作学习实效问题的探索。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人而异,建立多维学习方式,选择适应学生发展的合作方法,使学生都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五(1)、五(2)班全体学生(约150人)。
2.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五、课题操作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和谐性原则。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1.共同学习。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共同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
2.科学分组。合作学习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特别强调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实现生生互动的最佳方式是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合作小组。
3.合理分工。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人人参与,共同完成任务。为了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尽快尽美的完成任务,我们对合作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了合理的分工。
4.有效合作。通过在生字、阅读、古诗、分角色朗读、口语交际等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布置任务——老师提出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调控下共同探究,完成任务;反馈交流;老师小结。经过课内外的合作,校内外的合作,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实现有效合作。
5.合作小组长的培养。在合作小组长的培养上,我们采取了以下途径:
(1)开学初布置小组长写工作计划,学期末布置合作小组长写工作总结。
(2)每学期期中考试后召开小组长会议,教给小组长管理学生的方法。
(3)每学期还要召开几次主题为“我为合作小组长献一计”的主题班会,通过这一途径,使合作小组长在群策群力中提高管理能力。
七、课题研究阶段性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课题研究教师与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学生方面。
1.学习语文兴趣浓厚,展示了学生个性。
2.合作探究,逐步被学生所接受。
3.学习兴趣浓厚,语言素养提高。
初步统计数据表明,怕学语文的学生减少了,对语文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多了,而且语文学习成绩也得到提高,说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与其学习兴趣是紧密关联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科学运用教学策略的结果。
(二)老师方面。
1.老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了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2.“学生观”的转变。“没有差生,只有差异”,逐渐被实验班教师所认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并适时给予激励,已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3.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课题研究锻炼培养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优势互补,解决疑难,培养优秀品质,它需要我们教师学习、探究、反思、改进。只要我们利用各种手段,精心设计,让学生在课内外体验、参与、合作,就必然会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竞争能力的逐渐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