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困生的社会性焦虑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xi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现有的评价方式,学困生是一个“庞大”的队伍,而有些是被“学困生”了,转变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是促进学生潜能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困生的社会性焦虑显著高于学优生,关注学困生的社会性焦虑是学校师德建设和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内容。
  学生的社会回避及苦恼程度随年龄增长有增强趋势,应试教育导致学困生的社会性焦虑具有堆积效应。
  一、问题与方法
  学生的社会性焦虑,不仅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品质,而且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发展。每个学生在学校都希望得到尊重和认可,正是这种心理需求支持了个体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期望。然而当美好的憧憬受到当前事件冲击时,就会感到心理不安以及人格尊严受到威胁,社会性焦虑就随之产生。就学困生而言,在学校生活中,社会性焦虑容易产生,因为当前的学业成绩使他们处于不利的境地,他们容易产生焦虑不安,自卑冷漠,恐惧、失望和厌恶情绪,有的甚至扩展到对老师、同伴,对学校、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不满与痛恨,因此,改善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品质,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唯一评价指标,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尤为重要。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学困生的社会性焦虑状况,我们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学困生进行了深入访谈和座谈。为了更好地比较学优生与学困生的社会性焦虑差异,我们运用《儿童社会性焦虑量表(SASC)》对学困生与学优生进行了测试与比较,同时在北京、深圳市普通中等质量的学校中选取8所中学和小学,每个学校从1-6年级选择一个班抽取学困生6人、学优生6人进行试测。回收问卷后,剔除无效问卷和排除精神发育迟缓、品行障碍、情绪障碍等各种精神疾病等,筛选出学困生有效人数258人(其中男173人,女85人),随机选择学优生262人(男159人,女103人),样本总量为520人。问卷的统计,使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按照现有的评价方式,学困生是一个“庞大”的队伍
  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教学失误积累所致。尽管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说学困生形成原因全部归为教学失误积累所致,但总体原因还是归集于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的不足,有些学生是被“学困生”了。可能他们的学习只要花更多一点时间和精力,给予更多一点的呵护和关注,就能掌握国家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但是在教育实践中,由于教育机制和体制问题,教师只能面对大班集体教学,教学设计和关注点往往是基于中等及以上学生的需要,教师难以单独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发展。由于教育方式的失当,学生得不到有效帮助,久而久之,就汇集成了稳固的所谓“学困生”群体。
  一般来说,一个班级里的学困生为5%-10%左右,当然学困生的比例,也因当地的教育教学水平、生源水平以及师资队伍力量水平而异,有的地区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有的班级学困生的比例会超过10%或15%甚至更高(除了那些重点班或者实验班之外)。按照这样的界定和比率,通过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一组数据的统计分析,2009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为15772万人,高中在校生数为4624万人,如果学困生的比例平均按照5%来计算,2009年全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困生人数为788.6万人,高中阶段的学困生人数为231.2万人,这样全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困生人数约为1000万,如果按照10%来计算,学困生人数则达2000万,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学困生是一支“庞大”的队伍。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视角看,让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尽可能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让“学困生”的固化现象逐渐消减,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变革评价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迫切研究的课题。
  (二)学困生的社会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学优生
  社会性焦虑主要包括害怕否定评价、社会回避与苦恼两个维度,通过对学优生和学困生的社会性焦虑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学困生在这两个方面均显著高于学优生。(见表1)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学困生的社会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学优生,学困生既害怕否定评价,同时也存在严重的社会回避及苦恼现象。有关研究表明,学困生的社会性焦虑没有性别差异。焦虑是人类最普遍的心理疾患,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目前人们的焦虑情绪均有泛化的趋势。[1]因此,学困生的社会焦虑状况更应该引起关注和警觉。
  (三)学生的社会回避及苦恼程度随年龄增长有增强趋势
  一般而言,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及学困生能否转化,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是否普遍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也是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重要体现。(见表2)
  该研究通过方差分析表明,学困生在害怕否定评价方面没有年龄差异,但是在社会回避及苦恼方面存在年龄上的显著差异。高年级学生(9、10、11岁)在社会回避及苦恼维度比低年级学生(6、7、8岁)更严重,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困生社会回避及苦恼程度日益增强,说明社会环境和教育让他们变得更为沉重了。
  三、对策与建议
  (一)通过制度化促进教师的评价理念和行为方式转变
  教育实质性变革的标志表现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方式的转变,而行为方式转变的前提条件是教育理念的先行转变。新的教育理念付诸实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过程,因为新理念的产生与教育行为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的自我否定必须采取制度化模式才能得到较好落实。如我们都知道“育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而在教育现实中,我们往往运用的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标准,关注的不是育人而是“分数”,导致了“学困生”概念的产生与固化,使这些所谓的“学困生”很难得到合适的教育,他们被贴上了“劣材不可教”的无形标签。有些学校和老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和所谓的“教学质量”,甚至赶走学困生,致使他们的自尊心多处受到伤害,他们的社会性焦虑不断提升并恶性发展。   毋庸置疑,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神圣职责。但是教育行政部门所制定的对学校、教师的考核标准,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如果都把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唯一考核指标,却忽视将促进学困生成长作为师德考核内容的相关指标,就形成了评价考核制度上的问题和漏洞。因此,把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评价理念具体化并制度化,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可能会更利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二)变革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学生的发展是多元的,成才的领域是广阔的,因此评价引领的方式也必须是多元的。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一个要素系统的支持,而知识是这个要素系统的关键元素。在这个系统中,还有能力和人格等其他重要因素。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只评价了其学业成绩,显然存在缺陷,这就需要进行评价方式的深度变革。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大力推进多元评价是必须的,尤其要转变教师的评价理念和评价行为习惯。不少学校和教师在频繁举行的考试检测中,更多关注学生间的排名与比较评价,忽略了学生个人对于课程标准的达标评价,其结果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甚至家长对于学习方面恶性竞争的心理倾向,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学生对于课程标准而言的学习上的查漏补缺。更为严重的是,忽略了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而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心理体验,以及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精神与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因此,深化评价理念,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三)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质量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个基本要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组织教学能力和水平。根据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发现,绝大部分教师还是一个人唱“独角戏”,课堂教学形式单调,语言贫乏,缺乏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满足不了学习需要。在信息化的今天,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机会已大大增强,某些背景知识也很丰富,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就要转向高效率地传输知识、准确地理解知识和有效运用知识,这就必然要求大力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教师应该主动发现每个学生身上最强的一面,动脑筋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教学方案,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扬,及时充分肯定学困生的进步及程度,消除其自卑和焦虑心理,只有让其不断尝试成功,学困生才能真正走向成功。
  (四)改善家庭教育模式,减轻学困生的社会性焦虑
  家庭因素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环境因素,学生儿童时期最初的情感和认知发展均受家庭的影响。尤其是亲代的情感和行为模式,对他们情绪的发展和人格的形成更是至关重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琼格所言:“个人最初完全是生活在家庭中父母的无意识中的。”[2]因此通过家庭的支持性辅助是克服学生社会性焦虑的重要途径。有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社会性焦虑,父母本身具有“焦虑型人格”特征的家庭,往往给孩子以“模仿型”影响,他们不仅对孩子出现的焦虑情绪不能正确引导,反而自己亦产生更多更宽泛的焦虑感,使孩子沉溺于低谷情绪中不得解脱,逐步恶化。可见,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容易导致孩子的焦虑性情绪,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避免产生、缓解与减轻学生的社会性焦虑。家庭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技能以及积极体验,可以改善和减轻学困生的社会性焦虑。
  综上所述,关注学困生在学校与在家庭中的生活品质,关注学困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技能的提升,[3]关注学困生的社会性焦虑和负面情绪体验,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干预模式,是教育回归本真、以育人为目标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德育、教师教育、师德建设和学生素质养成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改变当下的育人理念和教育评价理念,并落实到行为方式中去,让更多的“学困生”摆脱“学困生”的羁绊,让更加公平公正、个性奔放、自由发展的素质教育彰显其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美)保罗·福克斯曼.儿童焦虑症的确认与心理康复[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Wallerstein,J.and Blakeslee,S.Second Chances:Men,Women and Children a Decade AfterDivorce[M]. New York: Ticknor and Fields,1989.
  [3]周凯,叶广俊.生活技能教育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治疗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23-326.
其他文献
德育对于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学校的首要工作,这一点在基础教育界早已达成共识。绝大多数中小学都非常重视德育工作,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实施德育。但必须承认的是,德育缺乏实效性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实际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德育管理者和研究者。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基于生活德育的理念,我们倡导“在生活中发现德育细节,通过细节改进提升德育实效”的研究方式,通过校本研究改进德育工
在人类活动中,仪式先于教育。有了正规教育后,仪式也一直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学校教育中的仪式很多。每一堂课都在“上课”“起立”的仪式中开始,每一星期都在升旗仪式中展开,每一学期始于开学典礼,每一学段终于毕业典礼。运动会有仪式,入队入团入党有仪式,十八岁还有成人仪式……  仪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仪式教育可以给学生以规则、以习惯、以情感,可以给学校以风气、以精神、以文化。  正因为此,不论是
课题类别:国家一般  学科分类:教育心理  课题负责人:杨丽珠  工作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116029  本课题全方位研究3~15岁儿童青少年人格影响因素,探索幼儿、小学生、初中生人格发展的机制及干预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为幼儿园、小学、初中及家长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提供有效载体和可行方法。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探讨我国儿童青少年人格结构,制定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评定量表
2019年1月18日,上汽通用汽车雪佛兰U-CLUB车主俱乐部迎来正式成立5周年的日子。自2014年成立至今,会员规模迅速壮大,截至目前已接近220万。作為雪佛兰金领结服务的重要平台,U·CLUB车主俱乐部秉承“懂车更懂你”的服务宗旨,以打通产业链的服务模式覆盖客户消费的全生命周期,展现雪佛兰金领结服务“贴心、愉悦、专业、可靠”的品牌形象。  自2017年雪佛兰品牌之夜发布“四新”战略举措以来,雪
:您当年在华东师范大学所作的博士论文《学生学习生活研究》,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引进教育研究的视野,提出关注学生学习生活质量问题,引起学术界较大反响。请问您当时确立了“学生学习生活研究”这一主题,是出于哪些考虑?  唐荣德: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研究,源于参加我的导师陆有铨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学校教育与儿童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01JAZJD880005)课题研究。当时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作为城市型SUV的鼻祖,本田CR-V在中国市场可谓是风生水起。而现在,更强的全新一代CR-V大有让同级别其他车型“集体阵亡”的意味。  重新调校的1.5L涡轮增压发动机对于CR-V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低转速时的扭矩也非常充沛,很适合在城市中行驶  或许是因为“风水轮流转”的定律,本田这两年开始在中国高歌猛进,甚至威胁、到大众、丰田在中国的地位,旗下推出的各种车型都受到追捧,看来只要把好消费者的脉搏,
位于鄂东革命老区黄冈麻城的思源实验学校,是一所由麻城市人民政府出资兴建、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援建,主要招收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秉承“思慧还源,言诚志爱”的校训,打造以“爱与感恩”为核心的特色德育。  学校的建成得益于社会的大爱,使来自边远乡镇的贫困生能和城里的学生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自然成为我们的使命。“传扬爱心善举,唱响感恩旋律”,思源人坚定了德育的方向。  环境熏陶,文化浸
校训应能够高度概括学校的价值观念、集中表达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体现学校的观念文化;应该用简洁的文字,精要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和价值,而且应该寓情于理,情理交融,具有思想的冲击力和情感的冲击力。  一、校训是学校观念文化的集中体现  校训是指经由学校领导提出的对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要求、行为习惯训练和进行人格、品格培养的戒训,是学校为了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
宽容,多么美好的两个字。心中因为有她,才会显得善良;生命因为有她,才会显得精彩;世界因为有她,才会显得和谐、美好。一次偶然发生的事,让我真正体味到了宽容的意义。那是三年前的事情了,但至今回想起来,仍让我的心情难以平静。  那年学期初,由于学校的人事变动,我第一次担任了三年级的班主任。初次当上58个孩子的“班妈妈”,心怀忐忑,但争强好胜的我还是踌躇满志地走马上任了。一位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对我说:古语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模范践行者,努力推动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