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转眼间,“学体部落”已经成立10年了!10载如白驹过隙,对于“学体部落”和围绕在“学体部落”周围一起成长起来的体育教师来说,这10年是感动的10年、成长的10年、收获的10年、幸福的10年……回味3000多个日夜里,恍然若昨;感动在心中不断泛起涟漪,历久弥新。
一、“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2008年,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以下简称“学体”杂志社)根据网络教研发展新趋势,审时度势成立“中国学校体育读者群”。花香蝶自来,读者群吸引了全国各地体育教师慕名而至。新型的网络教研形式开拓了体育教师的教研思路,激发了体育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热情。与此同时,“学体”杂志社又根据网络教研发展的需要,成立了“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成员达到2000多人。在撰写博客的过程中,参与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每天精华博客的推荐,让作者欢欣鼓舞,让博友为作者的灵感和写作能力感叹。不会忘记那无数的日夜,一群人每天坐在电脑前,十指翻飞,用博客记录着各自工作中的得失,在阅读中领略着各自的感悟与收获,在留言中书写着彼此的支持和鼓励;不会忘记,有一群人以“学体博客圈”为家,每天习惯性地在博客圈里走一走,关注博友的信息;不会忘记,自己的博文第1次被学体“精彩博文”采用,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目录中发现自己名字时的那一瞬间的惊喜。
那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学体”岁月,“学体部落”的出现,激发了一线体育教师极大的教研热情,更培养出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研成果丰硕的体育名师,为“学体”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学术基础。
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自加入“学体部落”以来,笔者在网络教研中越发感受到“学体部落”的专业性、开放性、包容性和人文性。自2008年10月在《中国学校体育》发表第1篇论文后,笔者的学术热情高涨,陆续发表论文多篇。回首自己的发展成长历程,是“学体部落”促进了自己的嬗变,推动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改变了自身的人生轨迹,由此也开始了一段围绕在“学体”服务一线教师的难忘岁月。
2009年下半年,笔者加入《中国学校体育》《一线话题》栏目社外编辑团队。每月中下旬,团队都会收到杂志社转交的稿件,团队成员对每篇稿件认真审理,通过语音聊天交换初审意见;后期对杂志社终审通过的稿件进行文字编辑,笔者深刻感受到编辑们审核的严格和敬业,每篇文章的出炉都凝聚着编辑们的心血与艰辛。
2010年11月,笔者参加《中国学校体育》特约通讯员团队建设工作,负责栏目前期筹划和通讯员团队后期的业务开展和管理。通讯员团队建设方案历经3个月数次征求意见和修改,好在功成愿遂。通讯员团队成立后,近百人的通讯员队伍活跃在全国各地学校体育工作一线,一篇篇新闻报道呈现在全国读者面前,特别是在2012年郑州、2015年武汉、2017年鄂尔多斯的全国中小学体育优质课活动报道中,通讯员团队为全国体育教师第一时间呈现精彩报道,获得读者的赞誉。
2012年4月,在通讯员团队基本成熟的基础上,笔者加入《教学实践》栏目社外团队。如何让一线教师有话能说、有话可说,如何写出让读者可学习、可借鉴的文章是社外团队思考的主要问题。为此,在策划每季度的栏目话题设计时,社外团队从一线教師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提纲及内容;为提高作者的写作积极性,在初审过程中,充分挖掘文章中的亮点,尊重作者的劳动果实;对返修文章指出亮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对录用的文章进行润色,增强文章阅读性,提升文章品位。
笔者在承担“学体部落”社外工作的5年时间里,无论是作为团队成员,还是作为团队负责人,都深刻感受到“学体”大家庭的温暖和正能量,更激励着自身对体育教育事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008年-2014年是“学体部落”快速发展的6年,以学体博客圈和学体读者群为代表的网络教研平台为“学体部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教研力量和人才力量。
在2014年8月新浪网关闭博客圈后,“学体部落”的网络教研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2015年5月,“学体”杂志社转型升级筹建网站,以壮士断腕的意志高标准打造了集体育教育和体育赛事于一身的“菁体育”网,彰显了“学体”杂志社在网络教研方面的矢志,为“学体部落”后期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体部落》依托《草根争鸣》《案例研析》《群英荟萃》3个网络教研活动组成的“网研集锦”版块,结合“学体”杂志纸质媒体,形成“网络平台月月有活动,学体杂志期期有专栏”的良好发展格局,吸引了全国各地体育名师工作室、教研室的热情参与,“学体部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学体”10年陪伴,感恩“学体”永远。因为有你,我会更加笃信;因为有你,我会更加执着。此刻说声谢谢,谢谢“学体”多年的指导和帮助;此刻道声祝福,祝福“学体”事业更加美好,谱写新的辉煌。
一、“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2008年,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以下简称“学体”杂志社)根据网络教研发展新趋势,审时度势成立“中国学校体育读者群”。花香蝶自来,读者群吸引了全国各地体育教师慕名而至。新型的网络教研形式开拓了体育教师的教研思路,激发了体育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热情。与此同时,“学体”杂志社又根据网络教研发展的需要,成立了“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成员达到2000多人。在撰写博客的过程中,参与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每天精华博客的推荐,让作者欢欣鼓舞,让博友为作者的灵感和写作能力感叹。不会忘记那无数的日夜,一群人每天坐在电脑前,十指翻飞,用博客记录着各自工作中的得失,在阅读中领略着各自的感悟与收获,在留言中书写着彼此的支持和鼓励;不会忘记,有一群人以“学体博客圈”为家,每天习惯性地在博客圈里走一走,关注博友的信息;不会忘记,自己的博文第1次被学体“精彩博文”采用,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目录中发现自己名字时的那一瞬间的惊喜。
那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学体”岁月,“学体部落”的出现,激发了一线体育教师极大的教研热情,更培养出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研成果丰硕的体育名师,为“学体”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学术基础。
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自加入“学体部落”以来,笔者在网络教研中越发感受到“学体部落”的专业性、开放性、包容性和人文性。自2008年10月在《中国学校体育》发表第1篇论文后,笔者的学术热情高涨,陆续发表论文多篇。回首自己的发展成长历程,是“学体部落”促进了自己的嬗变,推动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改变了自身的人生轨迹,由此也开始了一段围绕在“学体”服务一线教师的难忘岁月。
2009年下半年,笔者加入《中国学校体育》《一线话题》栏目社外编辑团队。每月中下旬,团队都会收到杂志社转交的稿件,团队成员对每篇稿件认真审理,通过语音聊天交换初审意见;后期对杂志社终审通过的稿件进行文字编辑,笔者深刻感受到编辑们审核的严格和敬业,每篇文章的出炉都凝聚着编辑们的心血与艰辛。
2010年11月,笔者参加《中国学校体育》特约通讯员团队建设工作,负责栏目前期筹划和通讯员团队后期的业务开展和管理。通讯员团队建设方案历经3个月数次征求意见和修改,好在功成愿遂。通讯员团队成立后,近百人的通讯员队伍活跃在全国各地学校体育工作一线,一篇篇新闻报道呈现在全国读者面前,特别是在2012年郑州、2015年武汉、2017年鄂尔多斯的全国中小学体育优质课活动报道中,通讯员团队为全国体育教师第一时间呈现精彩报道,获得读者的赞誉。
2012年4月,在通讯员团队基本成熟的基础上,笔者加入《教学实践》栏目社外团队。如何让一线教师有话能说、有话可说,如何写出让读者可学习、可借鉴的文章是社外团队思考的主要问题。为此,在策划每季度的栏目话题设计时,社外团队从一线教師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提纲及内容;为提高作者的写作积极性,在初审过程中,充分挖掘文章中的亮点,尊重作者的劳动果实;对返修文章指出亮点,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对录用的文章进行润色,增强文章阅读性,提升文章品位。
笔者在承担“学体部落”社外工作的5年时间里,无论是作为团队成员,还是作为团队负责人,都深刻感受到“学体”大家庭的温暖和正能量,更激励着自身对体育教育事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2008年-2014年是“学体部落”快速发展的6年,以学体博客圈和学体读者群为代表的网络教研平台为“学体部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教研力量和人才力量。
在2014年8月新浪网关闭博客圈后,“学体部落”的网络教研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2015年5月,“学体”杂志社转型升级筹建网站,以壮士断腕的意志高标准打造了集体育教育和体育赛事于一身的“菁体育”网,彰显了“学体”杂志社在网络教研方面的矢志,为“学体部落”后期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体部落》依托《草根争鸣》《案例研析》《群英荟萃》3个网络教研活动组成的“网研集锦”版块,结合“学体”杂志纸质媒体,形成“网络平台月月有活动,学体杂志期期有专栏”的良好发展格局,吸引了全国各地体育名师工作室、教研室的热情参与,“学体部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学体”10年陪伴,感恩“学体”永远。因为有你,我会更加笃信;因为有你,我会更加执着。此刻说声谢谢,谢谢“学体”多年的指导和帮助;此刻道声祝福,祝福“学体”事业更加美好,谱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