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知识的积累、知识的传承都离不开人类的阅读行为,它是汲取知识、传递文化、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谈到阅读,人们自然想到的是文艺作品的阅读,在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容易想到的是语文阅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阅读已经超出了文学作品的范畴,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仅有语文阅读能力显然是不够的,看不懂某些产品的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药品的主要化学成分、不了解经济走势图、看不懂项目数据之间的规律,都会制约着我们对这个社会学生的认识,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一种阅读能力,是希望我们培养学生的基于语文阅读而推而广之的能力,包括英语阅读、数学阅读、科技阅读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
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改要求的不断提高,教材以及考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数学阅读理解的内容.现在的数学考试慢慢加入一些文字阅读题,要求学生在一段文字中寻找解题线索,可以说是数学当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字信息,通过文字信息建立一系列解题方程,最终得出正确的结果.对于数学阅读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材的阅读
数学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地探索学习,该环节包括: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教材要点、理解教材、紧扣教材设制问题以及解题思路,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的理解往往不如教师的深刻,但是久而久之教师的理解反而不如学生的理解更多元化,这就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通过对同一问题的阅读之后产生了不同的思路,其中没有谁对谁错,而是形成一种互补的趋势.教材的阅读可分为以下三类:
1.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公理等概念的阅读
数学阅读与文学作品阅读不一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定理、公式、公理等过程中必须逐字地进行阅读,还要做好举一反三的准备,同时数学的阅读往往并不长,它当中的语言文字非常精练,因此我们要从有限的字理行间中抓住最主要的信息,为我们理解要点打下基础.此外,数学的阅读往往又涉及到文字与公式的互换,文字信息可以转化成公式信息,公式又可以反推回到文字信息,这样的阅读练习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转化能力,同时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重要句段的阅读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某些重要内容采用第一遍粗读、第二遍细读、第三遍精读的方法,尤其是重要句段的精读更加重要.数学中很多内容以图表加文字的形式出现,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要做到粗读大意,精读要点,没有第一遍的粗读无法掌握整段文字的中心思想,而要领悟其知识要点,则需要精读来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当这样的情况出现在考试中时,精读是攻克难题的关键步骤.
3.课本中的阅读材料
千万不要忽略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有关数学发展和公式定理等的来源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中包含了知识起源的根据以及数学的发展过程,它可开阔学生的视野,很多公式都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产生的,这些问题在现今的生活中也时有发生,学生运用这些公式或定理可以解决不少生活中的问题.
二、注重数学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不能只是简单地浏览或者略读,数学阅读是逻辑思维的体现,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内容,对材料进行仔细分析,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对症下药.
数学阅读需要遵循有序的原则,不漏掉重要信息点,有些信息隐藏于文字当中,粗读并不能完全地将信息提取出来,所以这时又要多次对材料进行阅读,也就是所谓的精读,通过精读不断地推敲与探索.
学生要根据题目之后的问题抓取核心信息点,作到有针对性地阅读,全面掌握信息,在阅读中分清主次.
三、在阅读中抓取关键词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碰到应用题,这类题包含不同难度的信息,而解题时需要通读全题,但是关键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也就是轻视某些特别词组,而这些词组中隐含了解题思路.
所以,谈到阅读,教师需要时刻提醒学生在数学题中抓住关键词,懂得关键词所包含的意思,即时做到反映,哪些关键词指明的是哪种解题思路.而这也是学生在数学阅读中需要不断强化练习的.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充分意识到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教与学的基本环节当中,一改老式的“讲练结合”的模式,将其改革为“讲、读、练”三项结合的方式,积极探索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优化.
此外,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指导技巧,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将好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让其自主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真正掌握数学阅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