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改善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机制,从而更好的保证我国的事业单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的发展能够保证事业单位正常的进行经营活动,能够让事业单位的相关活动切实地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而提高管理的效率,防止舞弊现象的出现。
关键词:事业单位 跨级监督机制 相关措施 探讨
事业单位对会计进行监督,建立起会计监督机制能够真正的保证会计工作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会计监督机制主要是为了能够更为合理的、有效的对政府的拨款进行利用,利用会计监督机制让事业单位得到更好的发展。
1、建立与健全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可以说是会计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今天,我国的事业单位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也逐渐的建立起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三者相融合的监督体系。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机制在发展的过程中变得越发的完善,但是也在不断地暴露出相关的问题,事业单位对国家进行财政拨款款项的使用不当以及款项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浪费现象等问题越发的严重,从而阻碍事业单位的发展。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机制是每一个事业单位的法定义务,监督机制能够正确的处理好国家、事业单位以及个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是我国加强事业单位管理的工作之一。
2、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机制的主要措施
2.1、切实地的增强会计监督的意识
事业单位的单位负责人以及法人代表将是单位财务部门进行会计工作的首要责任主体,他们将会承担着财会报告的真实合法性、年终财务决算报表的合理规范性,但是领导起到的是带头作用,绝不能将监督压力全部放在领导以及责任人的身上。因此在完善会计监督机制时,务必要树立起主体意识,让单位职工都能够对会计监督机制的重要性与关键性有着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保证每一个参与会计监督工作的员工都能按照相关规定严格的进行检查与监督,从根本上杜绝出现超预算支出以及不按照预算进行支出的问题。单位还应该定期展开培训,对会计监督的规范性流程进行梳理与优化,从而更好的保证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与发展。
2.2、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
会计监督机制在完善的过程中需要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那就是建立起合理、科学的组织机构,适当的授权与合理化的分配是提高监督机构监督效率的主要方式。组织机构的建立需要遵守的原则是因事设人、依能授权、权责对等原则,尤其是在建立单位授权批准制度的时候更要遵循此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岗位与岗位之间做到相互牵制与相互监督,更好地增强企业内部的整体发展意识。组织机构在建立的时候还要保证的管理制度的落实,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在岗位职责上做到明确的定位,切实的加大机制的执行力度。
另一重要内容是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会计监督系统在建立时,信息与沟通尤为重要,在监督过程中要想真正的达到信息的对称性,关键的一项就是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还能够及时的将单位的信息传达给单位的相关人员,保证每一个职工都能加入到监督系统中,让每个人的建议与才能通过特殊的渠道直接的反馈给事业单位的领导及其监督部门。
2.3、制定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保证会计监督机制的正常运行
第一,事业单位在发展时,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应当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保证会计监督在整个事业单位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利用法律条款让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能够在范围和程序等方面更加明确,保证会计监督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建立健全惩罚机制。惩罚机制是整个监督机制中的较为重要的配套条款,目的是对一些潜在的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与管理,让行政手段能够同经济的发展相连系,从而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的力度,更好的将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三,转变单一的监督模式,由事后监督逐渐的转变成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管理的监督模式,改变单一性,实现监督的综合性与体制性。
2.4、内部审计部门、财务审计部门以及社会审计三者的组合与发展
会计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不能只有财务部门参加,要逐渐的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的相关建设,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内审机构要保证自身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应当设立专门人员对机构负责,有了内审机构参与监督,能够及时的发现单位在操纵资金时出现的不合理甚至是错误之处,从而更好的对症下药。审计机构还应当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的使用以及会计监督机制的应用效果等进行公开的检查,并要求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制定出改进措施。社会审计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在开展上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也必须要尽量保证社会监督的参与,可以完善上访制度,更好地增强民众的发言权。
因此,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要尽全力的完善会计监督管理机制,并要在完善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关审计部门,加强审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功能,让内部审计部门、财务审计部门以及社会审计三者能够有效的组合在一起,使事业单位得到更好的发展。
2.5、重要岗位要对相关的负责人实行轮岗制度
事业单位的关键岗位有很多,例如预算决算编制、企业资金管理、票据以及印章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工作绩效管理、内审监督管理等。针对这些岗位,为了防止岗位的过度集中,可以考虑在关键岗位上进行轮岗管理,保相关的负责人能够对单位资金使用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时,分管领导还应该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实行全面的管理与监督,保证单位的财务制度与会计监督机制的正常实施,最终建立起集体决策、相互监督的管理监督机制。
3、结语
事业单位在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的时候将会涉及到很多部门,相关的管理者要彻底的改变之前的传统思想,创新机制建立的手段与方法,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充分的将会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发挥出来,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够在相关的规定下工作,形成有着较强监督力度的监督机制,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健全内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对策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1.
[2]熊靖菊.浅析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
[3]于春娇.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内控制的必要性[J].中国外资,2014.
关键词:事业单位 跨级监督机制 相关措施 探讨
事业单位对会计进行监督,建立起会计监督机制能够真正的保证会计工作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会计监督机制主要是为了能够更为合理的、有效的对政府的拨款进行利用,利用会计监督机制让事业单位得到更好的发展。
1、建立与健全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可以说是会计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今天,我国的事业单位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也逐渐的建立起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三者相融合的监督体系。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机制在发展的过程中变得越发的完善,但是也在不断地暴露出相关的问题,事业单位对国家进行财政拨款款项的使用不当以及款项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浪费现象等问题越发的严重,从而阻碍事业单位的发展。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机制是每一个事业单位的法定义务,监督机制能够正确的处理好国家、事业单位以及个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是我国加强事业单位管理的工作之一。
2、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机制的主要措施
2.1、切实地的增强会计监督的意识
事业单位的单位负责人以及法人代表将是单位财务部门进行会计工作的首要责任主体,他们将会承担着财会报告的真实合法性、年终财务决算报表的合理规范性,但是领导起到的是带头作用,绝不能将监督压力全部放在领导以及责任人的身上。因此在完善会计监督机制时,务必要树立起主体意识,让单位职工都能够对会计监督机制的重要性与关键性有着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保证每一个参与会计监督工作的员工都能按照相关规定严格的进行检查与监督,从根本上杜绝出现超预算支出以及不按照预算进行支出的问题。单位还应该定期展开培训,对会计监督的规范性流程进行梳理与优化,从而更好的保证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与发展。
2.2、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
会计监督机制在完善的过程中需要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那就是建立起合理、科学的组织机构,适当的授权与合理化的分配是提高监督机构监督效率的主要方式。组织机构的建立需要遵守的原则是因事设人、依能授权、权责对等原则,尤其是在建立单位授权批准制度的时候更要遵循此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岗位与岗位之间做到相互牵制与相互监督,更好地增强企业内部的整体发展意识。组织机构在建立的时候还要保证的管理制度的落实,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在岗位职责上做到明确的定位,切实的加大机制的执行力度。
另一重要内容是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会计监督系统在建立时,信息与沟通尤为重要,在监督过程中要想真正的达到信息的对称性,关键的一项就是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的通畅还能够及时的将单位的信息传达给单位的相关人员,保证每一个职工都能加入到监督系统中,让每个人的建议与才能通过特殊的渠道直接的反馈给事业单位的领导及其监督部门。
2.3、制定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保证会计监督机制的正常运行
第一,事业单位在发展时,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应当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保证会计监督在整个事业单位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利用法律条款让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机制能够在范围和程序等方面更加明确,保证会计监督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建立健全惩罚机制。惩罚机制是整个监督机制中的较为重要的配套条款,目的是对一些潜在的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与管理,让行政手段能够同经济的发展相连系,从而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的力度,更好的将不利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三,转变单一的监督模式,由事后监督逐渐的转变成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管理的监督模式,改变单一性,实现监督的综合性与体制性。
2.4、内部审计部门、财务审计部门以及社会审计三者的组合与发展
会计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不能只有财务部门参加,要逐渐的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机构的相关建设,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内审机构要保证自身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应当设立专门人员对机构负责,有了内审机构参与监督,能够及时的发现单位在操纵资金时出现的不合理甚至是错误之处,从而更好的对症下药。审计机构还应当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的使用以及会计监督机制的应用效果等进行公开的检查,并要求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制定出改进措施。社会审计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在开展上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也必须要尽量保证社会监督的参与,可以完善上访制度,更好地增强民众的发言权。
因此,事业单位的各级领导,要尽全力的完善会计监督管理机制,并要在完善的同时建立健全相关审计部门,加强审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功能,让内部审计部门、财务审计部门以及社会审计三者能够有效的组合在一起,使事业单位得到更好的发展。
2.5、重要岗位要对相关的负责人实行轮岗制度
事业单位的关键岗位有很多,例如预算决算编制、企业资金管理、票据以及印章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工作绩效管理、内审监督管理等。针对这些岗位,为了防止岗位的过度集中,可以考虑在关键岗位上进行轮岗管理,保相关的负责人能够对单位资金使用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时,分管领导还应该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实行全面的管理与监督,保证单位的财务制度与会计监督机制的正常实施,最终建立起集体决策、相互监督的管理监督机制。
3、结语
事业单位在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的时候将会涉及到很多部门,相关的管理者要彻底的改变之前的传统思想,创新机制建立的手段与方法,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充分的将会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发挥出来,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够在相关的规定下工作,形成有着较强监督力度的监督机制,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健全内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对策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1.
[2]熊靖菊.浅析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
[3]于春娇.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会计内控制的必要性[J].中国外资,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