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偏头痛 验案 罗凛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罗凛教授从事推拿临床及科研工作多年,对内、妇、儿及骨科等的多种疾病都具有一整套较独特的诊治方法。现就内科偏头痛的诊治,列举如下医案1例,分析其手法特点及理论思路,以飨读者。
患者王某某,女,52岁。2008年8月10日初诊。偏头痛3年余,时伴有恶心,视物模糊,眠差等。曾口服心脑康胶囊4粒/ 次,3次/日及磷酸川芎嗪片50mg/次 ,3次/日,持续服药1年,服药期间内偶有头痛反复,之后1年多未复发过。近2月来,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右侧偏头痛症状,时常夜间发生,跳痛不适,第二日可自行缓解,伴有精神疲倦,睡眠欠佳,纳食不香,大便可,小便偏多,舌淡苔白,脉弦细。因曾口服过药物1年余,现为求非药物治疗,故来罗教授处求治。罗教授详细了解患者症状、体征及病史后,四诊合参,诊断为偏头痛,证属气滞血瘀型。治疗以推拿手法为主,施以行气、活血、止痛之法。
具体操作如下:(1)患者俯卧位,医者坐于床头前,面对患者,嘱患者全身放松,调整呼吸使之平稳,首先以双手拇指固定于头顶,其余四指自然弯曲,以食指桡侧面置于患者两侧头部角孙穴附近行按、揉等手法,约3min,以病侧为主(此为右侧);后以四指屈曲行指推法,推后枕部(以病侧为主,辅以左侧)约1min;再以四指行扫散法施予患者右侧头部及后头部,反复约6次;之后,按揉两侧太阳穴,以病侧为主,健侧为辅,约1min;再后,弹拨枕骨粗隆处附着之筋腱使之松解,待充分放松头部筋腱之后,行点按双侧风池穴,力量要柔和而渗透,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度,点按2-3次。最后以按、揉、推、搓等手法舒散放松头部筋膜。(2)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位不变,同样嘱患者放松,首先按揉印堂穴,后以双手拇指按、揉、抹额部,从两眉头开始,按左右及上下两种方向进行施治,待按揉至太阳穴时可加大力量,再次按揉两侧太阳,约5min;再以两拇指推、按头部,以右侧为主,约3min,亦可以示指桡侧面置于患者两侧头部耳孙穴附近行按、揉等手法;最后,行全头部扫散、按、揉、抹等放松手法以结束治疗。
患者经过约30min的治疗后,顿觉头部皮肤松散,舒适无比,同时嘱患者平日要慎起居、避风寒、调畅情志。尤其情志的调节是举足轻重的、非常重要。最后嘱患者“亲其师者信其道”,对此非药物治疗要有信心,坚持治疗,隔天1次,治疗3次,见效再继续治疗。
2007年8月12日,复诊。
患者诉,经上述治疗后夜间没有发生头痛。且睡眠佳,精神渐好。因“效不更法”,遂继续予上述治疗方案治疗一次,配合增加针刺头部,方法:以25mm毫针针刺右侧角孙、头维、太阳、百会,施以平补平泻法,每5min行针一次,留针20min。
2007年8月14日,再诊。
患者诉一切正常感觉很好。续予上述治疗方案(推拿加针灸)。
随后患者又治疗4次,治疗过程顺利,反应良好,之后电话随访半年,患者未有复发过。
在分析罗凛教授治疗手法特点及疗效时,发现其治疗过程中,每每不离此一特殊手法,即用示指桡侧面置于患者两侧头部角孙穴附近行点、按、揉等;经过罗教授的指点方知,在罗教授多年的手法治疗经验中,对于头痛患者,在其头部的两侧,角孙穴附近以适当的力量可以触摸到充盈的静脉,而疼痛程度越强,静脉充盈度则越是明显。运用手法时,要想尽办法使头两侧充盈的静脉充盈度下降甚至使之触摸不到,方能达到治疗效果,且疗效显著,屡试屡验。其余手法上未有特殊。
本病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故手法以活血化瘀,止痛为主,力度上不求最重但求最适,尤其对头部的治疗中更加不可用暴力、蛮力,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罗教授指出,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血管搏动性头痛,是众多类型头痛中的“超级大户”、“顽固份子”。它发作前常有视物模糊等先兆,约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出现一侧头部跳痛,逐渐加剧,直到出现恶心、呕吐后,感觉才会有所好转,在黑暗环境或睡眠后头痛可缓解。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据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比平常人更容易发生大脑局部损伤,进而引发中风。其偏头痛的次数越多,大脑受损伤的区域会越大。故应积极治疗,减少其发作频率,以减少其对大脑的损伤。
同时指出,必要的饮食控制、情志调节、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预防偏头痛的发生重要条件。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罗凛教授从事推拿临床及科研工作多年,对内、妇、儿及骨科等的多种疾病都具有一整套较独特的诊治方法。现就内科偏头痛的诊治,列举如下医案1例,分析其手法特点及理论思路,以飨读者。
患者王某某,女,52岁。2008年8月10日初诊。偏头痛3年余,时伴有恶心,视物模糊,眠差等。曾口服心脑康胶囊4粒/ 次,3次/日及磷酸川芎嗪片50mg/次 ,3次/日,持续服药1年,服药期间内偶有头痛反复,之后1年多未复发过。近2月来,无明显诱因下,再次出现右侧偏头痛症状,时常夜间发生,跳痛不适,第二日可自行缓解,伴有精神疲倦,睡眠欠佳,纳食不香,大便可,小便偏多,舌淡苔白,脉弦细。因曾口服过药物1年余,现为求非药物治疗,故来罗教授处求治。罗教授详细了解患者症状、体征及病史后,四诊合参,诊断为偏头痛,证属气滞血瘀型。治疗以推拿手法为主,施以行气、活血、止痛之法。
具体操作如下:(1)患者俯卧位,医者坐于床头前,面对患者,嘱患者全身放松,调整呼吸使之平稳,首先以双手拇指固定于头顶,其余四指自然弯曲,以食指桡侧面置于患者两侧头部角孙穴附近行按、揉等手法,约3min,以病侧为主(此为右侧);后以四指屈曲行指推法,推后枕部(以病侧为主,辅以左侧)约1min;再以四指行扫散法施予患者右侧头部及后头部,反复约6次;之后,按揉两侧太阳穴,以病侧为主,健侧为辅,约1min;再后,弹拨枕骨粗隆处附着之筋腱使之松解,待充分放松头部筋腱之后,行点按双侧风池穴,力量要柔和而渗透,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度,点按2-3次。最后以按、揉、推、搓等手法舒散放松头部筋膜。(2)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位不变,同样嘱患者放松,首先按揉印堂穴,后以双手拇指按、揉、抹额部,从两眉头开始,按左右及上下两种方向进行施治,待按揉至太阳穴时可加大力量,再次按揉两侧太阳,约5min;再以两拇指推、按头部,以右侧为主,约3min,亦可以示指桡侧面置于患者两侧头部耳孙穴附近行按、揉等手法;最后,行全头部扫散、按、揉、抹等放松手法以结束治疗。
患者经过约30min的治疗后,顿觉头部皮肤松散,舒适无比,同时嘱患者平日要慎起居、避风寒、调畅情志。尤其情志的调节是举足轻重的、非常重要。最后嘱患者“亲其师者信其道”,对此非药物治疗要有信心,坚持治疗,隔天1次,治疗3次,见效再继续治疗。
2007年8月12日,复诊。
患者诉,经上述治疗后夜间没有发生头痛。且睡眠佳,精神渐好。因“效不更法”,遂继续予上述治疗方案治疗一次,配合增加针刺头部,方法:以25mm毫针针刺右侧角孙、头维、太阳、百会,施以平补平泻法,每5min行针一次,留针20min。
2007年8月14日,再诊。
患者诉一切正常感觉很好。续予上述治疗方案(推拿加针灸)。
随后患者又治疗4次,治疗过程顺利,反应良好,之后电话随访半年,患者未有复发过。
在分析罗凛教授治疗手法特点及疗效时,发现其治疗过程中,每每不离此一特殊手法,即用示指桡侧面置于患者两侧头部角孙穴附近行点、按、揉等;经过罗教授的指点方知,在罗教授多年的手法治疗经验中,对于头痛患者,在其头部的两侧,角孙穴附近以适当的力量可以触摸到充盈的静脉,而疼痛程度越强,静脉充盈度则越是明显。运用手法时,要想尽办法使头两侧充盈的静脉充盈度下降甚至使之触摸不到,方能达到治疗效果,且疗效显著,屡试屡验。其余手法上未有特殊。
本病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故手法以活血化瘀,止痛为主,力度上不求最重但求最适,尤其对头部的治疗中更加不可用暴力、蛮力,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罗教授指出,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血管搏动性头痛,是众多类型头痛中的“超级大户”、“顽固份子”。它发作前常有视物模糊等先兆,约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出现一侧头部跳痛,逐渐加剧,直到出现恶心、呕吐后,感觉才会有所好转,在黑暗环境或睡眠后头痛可缓解。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据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比平常人更容易发生大脑局部损伤,进而引发中风。其偏头痛的次数越多,大脑受损伤的区域会越大。故应积极治疗,减少其发作频率,以减少其对大脑的损伤。
同时指出,必要的饮食控制、情志调节、适当的运动和休息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预防偏头痛的发生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