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感视野下的课堂问题优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swzzxp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认数教学是学生建立数感的内容载体,而教学活动又以问题为主线,课堂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旨在从精炼问题数量,优化问题内容,创新提问形式、多样问题评价这四个方面优化课堂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意义,帮助学生培养和建立数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优化;数感培养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的数量关系。”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内容核心之一,也是核心素养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认数是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发展数感的重要载体。而课堂问题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学生与知识交流的媒介,也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所以如何优化认数教学中的课堂问题就成了我们帮助学生培养和建立数感的重中之重。
  一、 聚焦核心,精炼问题
  问题是学习之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的问题能集中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无效的问题则会打断学生思维,扰乱学生注意,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从而引起学习倦怠。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数感的建立。
  片段一:
  师:哦,好,我们1个十变成了多少个一?生:10个一。
  师:所以说10个一是?是几个十?生:1个十。
  ……
  “有效问题”,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回答,且这样思考与回答可以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以片段一为例:本课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计数單位“一(个)”和“十”,提出10个一是1个十。这是学生学习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所以对于这个核心知识点课堂中需要反复提问,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模型,形成初步认识。
  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应当避免口语化,碎片化的问题,突出对重点知识的提问,借由提问强化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初步培养数感。
  二、 二立足学生,巧设问题
  在传统课堂中课堂问题是以教师为提问人,学生为对象,内容也都是由教师自己准备的。可以说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提问这个环节俨然已经成为应试的一部分。并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思想,也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大多数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一般的小学生在提出问题这方面表现出较大的问题,一方面他们几乎不主动向教师或同学提问,另一方面即使提问,问题的水平也较低。
  同样对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也是一个普遍的现状,一般课堂中有着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回答课堂问题,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教师大量无效问题的干扰,让学生无法判断什么问题是需要回答的,另一个方面也是因为问题本身太过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及年龄特点来设计课堂问题,深入的挖掘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异的问题形式,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以片段二为例:教师采用火眼金睛来提问,即用图片来考学生眼力,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比较每种摆法的不同,体会10根一捆的优越性,从而初步建立模型,增强数感。
  片段二:
  师:好的。孙悟空有个本领叫火眼金睛,我们来看小朋友的眼睛好不好?我们比一比谁能认出来接下来的图片上有多少根小棒?准备好了没?
  生:准备好了。师:看仔细啊。
  (2秒呈现12根散着的小棒)
  师:看清楚了吗?生:没有。
  师:再给你们一次机会。
  (2秒呈现分成三堆的12根小棒)
  生:10根。师:看清楚了没?来,再来一次。
  师:最后一次机会,最后一次机会。
  (呈现一捆和两根的小棒)
  生:12根。
  三、 及时反馈,评价问题
  课堂问题不仅仅是提出,回答就结束了,及时而有效的评价也是课堂问题重要的一环,它既是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反馈,更是师生之间对这个知识点的再一次交流。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回答正确时一个积极肯定的评价是教师为学生树立学习数学信心的重要手段,回答错误时一个合理的评价更是教育艺术的体现;从学生回答的角度来看,在回答完问题之后,学生是极其渴望知道答案的正确与否的,及时地评价是对学生心理的一种满足;在问题提出时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答案,及时地评价也是他们判断自我答案是否正确重要标准。
  片段三:
  师:你能快速地摆出13小棒吗?自己动手试一试。
  师:摆得不错,的确是13根小棒,那现在你能摆出13根小棒让别人一眼就认出来吗?
  师:真棒,同学们这样,我们是不是一眼就看出是13根小棒了,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思维来自疑问。所以教师在问题评价时应像片段四中一样设法让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之前,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出适合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问题,及时给予正确而有启发性的评价。只有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角度上设计问题,才能让学生成为问题主体,在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加深对数的含义的理解,从而进一步的发展数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炼问题数量,优化问题内容,巧设问题形式,多样评价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数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丁莉娟.有效教育[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9-90.
  [3]丁莉娟.有效教育[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5]刘久成.建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4(1):88-90.
  [6]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朱明瀚,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觉,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体现。语感是新课标倡导的学生的重要核心能力之一,培养语感是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语感的培养并不依靠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必须基于语言实践。教师如何巧引妙导,无痕培养学生的语感?本文从妙借情境教学,无痕培养学生的语感;妙引阅读感悟,无痕培养学生的语感;妙搭实践平台,无痕培养学生的语感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语感培养;情境教学;阅读感悟;实践
摘 要: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应该多一些情境渲染,多一些激励学生,多一些探究延伸。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已不再是唯一重要,其中所折射出的创新意识的萌发、数学方法的积累、数学能力的迁移,才是我们更加需要的境界。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步入到这样的境界中,并且在数学的密林中采撷到更多,享受到更多,也收获到更多。  关键词:情境引入;信任激励;探究延伸  七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正是教师进行创新的
摘要: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是整个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针对孩子刚走进小学,出现胆小的心理问题,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胆小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校园教育”其实是解决低年级小学生胆小心理健康问题最便捷、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低年级;胆小;小学生;解决对策;校园心理教育  国内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很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纷纷专注学生的心理教育。  一、 心理学教育者的呼吁  傅文弟在《
摘 要:新课改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恰到好处的运用问题对话教学法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合作双赢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问题对话教学法;教学模式;三级五步  一、 “问题对话”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做人应该具备的四大知识支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强调培养全面型人才的重要性。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但客观上无所适从的盲
摘 要:班主任是官职中最小的“主任”,却做着各种各样看似琐碎却又繁重的班级工作。在初中阶段,想要当一个好的班主任,需要付出许多的艰辛和努力,有时需要舍弃许多个人的时间和空间。想要当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的是“教书育人”,也就是说,既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想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就要为学生建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把班级打造成师生共同的“家”,让所有的较适合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
摘要:文化扶贫和农业推广的重要目标都是从思想和文化层面给予农民教育引导,进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使他们提高文化素质、增强内生动力。在当前文化扶贫背景下农业推广应适应文化扶贫,应健全农村推广队伍、加大对农民培训教育力度,本文以万州武陵镇农家书屋的教育作用为例加以阐述。  关键词:文化扶贫;农业推广;农村人力资源;农家书屋  一、 农业推广工作的内涵  过去我国经济落后,解决粮食问题是重中之重,经过改
摘要:在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其主要要求之一在于“取决于生活,来源于生活,适应于生活”。由此可见,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因此,作为该阶段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满足课程与时代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理应积极寻求地理生活化的有效教学途径,以更加生动的案例结合地理知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以及有效性。本文论述的正是如何利用更加高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感悟地理中的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更是高效课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充分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塑造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谈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历史;合作;高效教学  21世纪,合作精神就是王道。同样,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摘 要:在中职的所有教学中数学是专业教学的必要基础,它就像是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工具书”。因此在中职教学中需要将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得到显著的提高。就目前而言,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的结合情况还很不理想,这也让中职学生们难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本文将结合目前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结合情况来分析与总结改善方案,希望为推进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的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
摘 要:本文由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局部出现气泡,引发学生质疑,层层推进最终设计实验既定性又定量地体现出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是分布进行的:第一步CO2-3 H HCO-3;第二步HCO-3 H H2O CO2↑。设计此实验探究,不仅深化学生知识体系又弥补了教材中对该知识探究的缺陷。  关键词:再探;碳酸钠;盐酸;局部过量;分步反应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中有这样的知识点:“少量的盐酸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