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教育部统一编撰的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于2019年起将逐步在各省市推广使用,其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部分为广大教育者所关注。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运用语文学科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语文核心素养”与“传承传统文化”这两大主题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下册是如何具体呈现的?这将给新高考的语文教学提供什么启示呢?本文将从教材的古诗文数量、选文篇目、内容编排等方面进行探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核心素养;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古诗文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传统文化的含义
(一)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它是指“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成就、紧密关联。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毋庸置疑,古诗文的学习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尤其在语言建构、审美鉴赏以及传承理解文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传统文化
我们经常谈及传统文化,但到底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内容包括什么?这是需要厘清的概念。所谓传统文化,即“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作用下形成的和流传下来的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升华,包括特定的内涵和基本精神,记录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并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传统文化宏观上既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医药、建筑等方面,微观上也包含思想观念、语言文字等。高中学生接触较多的传统文化是古文、诗词曲赋,以及生活衍生出来的节日民俗、对联、书法、武术、曲艺等。由此可见,不管是传统文化亦或是语文学科本身所囊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其概念的分析中,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本文,笔者主要选取教材中的古诗文部分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阐释。
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下册古诗文的呈现分析
(一)数量分析
纵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古代诗文占全部课文数的49.3%,从先秦诸子百家散文到两汉史论到唐宋的名家散文,从《诗经》民歌、唐代律诗绝句到宋明词曲,从元明的戏曲文本到清的文言小说,都有不同层面地呈现。另外,统编教材还设有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板块”,如此大力度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弥足可贵的。而在必修上册的古诗文共有18 篇,古文为4篇。14首古诗中10首为课文内容,4首为“古诗词诵读”的内容;必修下册的古诗文共有17篇,古文为9 篇,戏剧1篇,小说2篇,其中4首古诗均属“古诗词诵读”的板块。
必修上册古诗文占全部课文数的47.3%,必修下册古诗文占全部课文数的58.6%。在数量上,统编教材必修上、下册的古诗文比例有较大提升。这意味着统编教材的编者极为重视古诗文,究其根源是因为古诗文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等量齐观的重要作用。因此,发挥教材的导向作用引领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古诗文便能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也有助于他们领悟古人语言,提升审美趣味,从而达到具备良好的人文积淀,逐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效果。
从必读与自读的角度看,必修上、下册的必读古诗文篇目均为8篇,其余10篇或9篇为自读或诵读篇目。这对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在掌握必读篇目的基础上,学会迁移发散,有意识地提高自身在古诗文上的涵养。而教师更应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与教学能力,在帮助学生读懂读透必读篇目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有方法有目的地鉴赏古诗文。这一过程已然不是简单的教与学,而是带领学生在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又不断让他们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二)选文分析
在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之前,高中语文的教科书版本多达10余种,诸如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鲁教版等。而统编教材所收录的古诗文大多是各版本教材共同选取的经典篇目。所谓“经典”即经得起时间冲刷被大众认可的作品。为体现统编版所录古诗文的经典性,可用统编版与人教版收录的古诗文作比较。温儒敏教授建议统编教材的必修上、下册,可在高一进行教学,故选择人教版必修一至四作为比较。经比较可发现,被两套教科书一同选入高一年级的古诗文共有15篇,既保留了《短歌行》《归园田居》《琵琶行并序》《声声慢》等经典诗词,也保留了《赤壁赋》《劝学》《师说》《鸿门宴》等经典古文。
这15篇古诗文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到当代都有涉及,时间跨度较大。统编教材必修上、下册所收录的古诗词有 25篇,其中有15篇与人教版相同,这说明统编教材在选择古诗文的篇目上有很大的延续性,体现了对经典作品的传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除了这15篇古诗文外,其余篇目就不是经典,而是发扬了延续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经典古诗文的优良传统,也反映了编者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思想。
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层面分析,必修上册收录的4篇古文分别是《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内容从思辨说理到写景生情,文章赏析对学生思维与审美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储备更多的古代文字知识,以此来提高自己鉴赏古文的水平和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必修下册收录的古文则范围更广,有选自《论语》《孟子》《史記》等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有选自《水浒传》《聊斋志异》等传统古典小说,也有选自唐宋时期的经典驳论文,这就要求学生在积累更多古代(下转第39版)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核心素养;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古诗文
一、语文核心素养与传统文化的含义
(一)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它是指“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成就、紧密关联。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毋庸置疑,古诗文的学习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尤其在语言建构、审美鉴赏以及传承理解文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传统文化
我们经常谈及传统文化,但到底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内容包括什么?这是需要厘清的概念。所谓传统文化,即“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作用下形成的和流传下来的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升华,包括特定的内涵和基本精神,记录着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并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传统文化宏观上既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医药、建筑等方面,微观上也包含思想观念、语言文字等。高中学生接触较多的传统文化是古文、诗词曲赋,以及生活衍生出来的节日民俗、对联、书法、武术、曲艺等。由此可见,不管是传统文化亦或是语文学科本身所囊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其概念的分析中,传统文化与语文学科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本文,笔者主要选取教材中的古诗文部分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阐释。
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下册古诗文的呈现分析
(一)数量分析
纵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古代诗文占全部课文数的49.3%,从先秦诸子百家散文到两汉史论到唐宋的名家散文,从《诗经》民歌、唐代律诗绝句到宋明词曲,从元明的戏曲文本到清的文言小说,都有不同层面地呈现。另外,统编教材还设有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板块”,如此大力度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弥足可贵的。而在必修上册的古诗文共有18 篇,古文为4篇。14首古诗中10首为课文内容,4首为“古诗词诵读”的内容;必修下册的古诗文共有17篇,古文为9 篇,戏剧1篇,小说2篇,其中4首古诗均属“古诗词诵读”的板块。
必修上册古诗文占全部课文数的47.3%,必修下册古诗文占全部课文数的58.6%。在数量上,统编教材必修上、下册的古诗文比例有较大提升。这意味着统编教材的编者极为重视古诗文,究其根源是因为古诗文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等量齐观的重要作用。因此,发挥教材的导向作用引领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古诗文便能够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也有助于他们领悟古人语言,提升审美趣味,从而达到具备良好的人文积淀,逐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效果。
从必读与自读的角度看,必修上、下册的必读古诗文篇目均为8篇,其余10篇或9篇为自读或诵读篇目。这对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在掌握必读篇目的基础上,学会迁移发散,有意识地提高自身在古诗文上的涵养。而教师更应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与教学能力,在帮助学生读懂读透必读篇目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有方法有目的地鉴赏古诗文。这一过程已然不是简单的教与学,而是带领学生在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又不断让他们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二)选文分析
在统编教材投入使用之前,高中语文的教科书版本多达10余种,诸如人教版、苏教版、粤教版、鲁教版等。而统编教材所收录的古诗文大多是各版本教材共同选取的经典篇目。所谓“经典”即经得起时间冲刷被大众认可的作品。为体现统编版所录古诗文的经典性,可用统编版与人教版收录的古诗文作比较。温儒敏教授建议统编教材的必修上、下册,可在高一进行教学,故选择人教版必修一至四作为比较。经比较可发现,被两套教科书一同选入高一年级的古诗文共有15篇,既保留了《短歌行》《归园田居》《琵琶行并序》《声声慢》等经典诗词,也保留了《赤壁赋》《劝学》《师说》《鸿门宴》等经典古文。
这15篇古诗文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到当代都有涉及,时间跨度较大。统编教材必修上、下册所收录的古诗词有 25篇,其中有15篇与人教版相同,这说明统编教材在选择古诗文的篇目上有很大的延续性,体现了对经典作品的传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除了这15篇古诗文外,其余篇目就不是经典,而是发扬了延续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经典古诗文的优良传统,也反映了编者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思想。
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层面分析,必修上册收录的4篇古文分别是《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内容从思辨说理到写景生情,文章赏析对学生思维与审美能力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储备更多的古代文字知识,以此来提高自己鉴赏古文的水平和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必修下册收录的古文则范围更广,有选自《论语》《孟子》《史記》等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有选自《水浒传》《聊斋志异》等传统古典小说,也有选自唐宋时期的经典驳论文,这就要求学生在积累更多古代(下转第3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