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鼓励课堂争鸣与激发学生主动求知、实现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及迁移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正确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指导下,语文教师大胆地将争鸣氛围引进课堂,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不断优化语文学科的教法。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争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积极营造自由争鸣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锻炼和提高能力,这是任何尝试教学改革的教师们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学生争鸣的理论依据
1.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从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来看,语文本身既是一门学科,又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因而人们又称它是“基础工具”或“工具的工具”。语文学科的这种工具性特点,决定了人们不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绝大部分都要凭借语言,即语文这一工具来实现。人们的思维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始终是结合在一起,密切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课堂争鸣能力,不仅直接有助于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对其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以及知识面的开拓、各学科自学能力的培养,更能产生积极影响。
2. 语文教材的审美性特点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各类文体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价值。阅读语文教材,我们可以领略到祖国壮丽秀美的山河。巍峨的泰山、雄壮的雁荡、妩媚的西湖、秀丽的漓江……无不在语文课本中呼之欲出。閱读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掘到语文课本中所揭示的社会美:崇高伟大的精神、助人为乐的风尚、美丽纯洁的情操等,都在语文课本中得到了形象感人的反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文作品中不乏积极的人生观与思想情怀,形象地表达了作者高尚的爱国家、爱民族、爱人类、爱自然、爱人生的美好情感,这些作品中丰富的社会美无不在陶冶着无数后来人的美好心灵,激励着人们不懈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信念与明天。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挖掘、体验和渲染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美,并展开积极的课堂争鸣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感受与体验创造美的能力,就能使学生不断获取高层次的美的享受和追求,实现自己的美好的人生价值。
3. 课堂教学的学生主体性特点
语文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迁移与优化为目标。与其他学科一样,语文学科的教学同样是师生间的双边的共同性活动,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显得非常重要。围绕语文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个个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争鸣活动,能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特点。人们常说:“真理越辩越明。”有益的课堂争鸣将会大大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并在友好的争鸣氛围下,加深对作品艺术和思想价值的正确理解,提高其判别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心理的开放性特点
由于我们国家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使得广大中小学生在个人心理上越来越呈现开放的特征,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当主动适应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和社会。如果语文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性,而是坚持“一言堂”,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这势必会激起学生的反感,不但使课堂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语文学习失去原有的信心和兴趣,甚至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创造性的沦丧。
二、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学生争鸣的途径与方法
1. 鼓励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大胆提出与教师相异的观点
师生之间是教学相长的关系,要使语文课上得生动、丰富,并且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有真正的提高,其思想得到健康发展,语文教师就应致力于充分保持学生思想的自由,鼓励学生直抒己见,并大胆地提出异议。当师生之间的探讨成了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佳境也就自然达到了。
2. 鼓励学生向课本、学习参考资料质疑
学贵有疑,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自觉、主动地发现疑问,意味着其对课文的理解有所加深,在此基础上深入钻研思考下去,就能使语文学习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例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是一篇主题非常深刻、非常值得学生玩味欣赏的小说。笔者发现同学们预习时,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着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大约的确已经死了”两句,感到理解上有困难。围绕这样的问题,我就积极鼓励学生借助有关阅读辅助资料,大胆地从课文的疑问处深挖开去,进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孔乙己》中塑造人物的匠心和主题的深邃。
3. 鼓励学生摆设擂台,对垒论辩
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问题,借鉴模拟电视节目中有关正反方开展论辩的做法,让班级中的学生自由选择正反论辩方,并以正反方两个小组为单位,相互展开热烈的论辩与研讨,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争鸣环境。这种争鸣氛围可以说是最佳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在紧张的思考和激烈的对垒论辩中逐步拓宽思路,澄清模糊认识,进而加深对课文内涵准确而深刻的理解。
三、语文课堂教学开展争鸣活动中教师作用的体现与发挥
与其他教学活动一样,课堂争鸣同样离不开语文教师的积极组织、引导以及对课堂争鸣的调控。面对学生对教师、教材及学生相互间的质疑辩论,教师应在学生争鸣的基础上,及时作出评价性反应,或对争鸣辩论的过程加以调控,当出现课堂争鸣的情况时,要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意见。对学生有价值的质疑和正确的答案,教师不能哼哼哈哈,不置可否,而要及时评价和鼓励,这样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小伟.辩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引擎[J].江苏教育研究,2008(20).
[2]陈桂贤.阅读教学与课堂辩论[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4).
(高邮市送桥镇初级中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争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积极营造自由争鸣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锻炼和提高能力,这是任何尝试教学改革的教师们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学生争鸣的理论依据
1.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从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来看,语文本身既是一门学科,又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因而人们又称它是“基础工具”或“工具的工具”。语文学科的这种工具性特点,决定了人们不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绝大部分都要凭借语言,即语文这一工具来实现。人们的思维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始终是结合在一起,密切不可分割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课堂争鸣能力,不仅直接有助于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对其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高以及知识面的开拓、各学科自学能力的培养,更能产生积极影响。
2. 语文教材的审美性特点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各类文体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的艺术审美价值。阅读语文教材,我们可以领略到祖国壮丽秀美的山河。巍峨的泰山、雄壮的雁荡、妩媚的西湖、秀丽的漓江……无不在语文课本中呼之欲出。閱读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掘到语文课本中所揭示的社会美:崇高伟大的精神、助人为乐的风尚、美丽纯洁的情操等,都在语文课本中得到了形象感人的反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文作品中不乏积极的人生观与思想情怀,形象地表达了作者高尚的爱国家、爱民族、爱人类、爱自然、爱人生的美好情感,这些作品中丰富的社会美无不在陶冶着无数后来人的美好心灵,激励着人们不懈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信念与明天。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挖掘、体验和渲染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美,并展开积极的课堂争鸣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感受与体验创造美的能力,就能使学生不断获取高层次的美的享受和追求,实现自己的美好的人生价值。
3. 课堂教学的学生主体性特点
语文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迁移与优化为目标。与其他学科一样,语文学科的教学同样是师生间的双边的共同性活动,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显得非常重要。围绕语文教学中所出现的一个个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争鸣活动,能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特点。人们常说:“真理越辩越明。”有益的课堂争鸣将会大大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并在友好的争鸣氛围下,加深对作品艺术和思想价值的正确理解,提高其判别是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心理的开放性特点
由于我们国家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使得广大中小学生在个人心理上越来越呈现开放的特征,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当主动适应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和社会。如果语文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性,而是坚持“一言堂”,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这势必会激起学生的反感,不但使课堂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语文学习失去原有的信心和兴趣,甚至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创造性的沦丧。
二、语文课堂教学开展学生争鸣的途径与方法
1. 鼓励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大胆提出与教师相异的观点
师生之间是教学相长的关系,要使语文课上得生动、丰富,并且使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有真正的提高,其思想得到健康发展,语文教师就应致力于充分保持学生思想的自由,鼓励学生直抒己见,并大胆地提出异议。当师生之间的探讨成了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佳境也就自然达到了。
2. 鼓励学生向课本、学习参考资料质疑
学贵有疑,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自觉、主动地发现疑问,意味着其对课文的理解有所加深,在此基础上深入钻研思考下去,就能使语文学习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例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是一篇主题非常深刻、非常值得学生玩味欣赏的小说。笔者发现同学们预习时,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着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大约的确已经死了”两句,感到理解上有困难。围绕这样的问题,我就积极鼓励学生借助有关阅读辅助资料,大胆地从课文的疑问处深挖开去,进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孔乙己》中塑造人物的匠心和主题的深邃。
3. 鼓励学生摆设擂台,对垒论辩
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问题,借鉴模拟电视节目中有关正反方开展论辩的做法,让班级中的学生自由选择正反论辩方,并以正反方两个小组为单位,相互展开热烈的论辩与研讨,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争鸣环境。这种争鸣氛围可以说是最佳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在紧张的思考和激烈的对垒论辩中逐步拓宽思路,澄清模糊认识,进而加深对课文内涵准确而深刻的理解。
三、语文课堂教学开展争鸣活动中教师作用的体现与发挥
与其他教学活动一样,课堂争鸣同样离不开语文教师的积极组织、引导以及对课堂争鸣的调控。面对学生对教师、教材及学生相互间的质疑辩论,教师应在学生争鸣的基础上,及时作出评价性反应,或对争鸣辩论的过程加以调控,当出现课堂争鸣的情况时,要及时肯定学生的积极意见。对学生有价值的质疑和正确的答案,教师不能哼哼哈哈,不置可否,而要及时评价和鼓励,这样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小伟.辩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引擎[J].江苏教育研究,2008(20).
[2]陈桂贤.阅读教学与课堂辩论[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4).
(高邮市送桥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