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一个在教育一线工作的老师,读过《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后,就会吃惊地发现,中美中小学教育竟有如此多惊人的相似点。“任何一个拿出真心、诚意与企图心对待教育这份工作的老师”亦会在书中找到自己平日里的种种疑惑:我照常规的经验来教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关键词】读后感;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害怕”的误区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认为,让学生害怕老师,是管理好班级的法宝。或许还有许多教师亲身感受过,学生的害怕让教师“省心”了不少。上课没人敢随便动弹,看上去个个坐姿端正;没有人敢提出格的问题;没人敢在下课尖叫;没人敢不交语文作业……毕业多年后学生提起小学生活时只会说:“不要提了,那是我的噩梦。那个老师恐怖!”这是多么地难过与悲哀呀!教师真心诚意对待教育这份工作,一心一意为了孩子的成长,却走进了“害怕”的误区。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告诉我们,“不管是教导孩子还是子女,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提到老师的恐惧心理:“恐惧是一种使我们和同事、学生、学科以及我们自己相分离的东西。”也许正是老师的各种各样害怕,把恐惧投射到了学生身上,甚至成为一种经验来推广。尽管教师曾真心认为,这样才会有良好的纪律,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对孩子负责。可是对学生来说,身处充满恐惧的课堂中,会使許多天生热爱学习的孩子对学习产生憎恨的念头。那该怎么办?《第56号教室的奇迹》告诉我们:以信任取代恐惧。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雷夫老师的做法:
雷夫︰莉萨?
莉萨︰雷夫,等我一下下就好。我有带。我有做功课。拜托啦!
雷夫︰(轻声地)莉萨?
莉萨︰拜托,雷夫。我真的有做(还在拼命找)。
雷夫︰(已经在哼唱了)丽──莎?
莉萨︰(从徒劳无功的翻找中停了下来,抬头往上看)什么事?
雷夫︰我相信你。
莉萨︰(不发一语──眼神中带着疑惑)
雷夫︰我相信你呀﹗
莉萨︰真的?
雷夫︰(轻声地,带着微笑)当然啰,莉萨。我相信你已经把功课做好了。可是你知道吗?
莉萨︰什么?
雷夫︰眼前有个大问题哦。
莉萨︰(怯生生地,在停顿许久之后)我东西乱放。
雷夫︰没错,你得更有条理一点。现在,何不挑两个你信得过的好朋友?
莉萨︰露西和乔依丝?
雷夫︰很好。今天吃过午餐以后,请她们帮你整理文件夹好吗?
莉萨︰(松了一口气)好……
孩子很珍视老师对他的信任,也很珍视同学对自己的信任。用信任来管理班级,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奖赏”的误区
我多年来任教于中学,突然间承担小学班主任工作,颇感茫然,所以四处寻找管理“法宝”。我发现不少老师的法宝是“奖赏”,文具、糖果、表扬信等等。于是我立刻行动,批发了一批文具,网购了各种小玩意,定制了美观精致的表扬信。对“奖赏”的作用信心满满。一开始,“奖赏”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公开课上,原本寂静的课堂,小手林立;每天作业书写得工工整整;测验时特别认真。一天公开课后,询问一个答题特别机智,来找我拿奖品的孩子:“你回答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孩子说:“不记得了,我记得我回答了两个问题。”“奖赏”奖励的是孩子的投机,而不是思索过程,更不是学习的乐趣。麻烦还在后面,“同学们,校运会要报名了,你想报哪个项目呀?”“老师,报名有什么奖励?”糟糕呀,“奖赏”毁了孩子的自觉。等到学期末,我把丰富多彩的奖品摆放在讲台时,孩子们的眼神是空洞的、麻木的。“奖赏”不管用。精神奖励——表扬信反而是最管用的。这又是为什么呀?“奖赏”不是真“法宝”。
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找到管理班级的法则: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这也让我联想到曾经看过的一篇心理学文章选段:好人的最大奖励是做一名好人。奖励与“奖赏”是根本不同的,表扬信是精神上的激励,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取悦”的误区
时常会在办公室听到老师教导犯错的孩子:“你这样做,对得起你妈妈吗?”“爸爸工作这样辛苦,你怎么能不交作业?”“老师讲得这么认真,你为什么还要开小差?”认真观察被质问的孩子,我们就能发现,这些问题给孩子的压力很大,让他们自责。个别孩子,则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因此,让“取悦”他人无意中成为老师教育的误区。跨越时间来看,曾经为取悦某人而努力过的学生,成人后对生活几乎是不满意的,那不是我们教育者想得到的结果。《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证实了这一点。读了它,我们将提醒自己,在教育孩子时,不再走进让孩子“取悦”父母、老师等人的误区。他应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为之努力。
我是一名忠实的阅读者,在阅读中,我体会到了个人的成长,感受到阅读把我带到了一个美妙的空间。然而,我在学生中推广课外阅读时,却受到了种种质疑,遇到了各种疑惑。有的孩子,迷恋上了外阅读,在课堂上偷偷看课外书;有的孩子在家里阅读,对作业与家务置之不理;有的孩子坚持阅读,几乎没有个人成长……我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找到了共鸣,那就是对阅读的推崇,要坚持培养孩子课外阅读习惯。我相信终有一天,阅读会在孩子身上起它该起的作用。
困惑时读一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能春风化雨;迷茫时读一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能指引你前行;心浮气躁时读一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能告诉你教育者要心静才能致远。
(编辑:郭恒)
【关键词】读后感;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害怕”的误区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认为,让学生害怕老师,是管理好班级的法宝。或许还有许多教师亲身感受过,学生的害怕让教师“省心”了不少。上课没人敢随便动弹,看上去个个坐姿端正;没有人敢提出格的问题;没人敢在下课尖叫;没人敢不交语文作业……毕业多年后学生提起小学生活时只会说:“不要提了,那是我的噩梦。那个老师恐怖!”这是多么地难过与悲哀呀!教师真心诚意对待教育这份工作,一心一意为了孩子的成长,却走进了“害怕”的误区。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告诉我们,“不管是教导孩子还是子女,一定要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提到老师的恐惧心理:“恐惧是一种使我们和同事、学生、学科以及我们自己相分离的东西。”也许正是老师的各种各样害怕,把恐惧投射到了学生身上,甚至成为一种经验来推广。尽管教师曾真心认为,这样才会有良好的纪律,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对孩子负责。可是对学生来说,身处充满恐惧的课堂中,会使許多天生热爱学习的孩子对学习产生憎恨的念头。那该怎么办?《第56号教室的奇迹》告诉我们:以信任取代恐惧。让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雷夫老师的做法:
雷夫︰莉萨?
莉萨︰雷夫,等我一下下就好。我有带。我有做功课。拜托啦!
雷夫︰(轻声地)莉萨?
莉萨︰拜托,雷夫。我真的有做(还在拼命找)。
雷夫︰(已经在哼唱了)丽──莎?
莉萨︰(从徒劳无功的翻找中停了下来,抬头往上看)什么事?
雷夫︰我相信你。
莉萨︰(不发一语──眼神中带着疑惑)
雷夫︰我相信你呀﹗
莉萨︰真的?
雷夫︰(轻声地,带着微笑)当然啰,莉萨。我相信你已经把功课做好了。可是你知道吗?
莉萨︰什么?
雷夫︰眼前有个大问题哦。
莉萨︰(怯生生地,在停顿许久之后)我东西乱放。
雷夫︰没错,你得更有条理一点。现在,何不挑两个你信得过的好朋友?
莉萨︰露西和乔依丝?
雷夫︰很好。今天吃过午餐以后,请她们帮你整理文件夹好吗?
莉萨︰(松了一口气)好……
孩子很珍视老师对他的信任,也很珍视同学对自己的信任。用信任来管理班级,才能真正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奖赏”的误区
我多年来任教于中学,突然间承担小学班主任工作,颇感茫然,所以四处寻找管理“法宝”。我发现不少老师的法宝是“奖赏”,文具、糖果、表扬信等等。于是我立刻行动,批发了一批文具,网购了各种小玩意,定制了美观精致的表扬信。对“奖赏”的作用信心满满。一开始,“奖赏”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公开课上,原本寂静的课堂,小手林立;每天作业书写得工工整整;测验时特别认真。一天公开课后,询问一个答题特别机智,来找我拿奖品的孩子:“你回答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孩子说:“不记得了,我记得我回答了两个问题。”“奖赏”奖励的是孩子的投机,而不是思索过程,更不是学习的乐趣。麻烦还在后面,“同学们,校运会要报名了,你想报哪个项目呀?”“老师,报名有什么奖励?”糟糕呀,“奖赏”毁了孩子的自觉。等到学期末,我把丰富多彩的奖品摆放在讲台时,孩子们的眼神是空洞的、麻木的。“奖赏”不管用。精神奖励——表扬信反而是最管用的。这又是为什么呀?“奖赏”不是真“法宝”。
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找到管理班级的法则: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这也让我联想到曾经看过的一篇心理学文章选段:好人的最大奖励是做一名好人。奖励与“奖赏”是根本不同的,表扬信是精神上的激励,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取悦”的误区
时常会在办公室听到老师教导犯错的孩子:“你这样做,对得起你妈妈吗?”“爸爸工作这样辛苦,你怎么能不交作业?”“老师讲得这么认真,你为什么还要开小差?”认真观察被质问的孩子,我们就能发现,这些问题给孩子的压力很大,让他们自责。个别孩子,则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因此,让“取悦”他人无意中成为老师教育的误区。跨越时间来看,曾经为取悦某人而努力过的学生,成人后对生活几乎是不满意的,那不是我们教育者想得到的结果。《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证实了这一点。读了它,我们将提醒自己,在教育孩子时,不再走进让孩子“取悦”父母、老师等人的误区。他应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为之努力。
我是一名忠实的阅读者,在阅读中,我体会到了个人的成长,感受到阅读把我带到了一个美妙的空间。然而,我在学生中推广课外阅读时,却受到了种种质疑,遇到了各种疑惑。有的孩子,迷恋上了外阅读,在课堂上偷偷看课外书;有的孩子在家里阅读,对作业与家务置之不理;有的孩子坚持阅读,几乎没有个人成长……我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找到了共鸣,那就是对阅读的推崇,要坚持培养孩子课外阅读习惯。我相信终有一天,阅读会在孩子身上起它该起的作用。
困惑时读一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能春风化雨;迷茫时读一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能指引你前行;心浮气躁时读一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能告诉你教育者要心静才能致远。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