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德育的内涵
德育教育是相对于文化课程教学而言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思想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方面的教育,以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在具体内容方面,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代表的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与行为准则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各项德育教育内容方面又包含着众多的细节内容,如道德品质与行为准则教育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以及交往礼仪教育。因此,如何充分认知德育的内涵、在体育教学中将体育与德育联系起来,是需要体育教师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2 体育教学德育融合的优势
德育是将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德育的成败和效果最终由德育对象对外部给予的思想品德的吸收内化程度来决定,内化的結果最终成为其行为实践的精神内核。反过来说,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也在其言行活动中得到体现和验证。“我国当前的德育基本上是一种‘知性德育’,德育的内容变成了一条条僵化的教条,作为‘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对学生品德的评价也是看其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好像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德育的目的就达到了。”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活动,这就是德育的效率不高、为人诟病的重要原因。要想改变“跛脚走路”的现状,加强德育实践势在必行。体育课堂重在“行”,这是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通常都是采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和方式,以各种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模式。体育课堂中多数的练习都会涉及两人或多人的合作与竞争,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和作用,要远远大于其他课程的表现,如语文、数学等科目,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教学关系。道德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它并非无本之源,也不是空中楼阁。德育需要一个载体,需要一叶能将思想道德浸润其中的“载道之舟”,体育课堂以其活动式的教学方式、重“行”的特点、学生之间交融的关系具备了实施德育渗透和融合的重要优势。
3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3.1 体育教师言传身教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良好的形象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自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其次,上课时教师要比学生早到教学场地,严格整理好自己的仪容仪表,给学生一种整齐和整洁的印象;课程中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参与到学生间的活动中去。最后,在夏季和冬季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怕热或怕冷,显露出焦躁不安、畏首畏尾的不愿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地去给学生做示范,充分展现自身的职业道德。教师自身都勇于克服困难,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全体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榜样作用,从而鼓励自己勇敢地克服困难,消除自身畏难和怕苦的消极情绪,并向老师学习,以激情洋溢的饱满热情投身到体育学习中去。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无形中也给学生传达了一种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的精神,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无形中形成德育融入体育的教学模式。
3.2 充分利用理论课堂教学
在体育理论课堂上,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德育,接受德育知识。教师首先要进行安全理论教学,然后适时地渗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德育内容,既丰富了体育德育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德育内容。接下来的体育实践课中,像长跑中的“跌倒”现象,自然会有学生主动搀扶不慎跌倒的学生。当然,在水上运动的龙舟实践课中,学生也会更深切感受到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含义。
3.3 合理地设计课堂规范
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心理成熟度依然不足,单靠自觉性学习体育德育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应采取必要的“强制性规范”措施。在渗透德育知识时,体育教师应当合理地设计课堂规范,以此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设计体育德育课堂规范时,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德育要求进行设计,把握好规范的细节,有的放矢,恰到好处。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教学目标,也不至于过分约束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有助于认真遵守和维护“课堂规范”。
3.4 积极开展业余体育锻炼
体育课堂是基础,课外锻炼是体育德育内容教学的延伸,二者互相结合,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像“早操”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品德意志。对于学生而言,坚持出席早操,不但可以使自己克服“睡懒觉”的惰性,还能逐渐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自律自强的自我驱动,久而久之,身体素质会大幅度提升,身心健康,且精神振奋,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课程。此外,早操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集体活动,充满朝气,内容丰富,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以及持之以恒的优良传统美德。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要随机应变,要与体育教学的特点、形式和内容紧密结合,不要只写在教案里而不付诸实践,不要只是空洞地说教而不让学生亲身体会。教师需要把抽象的德育思想具体化,让学生听得到、看得到、感受到、运用到,使体育教学能够在校园道德教育方面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德育教育是相对于文化课程教学而言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设计思想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方面的教育,以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在具体内容方面,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以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代表的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与行为准则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各项德育教育内容方面又包含着众多的细节内容,如道德品质与行为准则教育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以及交往礼仪教育。因此,如何充分认知德育的内涵、在体育教学中将体育与德育联系起来,是需要体育教师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2 体育教学德育融合的优势
德育是将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的过程。德育的成败和效果最终由德育对象对外部给予的思想品德的吸收内化程度来决定,内化的結果最终成为其行为实践的精神内核。反过来说,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也在其言行活动中得到体现和验证。“我国当前的德育基本上是一种‘知性德育’,德育的内容变成了一条条僵化的教条,作为‘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对学生品德的评价也是看其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好像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德育的目的就达到了。”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活动,这就是德育的效率不高、为人诟病的重要原因。要想改变“跛脚走路”的现状,加强德育实践势在必行。体育课堂重在“行”,这是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通常都是采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和方式,以各种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模式。体育课堂中多数的练习都会涉及两人或多人的合作与竞争,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和作用,要远远大于其他课程的表现,如语文、数学等科目,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教学关系。道德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中,它并非无本之源,也不是空中楼阁。德育需要一个载体,需要一叶能将思想道德浸润其中的“载道之舟”,体育课堂以其活动式的教学方式、重“行”的特点、学生之间交融的关系具备了实施德育渗透和融合的重要优势。
3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3.1 体育教师言传身教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良好的形象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自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其次,上课时教师要比学生早到教学场地,严格整理好自己的仪容仪表,给学生一种整齐和整洁的印象;课程中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参与到学生间的活动中去。最后,在夏季和冬季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怕热或怕冷,显露出焦躁不安、畏首畏尾的不愿情绪,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地去给学生做示范,充分展现自身的职业道德。教师自身都勇于克服困难,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去面对全体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受到老师给自己带来的榜样作用,从而鼓励自己勇敢地克服困难,消除自身畏难和怕苦的消极情绪,并向老师学习,以激情洋溢的饱满热情投身到体育学习中去。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无形中也给学生传达了一种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的精神,充分挖掘出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无形中形成德育融入体育的教学模式。
3.2 充分利用理论课堂教学
在体育理论课堂上,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引入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德育,接受德育知识。教师首先要进行安全理论教学,然后适时地渗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德育内容,既丰富了体育德育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德育内容。接下来的体育实践课中,像长跑中的“跌倒”现象,自然会有学生主动搀扶不慎跌倒的学生。当然,在水上运动的龙舟实践课中,学生也会更深切感受到团结互助,同舟共济的含义。
3.3 合理地设计课堂规范
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心理成熟度依然不足,单靠自觉性学习体育德育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应采取必要的“强制性规范”措施。在渗透德育知识时,体育教师应当合理地设计课堂规范,以此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在设计体育德育课堂规范时,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德育要求进行设计,把握好规范的细节,有的放矢,恰到好处。这样一来,既可以实现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教学目标,也不至于过分约束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有助于认真遵守和维护“课堂规范”。
3.4 积极开展业余体育锻炼
体育课堂是基础,课外锻炼是体育德育内容教学的延伸,二者互相结合,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像“早操”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品德意志。对于学生而言,坚持出席早操,不但可以使自己克服“睡懒觉”的惰性,还能逐渐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自律自强的自我驱动,久而久之,身体素质会大幅度提升,身心健康,且精神振奋,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课程。此外,早操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集体活动,充满朝气,内容丰富,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以及持之以恒的优良传统美德。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要随机应变,要与体育教学的特点、形式和内容紧密结合,不要只写在教案里而不付诸实践,不要只是空洞地说教而不让学生亲身体会。教师需要把抽象的德育思想具体化,让学生听得到、看得到、感受到、运用到,使体育教学能够在校园道德教育方面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